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19:1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测试卷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2.1935年12月,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急呼:“华北之大,却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与这一事件直接有关的是(  )
A.西安事变      
B.大生产运动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
3.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学生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30多座大城市。各地工人纷纷集会罢工予以支持,宋庆龄、邹韬奋、鲁迅、陶行知等各界爱国进步人士也纷纷支持。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全面抗战
B.全国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救亡成为大势所趋
D.全国抗日救国怒潮兴起
4.某学者在研究九一八事变中所谓的“不抵抗命令”时查阅到两则重要史料(下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看(  )
A.证明蒋介石与不抵抗命令无关
B.证明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
C.当时并不存在所谓不抵抗命令
D.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证据链
5.朱自清在《这一天》中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抗战胜利指日可待”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
6.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7.3.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谈道:“会谈的成果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进步的巩固意志的表现,是中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的表现。”材料中的“会谈”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重庆谈判
D.中共“一大”
8.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战役(  )
①是忻口战役的一部分 ②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③战役后日军开始扫荡 ④鼓舞了中国的抗战信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段话出自(  )
A.洛川会议
B.《自卫抗战声明书》
C.国共合作宣言
D.中共七大
10.下图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太原会战
11.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12.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台湾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D.“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
1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14.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15.1940年,钱穆《国史大纲》出版。因特殊的背景,该书在布局上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兄弟民族;在取材上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这样的编排反映出作者(  )
A.忧患的民族意识
B.抗战必胜的信心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狭隘的史学观念
16.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  )
A.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B.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C.建立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根据发展形势,积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在战争的不同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中共也不甘示弱,以自卫战争抵制国民党的进攻并且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一些大城市被国民党占领,所以中共建立革命根据地只能是以乡村为中心。
——摘编自《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材料二 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中共歼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也就是开始占领国民党统治区的乡村和城市,这就是开始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加强炮兵、工兵建设,以便广泛地夺取敌人据点和城市,一切守备薄弱之据点和城市则坚决攻取之,一切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和城市则相机攻取之,一切守备强固之据点和城市则暂时弃置之。”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揭开“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序幕的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战争策略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伪满洲国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材料二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
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
(1)材料一中“远东危机”指什么?《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20.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面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等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联系材料与所学,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抵抗态度确实存在不同,但这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大众传媒在近代中国没有实质性的大发展,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没有实质性的不同,故C项错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果失败,而其影响有限,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结果取得了完全胜利,其影响非常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举动,而后者则是全民族抗战,所以群众基础是最关键的,故D项正确。
2.D 
解析:据“1935年12月”可知这次事件是一二·九运动,“华北自治运动”是这一运动的诱因之一,故选D项;A项发生在1936年12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
3.C 
解析:各地工人及社会各界爱国进步人士纷纷支持抗日救亡运动,说明抗日救亡成为大势所趋,故选C项;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国抗战局面形成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国抗日救国怒潮兴起于1931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
4.D 
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则史料来自张学良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的口述,缺乏相关的佐证材料,不能形成证据链,故选D项。
5.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故选A项。
6.A
解析:据“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关键信息“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的典型例子。
7.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据“1945年10月13日”等信息可知C项正确;A项发生于1924年;B项发生于1927年;D项发生于1921年。
8.C
解析: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敌后开展大规模扫荡,故③错误,其余均正确。故选C项。
9.A 
解析:由材料“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知为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故A项正确;《自卫抗战声明书》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入抗战,故B项错误;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这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10.C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奉行的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际调停而非自卫抗战,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并没有立即采取自卫政策与抗战战略,故B项错误;“八一三”事变之后,随着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及国民政府所在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被迫采取了自卫抗战的战略,故C项正确;太原会战之时,中日战争已然全面爆发,不可能还出现材料报刊中“日方如能制止一切侵略行动”的说辞,故D项错误。
11.B 
解析:题干材料所阐述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故选B项。
1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故C项正确;“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噩梦”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B项错误;“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是一直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13.A
解析: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4.B
解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民主的政治纲领”“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故D项错误。
15.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辽、金、元、清是古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国史大纲》的布局旨在反对日本侵略中国,阻止日本借以辽、金、元、清入主中原的史实,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中国国民,反映了作者出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忧患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抗战必胜信心,排除B项;当时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材料中没有反映当时中国天朝上国心态,排除C项;不能单以《国史大纲》的布局理解作者的治史理念狭隘,排除D项。
16.B
解析:重庆谈判中没有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政府的内容,故A项错误;“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体现出要争取民主,根据“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可知方式不是暴力而是和平方式,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与材料“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抗战后国民党抢占一些大城市。
(2)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变化: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
原因:战略反攻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积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在战争的不同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得出,二十多年来在农村工作中的经验;根据材料一“由于一些大城市被国民党占领,所以中共建立革命根据地只能是以乡村为中心”得出抗战后国民党抢占一些大城市。第(2)问,根据材料二“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并结合所学得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始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得出,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得出,战略反攻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
18.(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不同意。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
(2)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时间“1936年”回答。第二小问,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不同意《时代》周刊的说法,再展开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等方面回答。
19.(1)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持续时间最长,始终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支援与配合了欧洲、亚太等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持久抗战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为美英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同盟国先后解决二战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后方、军事和情报基地,直接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
(2)依据:重视祭祀与战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际惯例;全国人大决议。
意义: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持续时间最长,始终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支援与配合了欧洲、亚太等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持久抗战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为美英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同盟国先后解决二战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后方、军事和情报基地,直接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结合所学得出重视祭祀与战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据材料二“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结合所学得出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际惯例;据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得出全国人大决议。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结合所学得出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