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周周清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周周清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22: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周周清(一)
[测试范围:第9、10课 时间:40分钟 满分:45分]
1.
默写。(10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
》)
(2)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诗经·郑风·子衿
》)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秦风·蒹葭》中描写深秋时节,诗人在岸边徘徊,所思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
(7)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东坡现右足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流飘荡
C.
得其船
随其往
D.
寻向所志
寻病终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阡陌交通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无论魏晋
D.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B.
后遂无问津者(津:地名,天津)
C.
水尤清冽(尤:格外)
D.
心乐之(乐:以……为乐)
5.
班级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
(1)陶渊明,________(朝代)诗人,自号“__________”。他长于诗文辞赋,其文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之一。(3分)
(2)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4分)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专题学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学习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9分)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INCLUDEPICTURE"修1.EPS"
INCLUDEPICTURE
\d
"E:\\陈楠\\22春
典中点
8
语文下
R
安徽\\修1.EPS"
\
MERGEFORMATINET
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
指袁家渴(一条小溪的名字)。②箭:
小竹。③庥:
同“休”,休息。
6.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
(4)西南行
西南:____________
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在《石渠记》一文中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
9.
【甲】【乙】两文中,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二)(11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节选自《雪窦游志》,有删改)
【注释】①涩:不通畅,指水浅,行船艰难。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同“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曳舟不得进
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缘小溪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樵童牧竖相征逐。
1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13.
【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4.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3分)
第三单元 周周清(一)
一、基础清(25分)
1.
(1)寤寐思服 (2)胡为乎泥中 (3)青青子佩 (4)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5)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6)在水一方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共10分,每空1分)
2.
C(2分) A.
值得/脚。B.
由、自/跟、随。C.
代词,他(的)。D.
寻找/随即,不久。
3.
D(2分) A.
交错相通(古义);运输事业(今义)。B.
妻子儿女(古义);指男子的配偶(今义)。C.
不要说,更不必说(古义);不论、不管(今义)。D.
船(古义、今义)。
4.
B(2分) 津:渡口。
5.
(1)东晋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共3分,每空1分)
(2)渊明与菊花(1分) 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3分)
(3)东篱采菊(1分) 悠然见南山(1分)
二、阅读清(20分)
(一)(9分)6.
(1)大约。(2)穿透。(3)像狗的牙齿那样。
(4)向西南。(共2分,每小题0.
5分)
7.
(1)呆呆地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1分)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分)
(3)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从石头下面流过去。(1分)
8.
C(2分) 还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9.
景物共同的特点:清幽。(1分) 作者的心情:孤寂悲凉。(1分)
【乙文参考译文】
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条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桥。有一眼泉水幽幽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石渠的宽度有时是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从石头下面流过去。越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它。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INCLUDEPICTURE"修1.EPS"
INCLUDEPICTURE
\d
"E:\\陈楠\\22春
典中点
8
语文下
R
安徽\\修1.EPS"
\
MERGEFORMATINET
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袁家渴。石渠两侧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排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安静下来,它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二)(11分)10.
(1)同“邀”,邀请。
(2)交错相通。
(3)拖,拉。
(4)于是,就。(共2分,每小题0.
5分)
11.
(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1分)
(2)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1分)
12.
C(2分)
13.
【甲】文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2分)
14.
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共3分,每条1分)
【乙文参考译文】
水更浅,行船更艰难,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走了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蹚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问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太懂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首先遇到一座面对着道路期的亭子,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