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09: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兴起标志、口号、主阵地、代表人物、历史意义);通过材料研读,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2.
研读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评价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资产阶级文化
什么是新文化?
旧式妇女
独立女性
封建专制
自由民主
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阅读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材料三: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2)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后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
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陈独秀
3.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这幅画反映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请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和主张旧学的人物同时讲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最前方的辜鸿铭一生积极主张皇权,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走向,但由于他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精通西方文化,作为新思想文化拥护者的蔡元培也邀请他来北大执教《英国诗》和《拉丁语》。
图中还有西装革履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胡适,还有只有大专学历的鲁迅……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大怎样的办学思想?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旧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
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有一女子唐氏19岁,奉父母之命许配给并未见过面的张家二郎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自西汉至清末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纲五常”。
三纲指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
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
夫为妻纲(强调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
五常指
仁、义、礼、智、信。
第四单元
影响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钱玄同
合理之处:对于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以及促进思想解放有进步意义。
不合理之处: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带有片面性。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合作探究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提倡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陈独秀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口号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胡适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语言:白话文
内容:言之有物
标点:使用标点符号
有个秀才闲来无事,在媒婆处看到一
则征婚信息: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晕死过去,为什么?
秀才想到的: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现实: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他曾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才华横溢、风流倜傥。
他认为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他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主张使用标点符号
1.性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意义: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20年,北大第一次招收了九名女生,开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
(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宣传马克思主义
3.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片面性,存在着对东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偏向。
4.启示: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
关心国家、努力拼搏、不保守、不固步自封、与时俱进、追求前行...
...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看,是正确的。但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改造创新!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
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们的哪些精神是21世纪的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虽不始于新文化运动,但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比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背景
进程
意义
倡导文学革命
概况:时间、标志人物、阵地、口号
内容
课堂小结
1.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
A.民主与科学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自强与求富
随堂练习
C
A
3.
陈独秀曾说,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李大钊也表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二人均认为
A.发展民主必须反对专制
B.民主是历代知识分子均追求的目标
C.中华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由和专制是相对的
D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影响?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
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题: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