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第I卷(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掌管
( )
A.刑狱
B.军事
C.行政
D.监察
3.习近平主席加大了对官员腐败的打击力度,受到海内外媒体的热评。在秦朝,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
A.“车不同轨”,车辆拥堵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楷体写告示
D.农民纳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5.
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图1中的
(
)
图1
6.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
A.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7.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官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史记》中记载:“且壮土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这句话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楚汉之争
B.诸侯争霸
C.秦灭六国
D.大泽乡起义
9.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楚河汉界,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10.“人生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屡战屡败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
(
)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12.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为
(
)
A.休养生息
B.严刑峻法
C.大兴土木
D.以商为本
1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去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他的建议是
(
)
A.以德化民
B.勤俭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农为本
14.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
)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跃
15.汉武帝时,“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其中“将”指的是
(
)
A.韩信、张良
B.贾谊、晁错
C.卫青、霍去病
D.班超、班固
16.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
A.刘秀的统治局面
B.刘彻的统治局面
C.刘邦的统治局面
D.刘琦的统治局面
17."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
A.秦朝末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后期
18.(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
(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
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
D.利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积极宣传
1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管辖
20.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主要反映了
(
)
A.南朝江南的开发
B.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两汉的医学成就
D.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21.两位中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通过互联网查阅名胜古迹的资料,其中与佛教有关的是
(
)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22.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的。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3.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蔡伦名列其中。蔡伦位列其中的理由是
(
)
A.改进造纸术
B.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C.写成《伤寒杂病论》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24.到河南安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你知道它所纪念的对象是
(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5.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记述的时间范围是(
)
A.炎帝到汉文帝
B.黄帝到汉文帝
C.炎帝到汉武帝
D.黄帝到汉武帝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4题,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2
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见图2内容。
图2
材料二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以及在地方上所推行的制度。
(4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秦朝的地方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秦始皇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各采取的措施。
(4分)
(3)写出材料二的历史事件名称。
(1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答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2分)
(4)请简要谈谈秦朝的速亡给我们的启示。(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大一统帝国,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某校七年级(5)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汉朝那些事儿”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盛世景象】
(1)历史上,西汉与东汉都曾兴盛过。列举西汉和东汉各一个治世时期。(4分)
【鼎盛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将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补充完整。(5分)
政治
采纳主父偃的“
”建议,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还建立
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实行
官营、专卖
【科技文化】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那时的人既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传统,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有很大提高。
(3)请你列举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两例。(4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执政者应当具备哪些治国理念,才能让国家保持稳定与发展,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自汉通西域以后,亚洲诸国,都有直接的交往。唯欧洲的大秦,则尚系得诸传闻。后汉时,班超既定西域,遣部将甘英往使...公元一六六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后汉书》说:这是大秦通中国之始。公元二二六年,又有大秦贾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遣使送诣孙权。
交通既启,彼此的文明,自然有互相灌输的。《汉书·西域传》说: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国人教他们的。这件事,于西域的开发,当大有关系。在中国一方面,则葡萄、苜蓿、安石榴等,都自外国输入。又木棉来自南洋,后世称为吉贝或古贝,在古时则称为幢。
又《说文》:“琊,石之有光者壁琊也,出西胡中。”此即《汉书》的“壁琉璃”。初系矿物,后来才变为制造品。此等物,于中国的工业,也颇有关系。至于佛教的输入,则其关系之大,更无待于言了。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对开通丝绸之路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第三单元
第I卷(选择题
50分)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
3.B
4.B
5.A
6.A
7.B
8.D
9.C
10.C
11.D
12.A
13.D
14.C
15.C
16.A
17.D
18.B
19.A
20.B
21.B
22.B
23.A
24.C
25.D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2分。
26.(1)公元前221年。
(2)同意。理由: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符合中国历史大一统的主流思想。在位时期,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利于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建立的一整套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因此,我同意材料中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判断:不同意。理由: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位暴君。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如连坐法。秦的暴政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因此,我认为秦始皇是位暴君。
27.(1)中央集权制度
(2分)。地方:郡县制
(2分)。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分)。
(2)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分);统一文字
(2分)。
(3)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分)。
原因:秦的暴政
(2分)。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分)。
28.答案:(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4分)
(2)推恩令;刺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铢钱,盐铁。(5分)
(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东汉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司马迁写成史学著作《史记》等。(两例即可)(4分)
(4)励精图治,关心人民疾苦;轻徭薄赋;关心农业生产;勇于创新,不断改革;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互通有无;重视科技文化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等。(2分)
29.(1)张骞(2分)
(2)观点: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