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一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入学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大港一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入学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00:33:28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大港一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入学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分
35=70分)
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在秦朝,采取三公九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
3.(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科举制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是因为它(???

A.?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B.?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回中央
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说宋代宰相职权受到削弱,理由是(???

①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
④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
B.?没有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地区的管辖
C.?行省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简:机构精简????????????????????????????????????????B.?速:办事效率高
C.?开:决策开放性强?????????????????????????????????D.?专:皇帝乾纲独断
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模式。其根本原因是(???

A.?海洋文明的地理特点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D.?古代农业、手工业发达
8.(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伯利克里说:“我又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9.(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法律至高无上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古罗马没有法律
D.?罗马法是由皇帝制定的
10.(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1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201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英国女王的高规格接待。在位63年的英女王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其他一些事情”是指(???

①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宾???
②任命首相???
③组织内阁???
④维系英联邦成员关系
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在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剥夺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城镇议员的名额,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

A.?金融资产阶级?????????B.?商业资产阶级?????????C.?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无产阶级
1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局面。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17高一上·芒市期中)“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16.(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允许设厂???
④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
1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对此,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达到资本输出目的的是(???

A.??
美国:我们的船可以到重庆啦
B.?英国:我们去中国内地可以免税了
C.?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能搬运到中国去啦
D.?德国:我们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你的北京啦
18.(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我国清朝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于20世纪初被西方侵略者大肆抢掠,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这是哪次侵华战争的恶果(???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解放战争
20.(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图是20世纪初期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根据所学,请你判断海河西岸类似西洋风格的建最早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之所以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因为(???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3.(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2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25.(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A.?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土地革命运动
26.(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所选择的(???

A.??
江西的瑞金????????????B.?贵州的遵义????????????C.?江苏的南京????????????D.?陕西的吴起镇
2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蒋介石为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曾向八路军总部发出嘉奖电称:“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这次主动出击日军的指挥者是(???

A.?姚子青???????????????????????B.?谢晋元???????????????????????C.?彭德怀???????????????????????D.?李宗仁
28.(2015高一上·德宏期中)“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29.(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
C.?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
D.?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
30.(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及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
?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3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3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33.(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大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以下符合电令的是(???

A.??
开始战略反攻????????B.?开始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渡江战役
3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三次重大战役,其先后顺序依次是(???

A.??
淮海、辽沈、平津
B.?辽沈、平津、淮海
C.?平津、淮海、辽沈
D.?辽沈、淮海、平津
35.(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④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主观题(36题20分,37题10分,共30分)
36.(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秦朝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这一宪法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出自哪一历史文献?根据材料指出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它颁布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3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题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列强通过对华发动的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攫取了大量权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
材料一:
???????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最主要影响?(每图各用一句话概括)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对内和世界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2分
35=70分)
1.【答案】
A
【考点】秦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周朝灭亡是分封制后期作用的结果,秦朝灭亡是暴政结果,不是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的原因,所以A项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郡县制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2.【答案】
B
【考点】秦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秦朝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B正确;
AC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朝议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朝议制度下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3.【答案】
D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及所学知识可知:D与材料中加强中央集权相符,D正确;
ABC都是科举制产生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中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4.【答案】
C
【考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宰相职权受到削弱”及所学知识可知:①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军权;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④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与材料相符合,因此C正确;
③错误,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且与削弱相权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把握“相权受到削弱”。
5.【答案】
B
【考点】元朝的统一与行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管理,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ACD都与行省制度相符合,但是与题意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需要把握提高要求。
6.【答案】
C
【考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军机处的特点有:办事效率高: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办事机密:设于接邻内廷的隆宗门内,不易受外界的干扰,又严禁外官擅入;临时性:军机大臣的任命、职务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完全出自皇帝意旨;机构简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毫无决策权。故C项错误。
【点评】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7.【答案】
C
【考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而古代希腊则以工商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显著区别,其创造的文明模式也有较大差别,故选C。
A、B、都不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定理去分析的,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D三项错误,与希腊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8.【答案】
D
【考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政治下,公民指的是本城邦成年男子,只有公民才享受公民权力,D符合题意;
ABC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雅典民主政治下公民指的是本城邦成年男子。
9.【答案】
B
【考点】罗马帝国
【解析】【分析】“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强调的是皇帝的意志至高无上,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B正确;
罗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不对的,在古代人治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A错误;
皇权至上并不妨碍重视法律,罗马就是典型的例子,C错误;
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常罗马帝国的考点是法律,但这道题主要考察罗马法律的本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另外罗马法与中国古代法律比较也是重要考点,应引起注意。
10.【答案】
D
【考点】波斯帝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说明罗马法的很多理念与原则同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律原则相近,这实际上表明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D项正确;
AB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1.【答案】
B
【考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虚位君主,统而不治,但国王具有一些象征性、荣誉性权力,例如: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宾、任命首相、维系英联邦成员关系等。因此B正确;
③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负责组建内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较为简单。
12.【答案】
A
【考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三国三部宪法性文件都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是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①②③
正确;
?④说法错误,“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说法不符合史实,英法美代议制虽然确立,但还都不完善,没有实现“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方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较为简单。
13.【答案】
C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故C正确。金融资产阶级,不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排除。商业资产阶级不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B排除。工业无产阶级,属于被统治阶级,不是最有利的,故D排除。
14.【答案】
B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因此④说法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两党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美国两党制下,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
15.【答案】
A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要打开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融入世界市场。符合材料中的评价。故此题应选A项;B和C是19世纪后期;D是20世纪。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是关键信息。
16.【答案】
A
【考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列强获得了协定关税权。此后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1895年《马关条约》中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1901年《辛丑条约》中获得了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的权利。因此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A正确;
BCD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需要把握基本史实。
17.【答案】
C
【考点】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其侵略方式也有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中获得了在华设厂的权利,体现了这一目标,因此C正确;
A错误,列强攫取内河航运权是在《天津条约》;
B错误,减免税收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
D错误,在北京设置使馆界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18.【答案】
D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占领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状况,故D项正确;
两次次鸦片战争不涉及“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故A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均不符合“占领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解题关键信息是“20世纪初”等。
19.【答案】
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可知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A不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而且被慈禧镇压;C不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儒学,促进思想解放;D不对,解放战争主要反对国民党统治。故选B。
【点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引导学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但是辛亥革命又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最伟大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0.【答案】
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其规定开天津为商埠,故海河西岸类似西洋风格的建筑最早可能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近代列强侵华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1.【答案】
B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人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而掀起五四运动,运动中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①②正确;
③错误,五四运动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D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22.【答案】
B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正确;
ACD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3.【答案】
B
【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26年(至)1928年”可知此时处于国民革命前后。该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本题应选B项;
A项结束于1916年护国运动的胜利,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6年(至)1928年”,故排除;
C项应为1938年武汉、广州等地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项发生于1933--1934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26年(至)1928年”,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南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4.【答案】
C
【考点】红军的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C正确;
AB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长征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5.【答案】
C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材料中井冈山不相符,但是符合题意,C正确;
ABD与井冈山相符合,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需要把握题干要求。
26.【答案】
C
【考点】红军的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长征路线,而南京不在其中,因此与材料相符合,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长征路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7.【答案】
C
【考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彭德怀任总指挥,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团大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28.【答案】
B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所以选B。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
29.【答案】
A
【考点】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明中共的和平诚意,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都是正确的,但其最主要的意图是尽力争取国内和平,A正确;
BCD都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但是不是最主要目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重庆谈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解题关键信息是“最主要目的”。
30.【答案】
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是对民主革命道路的继承和发展,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最终革命道路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毛泽东最终的革命道路是社会主义,因此AB错误;
C错误,毛泽东不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需要把握孙中山革命道路的目标和中共党革命目标的差别。
31.【答案】
C
【考点】七七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借口士兵失踪”“宛平”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卢沟桥事变,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借口士兵失踪”“宛平”。
32.【答案】
A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分析可知:毛泽东肯定了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A正确;
B错误,说法符合史实,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C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材料时间之后;
D错误,“始终”亲密合作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
33.【答案】
A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47年7月”“直出大别山”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1947年7月”“直出大别山”。
34.【答案】
D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开始于1948年9月,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开始,平津战役于1948年11月29日始,因此D正确;
ABC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35.【答案】
D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实践的产物,因此①②③④正确;
BCD不全面,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二、主观题(36题20分,37题10分,共30分)
36.【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该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文献:英国《权利法案》
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秦朝的统一,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监察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古代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专制统治的工具,因此其目的是维护皇权。
(2)根据“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特点是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根据“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责任内阁制及三权分立体制角度进行回答。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根据材料四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过往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故答案为:(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该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文献:英国《权利法案》
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点评】本题以“反腐”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监察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华民国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难度较低。
37.【答案】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马关条约》使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反映了《马关条约》,使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图三反映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可知: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提升中国人民信心等方面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马关条约》使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难度较低。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大港一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入学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分
35=70分)
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考点】秦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周朝灭亡是分封制后期作用的结果,秦朝灭亡是暴政结果,不是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的原因,所以A项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郡县制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在秦朝,采取三公九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
【答案】
B
【考点】秦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秦朝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B正确;
AC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朝议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朝议制度下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3.(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科举制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是因为它(???

A.?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B.?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回中央
【答案】
D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及所学知识可知:D与材料中加强中央集权相符,D正确;
ABC都是科举制产生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中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具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说宋代宰相职权受到削弱,理由是(???

①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
④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C
【考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宰相职权受到削弱”及所学知识可知:①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军权;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④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与材料相符合,因此C正确;
③错误,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且与削弱相权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把握“相权受到削弱”。
5.(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
B.?没有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地区的管辖
C.?行省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答案】
B
【考点】元朝的统一与行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管理,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ACD都与行省制度相符合,但是与题意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需要把握提高要求。
6..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简:机构精简????????????????????????????????????????B.?速:办事效率高
C.?开:决策开放性强?????????????????????????????????D.?专:皇帝乾纲独断
【答案】
C
【考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军机处的特点有:办事效率高: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办事机密:设于接邻内廷的隆宗门内,不易受外界的干扰,又严禁外官擅入;临时性:军机大臣的任命、职务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完全出自皇帝意旨;机构简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毫无决策权。故C项错误。
【点评】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模式。其根本原因是(???

A.?海洋文明的地理特点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D.?古代农业、手工业发达
【答案】
C
【考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而古代希腊则以工商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显著区别,其创造的文明模式也有较大差别,故选C。
A、B、都不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定理去分析的,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D三项错误,与希腊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8.(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伯利克里说:“我又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答案】
D
【考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政治下,公民指的是本城邦成年男子,只有公民才享受公民权力,D符合题意;
ABC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雅典民主政治下公民指的是本城邦成年男子。
9.(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法律至高无上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古罗马没有法律
D.?罗马法是由皇帝制定的
【答案】
B
【考点】罗马帝国
【解析】【分析】“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强调的是皇帝的意志至高无上,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B正确;
罗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不对的,在古代人治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A错误;
皇权至上并不妨碍重视法律,罗马就是典型的例子,C错误;
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常罗马帝国的考点是法律,但这道题主要考察罗马法律的本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另外罗马法与中国古代法律比较也是重要考点,应引起注意。
10.(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答案】
D
【考点】波斯帝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说明罗马法的很多理念与原则同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律原则相近,这实际上表明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D项正确;
AB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201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英国女王的高规格接待。在位63年的英女王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其他一些事情”是指(???

①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宾???
②任命首相???
③组织内阁???
④维系英联邦成员关系
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B
【考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虚位君主,统而不治,但国王具有一些象征性、荣誉性权力,例如: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宾、任命首相、维系英联邦成员关系等。因此B正确;
③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负责组建内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较为简单。
1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考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三国三部宪法性文件都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是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①②③
正确;
?④说法错误,“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说法不符合史实,英法美代议制虽然确立,但还都不完善,没有实现“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方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较为简单。
13.(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在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剥夺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城镇议员的名额,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

A.?金融资产阶级?????????B.?商业资产阶级?????????C.?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无产阶级
【答案】
C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故C正确。金融资产阶级,不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排除。商业资产阶级不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B排除。工业无产阶级,属于被统治阶级,不是最有利的,故D排除。
1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局面。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因此④说法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两党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美国两党制下,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
15.(2017高一上·芒市期中)“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答案】
A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要打开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融入世界市场。符合材料中的评价。故此题应选A项;B和C是19世纪后期;D是20世纪。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是关键信息。
16.(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允许设厂???
④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
【答案】
A
【考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列强获得了协定关税权。此后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1895年《马关条约》中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1901年《辛丑条约》中获得了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的权利。因此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A正确;
BCD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需要把握基本史实。
1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对此,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达到资本输出目的的是(???

A.??
美国:我们的船可以到重庆啦
B.?英国:我们去中国内地可以免税了
C.?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能搬运到中国去啦
D.?德国:我们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你的北京啦
【答案】
C
【考点】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其侵略方式也有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中获得了在华设厂的权利,体现了这一目标,因此C正确;
A错误,列强攫取内河航运权是在《天津条约》;
B错误,减免税收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
D错误,在北京设置使馆界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18.(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我国清朝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于20世纪初被西方侵略者大肆抢掠,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这是哪次侵华战争的恶果(???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占领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状况,故D项正确;
两次次鸦片战争不涉及“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故A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均不符合“占领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解题关键信息是“20世纪初”等。
19..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解放战争
【答案】
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可知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A不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而且被慈禧镇压;C不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儒学,促进思想解放;D不对,解放战争主要反对国民党统治。故选B。
【点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引导学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但是辛亥革命又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最伟大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0.(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图是20世纪初期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根据所学,请你判断海河西岸类似西洋风格的建最早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其规定开天津为商埠,故海河西岸类似西洋风格的建筑最早可能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近代列强侵华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人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而掀起五四运动,运动中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①②正确;
③错误,五四运动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D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2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之所以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因为(???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
B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正确;
ACD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3.(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答案】
B
【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26年(至)1928年”可知此时处于国民革命前后。该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本题应选B项;
A项结束于1916年护国运动的胜利,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6年(至)1928年”,故排除;
C项应为1938年武汉、广州等地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项发生于1933--1934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26年(至)1928年”,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南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答案】
C
【考点】红军的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C正确;
AB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长征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5.(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A.?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土地革命运动
【答案】
C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材料中井冈山不相符,但是符合题意,C正确;
ABD与井冈山相符合,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需要把握题干要求。
26.(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所选择的(???

A.??
江西的瑞金????????????B.?贵州的遵义????????????C.?江苏的南京????????????D.?陕西的吴起镇
【答案】
C
【考点】红军的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长征路线,而南京不在其中,因此与材料相符合,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长征路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蒋介石为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曾向八路军总部发出嘉奖电称:“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这次主动出击日军的指挥者是(???

A.?姚子青???????????????????????B.?谢晋元???????????????????????C.?彭德怀???????????????????????D.?李宗仁
【答案】
C
【考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彭德怀任总指挥,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团大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28.(2015高一上·德宏期中)“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
B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所以选B。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
29.(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
C.?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
D.?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
【答案】
A
【考点】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明中共的和平诚意,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都是正确的,但其最主要的意图是尽力争取国内和平,A正确;
BCD都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但是不是最主要目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重庆谈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解题关键信息是“最主要目的”。
30.(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及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
?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是对民主革命道路的继承和发展,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最终革命道路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毛泽东最终的革命道路是社会主义,因此AB错误;
C错误,毛泽东不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需要把握孙中山革命道路的目标和中共党革命目标的差别。
31.(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答案】
C
【考点】七七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借口士兵失踪”“宛平”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卢沟桥事变,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借口士兵失踪”“宛平”。
32.(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答案】
A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分析可知:毛泽东肯定了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A正确;
B错误,说法符合史实,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C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材料时间之后;
D错误,“始终”亲密合作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
33.(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大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以下符合电令的是(???

A.??
开始战略反攻????????B.?开始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渡江战役
【答案】
A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47年7月”“直出大别山”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1947年7月”“直出大别山”。
34.(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三次重大战役,其先后顺序依次是(???

A.??
淮海、辽沈、平津
B.?辽沈、平津、淮海
C.?平津、淮海、辽沈
D.?辽沈、淮海、平津
【答案】
D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开始于1948年9月,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开始,平津战役于1948年11月29日始,因此D正确;
ABC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35.(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④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实践的产物,因此①②③④正确;
BCD不全面,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二、主观题(36题20分,37题10分,共30分)
36.(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秦朝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这一宪法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出自哪一历史文献?根据材料指出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它颁布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该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文献:英国《权利法案》
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秦朝的统一,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监察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古代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专制统治的工具,因此其目的是维护皇权。
(2)根据“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特点是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根据“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责任内阁制及三权分立体制角度进行回答。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根据材料四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过往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故答案为:(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该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文献:英国《权利法案》
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点评】本题以“反腐”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监察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华民国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难度较低。
37.(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题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列强通过对华发动的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攫取了大量权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
材料一:
???????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最主要影响?(每图各用一句话概括)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对内和世界意义。
【答案】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马关条约》使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反映了《马关条约》,使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图三反映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可知: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提升中国人民信心等方面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马关条约》使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难度较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