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南山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07:04:33

文档简介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1
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6
页,答题卡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
选择题答案使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箴.言(zhēn)
柴.禾(cái)
便.宜行事(piàn)
悲天悯.人(mǐn)
B.妥帖.(tiē)
句读.(dòu)
大笔如椽.(yuán)
前仆.后继(fù)
岑.寂(cén)
星宿.(xiù)
长吁.短叹(yū)
岁不我与.(yǔ)
晕.车(yùn)
稽.首(qǐ)
安步当.车(dànɡ)
拾.级而上(s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寒暄
流憩
得其环中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诀别
张驰
陈言务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绿洲
浩淼
流连忘返
为山九仞,功亏一箦
誉写
慷慨
声名鹊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南岳景区内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其中祝触峰最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B.夏天来了,南湖公园莲花盛开,一阵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C.这部剧中主要演员的表演毫不矫.揉.造.作.,完美地展示了“当代神农”袁隆平的风采。
D.在中国,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为国
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老子》说“容乃公”,所以国人常用“海纳百川”形容一个人的气度,也可以用
来形容中华文化的品格。
英语会不会被家长们轻忽我们不必担心,国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历史的淡漠,却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人帐号密码时基
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
”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
”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
实现,“
”,因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
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心备条件。
①大河没水小河干
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④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司马迁撰;《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司马光主持编纂。B.陆游《卜算子·咏梅》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卜算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
C.古人有时候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指年龄,如垂髫、总角、束发、弱冠、而立、知天命等。
D.交往言谈要重谦敬之分,如“贵庚”“见教”等属敬辞,“鄙人”“寒舍”等属谦辞。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
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
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
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
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
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赖其存者以.百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七·张俭传》
【注】刊章:删去告发人姓名的通缉文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览遏绝章.表.
章表:奏章
望门投止.
止:止息
钦叹息而去.
去:离开D.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就:同意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赵王张耳之.后也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为.俭所弃
郡县为.之残破
乃.还乡里
乃.倾竭财产
赖其存者以.百数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把第
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5
分)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5
分)
张俭为什么被朝廷通缉?请根据第Ⅰ卷中的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1
题。(7
分)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字人①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字人:治理百姓。
1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涨兵荒”说明了吴县当前面临的情况:战乱和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百姓生产生活。
B.诗人认为治理百姓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方法或奇妙的策略,对友人赴任吴县充满信心。
C.随船卖履、隔岸鸣梭,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安居乐业的江南水乡市井图画。
D.作为送别诗,本诗没有渲染伤感的离情别绪,而是着眼于对朋友的劝勉,别具一格。
(2)诗人对友人赴任吴县提出了怎样的期望?请简要回答。(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子曰:“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则》)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观刈麦》)
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一句后来成为成语,比喻说话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雨之后,湖水初涨,水面与云气相接的句子是

”。
四、综合性学习(11
分)
在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期间,学校团委收集了以下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完成相
应任务。(11
分)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11
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
14
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
8.8
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2010
年的
9.67
年提高至目前的
10.75
年……这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
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然而也要看到,人口
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
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人口红利”尽快转化为“人才红利”,如
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
点。
(摘自《算清“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

5
月)
材料二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
18.7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13.50。2010
年至
2020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4.63
个百分点。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
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选自《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力》《解放日报》2021

5

12
日)
材料三
截至
2020

11

1
日零时
全国人口141178
万人
▲与
2010
年相比增长
5.38%
▲年平均增长率
0.53%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21836
万人
▲与
2010
年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8930人上升为
1546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当前总人口超过
14
亿,具有劳动能力的达
63%,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B.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这为中国拥有庞大高素质劳动大军提供了可能。
C.不能将“人口红利”迅速转化成“人才红利”,将直接影响当下中国经济发展。
D.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才是面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正确态度。
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
分)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我国人口变化的两个特征。(4
分)
五、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15
分)
逃跑的鹰
王族
①人们无意间给我说起了从塔尔夏特逃跑的一只猎鹰的故事。那只鹰是在一次阿肯弹唱
会上逃跑的。当时的场面很热闹,很多驯鹰人都把鹰带到了会上,无形之间,大家便互相比
起了鹰,比来比去,有一个叫夏里纳克的人的鹰占了上峰。他的鹰个儿大,肥硕,捕猎的速
度和技巧均比别的鹰高超。无数目光汇聚在一起,便变成了阿肯弹唱会上的光芒。夏里纳克
很高兴,用手拍拍鹰说,今天晚上给你喂羊肉吃。
②但在下午,夏里纳克的鹰却不见了。有人看见在他和别人喝酒时,他的鹰挣脱了脚拌,
飞到一片松树林后就再也不见踪影了。他当时正喝得高兴,端着酒杯说,我的鹰是最好的,
它怎么能跑掉呢?!它在天空中散步呢,一会儿就回来了。夏里纳克又喝了几杯酒,吃了几块羊肉,见鹰还没有影子,他便着急了,但他怕别人笑话他,便悄悄离席出去找鹰。鹰果然不见了。看见他的鹰挣脱了脚拌飞走的那个人对他说,你的鹰早都飞走了,我看它飞走时的架式是逃跑了,对了,它往南飞走了,这阵子恐怕已经飞到甘肃了,不会回来了。人们听说夏里纳克的鹰逃跑了,都围过来看他。下午刚刚笼罩在身上的光芒顿时变成了阴影,他既愤怒又难堪,骑上马便回家去了。人们都说,夏里纳克的鹰逃跑了,给他留了一肚子气,他恐怕得
用一两个礼拜才能把一肚子气生完。
③在那只鹰之前,塔尔夏特从未出现过猎鹰外出捕猎不回来,或从人身边逃跑的事。它一逃跑,便给村里人心头留下了阴影,人们在内心琢磨可能是人待鹰不好,或者说鹰原本就
不想和人在一起,受人指使去捕猎,所以才抓住机会逃走了。鹰一逃走,人多年与鹰之间建立的那种感情便被破坏了,人隐隐约约对鹰有了一种难言的情绪。
④一个多礼拜后,夏里纳克像人们说的那样,果然把一肚子气生完了。他又开始驯鹰,
想驯出一只和原来的那只一样好的鹰,但事与人违,夏里纳克再也找不到像那只鹰一样好的幼鹰了。于是人们又说,好的幼鹰不出现,夏里纳克的肚子里又装了需要一两个礼拜才能生完的
气。
⑤好多个礼拜过去了,好的幼鹰仍没有出现,夏里纳克的气似乎一直都没有生完。他很失落,慢慢地便不怎么和人来往了,人们也渐渐地遗忘了他。想想在阿肯弹唱会上,他是多么荣耀啊,似乎所有阿肯的歌声,不论老的少的,年轻的美丽的,都在为他和他的鹰而唱。
但他的鹰却逃跑了,他一下子失落到了极点,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了。
⑥后来,夏里纳克终于弄到了一只好的幼鹰。他很高兴,围着它给它洗脸,洗身上的灰
尘。多好的幼鹰啊,身子骨架结实,目光锐利,秉性刚烈,是好苗子。他似乎在很长时间都没有
生完的气一下子全消了,那种受辱的日子一去再也不复返了。
⑦但就在这时,夏里纳克的那只逃跑的鹰却突然回来了。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在经历了痛苦的折磨后已经在内心接受了它弃他逃跑而去的事实,但它却突然又回来了,犹如一把隐藏许久的刀子把他又刺了一下。他仔细看回来的鹰,这一年多的时间,它一直在外面流浪,瘦得浑身没有一点肉,身上的毛长得杂而长,有很多树叶夹杂在其间。他很心疼它,
也为它在出走一年多以后还能够回来而高兴,他给它洗澡,喂它好吃的东西。他觉得它能够回来,以后会把这里当家。但它显然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一只猎鹰,不但把捕猎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对夏里纳克家庭的环境也似乎很陌生。夏里纳克想,它在外的这一年多时间一定和野鹰生活在一起,性格和习惯都变野了,但它能回来,说明它还是喜欢这里的,保留在它内心深处的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对这里的记忆。夏里纳克相信,时间长了它一定会把性格和习惯都改过来的。
⑧一天,天降一场大雪,是驯鹰的好天气,夏里纳克架着那只幼鹰往外走,那只回来的
鹰看见了架在他胳膊上的幼鹰,突然痛心疾首地叫了一声,飞出院子,在茫茫雪野上空越飞
越远,直至在天空中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消失。
⑨它又走了。
⑩好几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它再也没有回来。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塔尔夏特从未出现猎鹰不回或逃跑之事,因此这只“逃跑的鹰”才更引人深思。
B.画线句既通过心理刻画突出了夏里纳克的要强,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些幽默效果。
C.第⑧自然段用“痛心疾首”描述这只鹰再一次飞走时的叫声,属于拟人化描写。
D.第⑩自然段实属蛇足,完全应该删掉,如果以第⑨段收束全文,文章更有余味。
夏里纳克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你怎样理解那只“鹰”的两次“逃跑”?请简要回答。(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15
分)
论教养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③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
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④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⑤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
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
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⑦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
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
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的心情愉快。
⑨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无论何时
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⑩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或在工
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
体?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对于如此之类的问题,这些书在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
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
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
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
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
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一切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喝汤的时候也不要有声音;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衣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你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
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
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作者自认不是教养完美典范,所以对于怎样提高教养缺乏充分自信。
B.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可以从他的家人、亲属以及朋友的身上看出来。
C.优雅风度的本质就是尊重,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是有教养的表现。
D.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但因为缺乏必要解释,人们并不能从中获益。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就提出了“良好的教养可以得之于自身”这个中心论点。B.文章既论述了“教养是什么”也论述了“怎么提高教养”的问题。C.?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并且用“比如说”来引出例证。D.?自然段连用“无须”“只须”“必须”三个词,论述语言绝对。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六、(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微笑是一种喜悦,一种豁达,一种担当。微笑着前行,日子更明媚,风雨成风景。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绵阳南山中学高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教师版
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
2.A
3.A
4.C
5.D
6.B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19分)
7.D
8.A
第Ⅱ卷(共126分)
9.(10分)
(1)张俭最初被推荐为茂才,他认为刺史这个人不配为刺史,以生病为理由推辞没有去。
(举、以、非其人、谢,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即使张俭可以抓获,难道你忍心逮捕他吗?
(纵、得、宁、执,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10.(3分)弹劾侯览及其母与侯览结仇,被朱并诬告结党。
(答出1点1分,两点3分;共3分)
(二)(7分)
11.(1)B
(4分)对民有情,为官要清,重视生产。
(三)(10分)
12.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三军可夺帅也
(2)万里赴戎机
(3)波撼岳阳城
(4)坐看云起时
(5)黑云压城城欲摧
(6)衣冠简朴古风存
(7)家田输税尽
(8)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醉翁之意不在酒
(10)水面初平云脚低
(每小题1分,与原文不符,该小题不给分)
四、(11分)
13.(1)C
(2)(4分)
①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
②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3)(4分)
①人口总数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断上升。②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质量在不断提升
五、(25分)
(一)(15分)
14.D
15.赛鹰时:高兴自豪,自己的鹰个大肥硕,捕猎速度技巧超群,感觉到大家的羡慕后表示要给鹰肉吃。鹰逃跑后:愤怒难堪、失落痛苦,怕人笑话、悄悄离席寻找,未果后一直生气。寻找到适合训练的幼鹰:高兴,给鹰洗澡洗脸,心怀赞美。鹰飞回来:心疼高兴,仔细照顾鹰,给鹰洗澡、喂食。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满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
16.第一次“逃跑”,是出于鹰向往自由的本性;第二次“逃跑”,是鹰在痛定思痛之后做出的艰难抉择;两次“逃跑”形成对比、照应,突出并升华了“鹰”形象,一个由本能发展呈理性的反抗者、斗争者。
(每点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10)
17.C
18.D
19.(4分)①提出中心论点“良好的教养可以得之于自身”,②具体分析什么是“真正的教养”。③以生活中“有教养”和“没有教养”的不同表现为例深入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④论述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六、(60分)
20.按照中考阅卷标准执行。
第1页
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