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现代诗两首 课件+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现代诗两首 课件+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7 21:15:5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语文版八下第二单元第六课
宋莉潇
请观看一段有关长城的短片,说说长城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导入新课
席慕蓉
听录音朗读,注意划分诗歌的节奏。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初步感知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1943年出生于重庆,长在台湾。13岁时在日记里写诗,198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七里香》,一年内再版七次。席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清新易懂,使其拥有大量的读者。20世纪八十年代回到故乡。
了解作者
请大声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读两遍。
2、读出停顿,读一遍。
思考:这首诗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朗读提示:本节朗读时语调应深沉、舒缓、凝重,以凸现长城的沧桑感。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抒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戮,历尽沧桑,长城见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内容赏析
本节诗用什么语气读?
从“无情、蹲踞、冷眼”三个词语入手,说说这个小节写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朗读提示:前三句轻慢读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长城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内容赏析
请大家说说本节诗用什么语气朗读?
为什么作者每当面对长城时总会有那么浓烈的情感?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 /梦中
朗读提示:语调舒缓,悠长。表现思乡恋国之情悠悠不绝。
描写的是蒙古草原的美景。写出了作者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作者借梦境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内容赏析
“敕勒川,阴山下”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歌中的句子,这首诗歌描写的什么地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梦回长城——思乡难眠,梦回故乡
刻画长城——历史见证,历经沧桑
依恋长城——歌不成声,赋不成篇
内容小结
思乡之情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抒情诗。诗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概括主旨
齐读诗歌,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描写了一系列的图景:长城、树、云、风、皓月、黄河来表现对祖国,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我们称这种表现手法为“象征”也可以称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诗歌的表现手法
背诵全诗
长 城 谣
席慕蓉
长城 敕勒川
象征 → 情 → 故乡
黄河 (祖国) (思乡) 阴山
板 书
纪 弦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明确:第一小节描写了一片“槐树叶”
诗人使用了许多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自由诵读
思考:前两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写了一片槐树叶的来历。作者没有交代清楚槐树叶的具体来历,但是“没有些微的损坏”表示诗人对槐树叶的珍爱,也就是这一片槐树叶开启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感之门。
课文分析
朗读诗歌第二小节,思考本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从诗歌的第三小节可以明确地读出作者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提炼主旨
思考:默读诗歌,作者借这首诗歌想表达什么感情?
乡 愁
席 慕 蓉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反馈练习
朗诵这首诗,比较它与本课两首诗的异同。
比较这三首诗歌的异同。
比较阅读
这三首诗歌的主题相同,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而《乡愁》一诗更多的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朦胧的乡愁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长城谣》的主题十分含蓄内敛,相比之下后两首诗歌的主旨就明朗了许多。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2、掌握诗歌运用象征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诗歌运用象征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课前展示。上课后: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有关长城的短片,说说长城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看后教师总结:提起长城我们总能想到北京、想到中国,不仅是因为它雄踞在高山之巅,蜿蜒盘旋千万里,还因为它的一砖一瓦都鉴证了中华民族的盛与衰、荣与辱。今天,我们来学习席慕蓉的诗歌《长城谣》。
二、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来听录音朗读,注意划分诗歌的节奏。
了解作者
诗人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蓉出生于四川,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后系统地学习过绘画,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清新、易懂、好读。
朗读诗歌、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音,读两遍。读完后请一位学生示范,学生就字音问题判断其朗读的质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出停顿,读一遍。读完后请一位学生示范,学生就停顿问题各抒己见。
思考问题:这首诗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诗歌。
学生各抒己见,不要求绝对统一。
五、以读促思,赏析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第一小节,明确停顿的地方,学生模仿朗读。
2、教师明确朗读提示,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3、从“无情、蹲踞、冷眼”三个词语入手,说说这个小节写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明确:无情指面对历史的变迁、争战,长城依然屹立不动,成为历史的见证。蹲踞突出了长城雄伟的姿态。冷眼指长城冷静地面对人世间的一切 是非成败,同时照应上文中的无情。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抒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戮,历尽沧桑,长城见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4、请一位学生朗诵第二小节。(幻灯片10)朗诵后师生共同分析朗诵本节诗歌应把握的语气。
明确:前三句轻慢读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5、学生齐读第二小节,思考为什么作者每当面对长城时总会有那么浓烈的情感?
明确:长城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了!
6、女生朗读第三小节,教师给以朗读提示.
7、“敕勒川,阴山下”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歌中的句子,这首诗歌描写的什么地方?这和诗人席慕蓉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本句出自《敕乐歌》是北朝的民歌,描写了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诗人的家乡正是蒙古。本节诗依托梦境,流露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8、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每一大组推荐一人进行朗诵比赛。
六、诗歌的主题
1、诗歌内容小结:诗人从刻画长城入手,描写了长城的变迁,它像是一位见证人,见证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沧桑。即刻画长城——历史见证,历经沧桑 。第二小节则借助长城倾诉了满腔的热忱,以至于歌不成声,赋不成篇,表达了对长城的依恋,即依恋长城——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在第三小节中诗人从家乡风光写起,并把黄河、长城融入了自己的不眠之中。即梦回长城——思乡难眠,梦回故乡
2、诗歌的主题
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最后教师加以归纳: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抒情诗。诗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七、诗歌的表现手法
1、教师讲解:席慕蓉在这首诗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的感情,她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也就是意象来表达的。“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本诗中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作者则描写了一系列的图景:长城、树、云、风、皓月、黄河……这一图景是与作者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图景将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我们称这种表现手法为“象征”也可以称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八、背诵全诗
九、展示板书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台湾诗人纪弦的作品《一片槐树叶》
二 简介作者纪弦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三 赏析诗歌
1、欣赏诗歌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
2、自由诵读,思考诗歌中的相关问题:
问题:前两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第一小节描写了一片“槐树叶”
诗人使用了许多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问题: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片槐树叶的来历 ,作者没有交代清楚槐树叶的具体来历,但是“没有些微的损坏”表示诗人对槐树叶的珍爱,也就是这一片槐树叶开启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感之门。
3、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作者借这首诗歌想表达什么感情?
明确:从诗歌的第三小节可以明确地读出作者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4、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四、学生朗诵诗歌,争取当堂成诵。
五、反馈联习
比较阅读:请同学们比较席慕蓉的《乡愁》和《现代诗两首》的异同。
明确:这三首诗歌的主题相同,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而《乡愁》一诗更多的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朦胧的乡愁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长城谣》的主题十分含蓄内敛,相比之下后两首诗歌的主旨就明朗了许多。
六、课堂小结
现代诗歌以更加自由的形式表达着诗人的所感所思,而象征的手法更是现代诗经常使用的写作方法,《一片槐树叶》和《长城谣》分别借助槐树叶和长城这些具体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乡之情。希望大家有机会阅读更多的现代诗,并提高自己的读诗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乡愁、思乡的诗句,现代诗和古诗均可。
长 城 谣
席慕容
长城 敕勒川
象征 → 情 → 故乡
黄河 (祖国) (思乡) 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