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7 07: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选择题(请将每小题惟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某实验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进行“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得到结果如表,分析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0
67
7
A.
甲、乙、丙
B.
丙、甲、乙
C.
乙、甲、丙
D.
甲、丙、乙
2.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
步骤?1
B.
步骤2
C.
步骤?3
D.
步骤?4
3.如图为小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
A.
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
B.
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
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D.
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4.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B.
用小机器猴子拍摄猴群的生活,研究猴群社群行为的方法
C.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捷
D.
为斑马佩戴追踪器研究斑马的迁移情况
5.用浮土把蚂蚁洞穴遮住,再观察远处蚂蚁群如何把食物搬回洞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6.下表为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对其修改不正确的是(?
?

位置(同一培养皿)
蚂蚁
所加的食物
光线
培养皿的一端
10只
少许面粉
明亮
培养皿的另一端
5只
少许白糖
阴暗
A.
培养皿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
B.
培养皿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
C.
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可不一样
D.
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
7.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探究实验时,生物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3只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迷宫,测得如下数据:
小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09秒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7秒
根据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B.
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
小鼠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
8.探究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选择这种动物的要求应该是(?
?
)???????
刚出生的较成熟的、有一段经历的一只多只
A.
B.
C.
D.
9.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井获取了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
B.
小鼠第三次用时最少,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
C.
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D.
小鼠学会走这一迷宫后,就不会忘记
10.下面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B.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发现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C.
蜜蜂主要通过嗅觉识别气味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D.
蚂蚁可用触角的触觉功能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11.下列不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B.
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C.
用望远镜观察候鸟的迁徙
D.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12.下列关于奥地利学者劳伦兹及其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劳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B.
劳伦兹研究的是小野雁的先天性行为
C.
刚孵化出来的小野雁总是追随自己的母亲走
D.
劳伦兹认为: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
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13.关于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
运用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可以没有观察
B.
运用观察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可以没有实验
C.
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观察法比实验法更加重要
D.
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实验法比观察法更加重要
14.“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
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抽样检测
D.
对照实验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和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分别属于哪种研究方法(?
?

A.
实验法、观察法
B.
观察法、观察法
C.
观察法、实验法
D.
实验法、实验法
二、非选择题
16.实验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举例: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
17.观察法: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举例: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像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
18.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某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和实验数据如表。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假设:______.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______.
(2)针对该实验的实验设计,以小白鼠为实验变量,再提一个探究问题:______?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
(3)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是一种______行为;经过训练,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是一种______行为。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白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____的作用。
(4)上述实验中,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______.
19.下面是研究动物的行为两个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此作答:
(1)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①作出假设______
②制订计划: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
A.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
B.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蚕后进行实验。
③设计实验:请你选择出作为该实验的材料______
A.桑叶和白菜叶?????B.菠菜叶和油菜叶
(2)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①该生物小组选择小鼠或仓鼠进行这个实验的原因是______.
②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说明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较大的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
进行饥饿处理1~2天。
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培养皿,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
摆放到玻璃槽内。
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的量多。
分析实验,
请回答:
(1)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
?
?
??。
(3)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
?
?
?
?
?
?
?
?
?
?
?
?
?。
(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
?
?
?
?
??。
(5)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
?
?
?
?
?。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C。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
2.【答案】B
【解析】解:A、由表内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A错误。
B、由步骤2可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B正确。
C、由步骤3可知,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故C错误。
D、由步骤4可知,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3.【答案】C
【解析】解:根据提出的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与颜色无关吗?
可以假设: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用等量白红糖、白面粉和盐分抹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控制实验变量。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食物。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
分析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即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故选:C。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即可。
在设计探究式,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
4.【答案】C
【解析】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
观察法没有。选项A、B、D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C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
5.【答案】C
【解析】用浮土把蚂蚁的洞穴遮住,再观察蚂蚁如何把食物搬回洞中,既有观察又有实验,因此,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实验法。
6.【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的变量与探究的条件有关,必须要保持变量的唯一。培养皿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数量少,偶然性大,A正确;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因此探究“蚂蚁食性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食物的不同,除食物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所以培养皿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B正确;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必须一样,C错误;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D正确。
7.【答案】C
【解析】抓题干关键词:“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探究实验,关键是掌握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的实验。对照选项选择,结合实验数据和知识点找符合题意的选项。“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后天学习行为,A正确;根据实验可知,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B正确;根据实验可知,小鼠②需要经“尝试与错误”才能吃到食物,C错误;根据实验可知,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D正确。
8.【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
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探究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选择的动物必须是刚出生的,可排除后天因素的影响。选取动物时,
应该选取多只。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减小误差。
9.【答案】C
【解析】解:A、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错误;
B、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小鼠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不能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B错误;
C、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C。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0.【答案】D
【解析】解:A、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此说法错误。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从说法错误。
C、蜜蜂主要通过跳不同的舞蹈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此说法错误。
D、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例如蚂蚁用触角的触觉功能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此说法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通讯。解答时可以从动物通讯的特点和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
11.【答案】C
【解析】“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都采用的是实验法。“用望远镜观察候鸟的迁徙”采用的是观察法。
12.【答案】B
【解析】劳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劳伦兹研究的是小野雁的学习行为。一般情况下,刚孵化出来的小野雁总是追随自己的母亲走。劳伦兹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13.【答案】B
【解析】运用观察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可以没有实验;运用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离不开观察。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实验法和观察法同等重要。
14.【答案】A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
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
有时还需要测量。
15.【答案】C
【解析】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属于观察法;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属于实验法。
16.【答案】外界影响
【解析】略
17.【答案】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解析】略
18.【答案】小白鼠有学习行为
?
取平均数
?
幼体和成体小白鼠哪个学习能力强
?
成体小白鼠学习能力强
?
先天性
?
学习
?
信息
?
越强
【解析】解:(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到达终点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取三种小白鼠做实验通过取平均值,或者避免偶然情况发生。
?(2)通过在实验中,用比较成年小白鼠和幼年小白鼠哪一个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快,得出结论:成体小白鼠学习能力强。
(3)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动物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生物间要通过声音,气味,动作等传递信息。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白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4)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1)小白鼠有学习行为;取平均数;(2)幼体和成体小白鼠哪个学习能力强;成体小白鼠学习能力强;(3)先天性;学习;信息;(4)越强。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19.【答案】蚕吃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B
?
A
?
这类小动物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

【解析】解:(1)①作出假设: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探究问题可以假设:蚕吃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②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理由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检验蚕的这一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
③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家蚕的食物种类,所以选择两种植物的叶子一种是桑的叶子,另一种是非桑叶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2)①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选择小鼠或仓鼠进行这个实验是因为:这类小动物比较高等,学习能力较强,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②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的小鼠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①蚕吃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②B;③A;
(2)①这类小动物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②少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20.【答案】(1)蚂蚁喜欢吃甜的食物
(2)食物
(3)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甜的食物?
(5)A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次统计,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由题意可知本题以“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为知识背景。
(1)由于提出的问题是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可作出两种假设:
蚂蚁喜欢(或“不喜欢”)
吃甜的食物;
蚂蚁喜欢(或“不喜欢”)
吃食盐。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是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所以变量是食物。
(3)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或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中应多选几只蚂蚁,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
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食。
(5)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
设置重复组,
能避免偶然性,
减少误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