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敬业与乐业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17:37: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
敬业与乐业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秘诀(jué)?蜩翼(tiáo)?禅师(chán)
B.佝偻(lóu)?旁骛(wù)?强聒不舍(guā)
C.赦(shè)免?亵渎(xiè)?断章取义(duàn)
D.调和(tiáo)妄想(wàng)?旁征博引(b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岳飞被秦桧
,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②当前,语言文字的运用仍然存在混乱现象,许多人在文章中
文言、方言、乱写繁体字。③他的手挺
,能做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
A.诬陷
滥用
灵巧?
B.诬蔑
乱用
灵活
C.诬陷
乱用
灵活?
D.诬蔑
滥用
灵巧
3.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喂喝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她并不是真正关心矿上的生产,上次来,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二、提升训练(8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B.最近公司开展了质量大检查运动,要求员工在这个运动中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C.要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把“快”和“严”贯穿到防控的各项工作中。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代表祖国夺得了世界冠军。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B.苦难的诗篇,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憨厚的熊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儒家典籍文库”中包含所有儒家文献,网上可查。
B.领导传来口信:“说他今天家里有事,不能主持今天的动员会了。”
C.我们家每个人都个性十足,因此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世界大战。
D.5·12汶川大地震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三、对联(2分)
8.为“冬尽梅花点点”选择合适的下联是(
)
A.万户春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蜂蜜
凡酿蜜蜂普天皆有,惟蔗盛之乡则蜜蜂自然减少。蜂造之蜜出山崖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家招蜂造酿而割取者,十居其二也。凡蜜无定色,或青或白,或黄或褐皆随方土花性而变。如菜花蜜、禾花蜜之类,百千其名不止也。
(选自《天工开物》)
9.“惟蔗盛之乡则蜜蜂自然减少”中“惟”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变。
11.选文围绕蜂蜜写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_
五名著阅读(5分)
12.阅读《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1)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一项是(
)(1分)
A.《我爱这土地》?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2)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①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2分)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2分)
六、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一个个小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踩脚,摇晃着身仆,但是枝条没有动静。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
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格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这是让它放心呢!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花开得乱七八糟,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我在,我也会开花!
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我觉得这对我对它们都同等重要。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而且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
13.请分析文章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为题目的作用。(4分)
14.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凶猛”的含义。(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16.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期待是什么?现在的你对未来也一定充满了期待,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1分)
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②标签化现象早已有之,如今尤甚。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需要。其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抬头,加剧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
③标签化思维日积月累地形成,又潜移默化地释放。当你路遇老人摔倒,纠结于“扶还是不扶”时,当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就觉得城管一定又在暴力执法时,无形中就成了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④标签化思维的要害,是盲从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官员都是腐败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在各种标签的暗示和诱导下,人们越来越下意识地把某个人群与某些特征画上等号。表面上看,标签化只是造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误伤。客观上,却扭曲了社会认知,扩散了负面情绪,累积着社会戾气。
⑤标签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更应引起注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古训成为被人嘲弄的迂腐劝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成了不少人的处世哲学。长此以往,那些服膺多年的道德认知将被一点点蚕食,优良传统将被一点点侵蚀,人们的思想共识将被一点点撕裂。不少人在一番标签式声讨之后,顺带着就要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的论调和情绪也在蔓延。可见,对“标签化思维”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追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标签化思维构建的语境中,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为是否施以援手而纠结;当面对丑恶现象时,我们会为要不要出面制止而犹豫。但是,不管最终是否诉诸行动,这种纠结已经表明,心底深处总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向善的一面拉扯。
⑦这是传统文化常年滋养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本真。在标签化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煎熬,获得安宁与力量。
(选文有删改)
17.说说“标签化思维”有哪些危害?(3分)
18.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9.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
敬业与乐业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秘诀(jué)?蜩翼(tiáo)?禅师(chán)
B.佝偻(lóu)?旁骛(wù)?强聒不舍(guā)
C.赦(shè)免?亵渎(xiè)?断章取义(duàn)
D.调和(tiáo)妄想(wàng)?旁征博引(bó)
答案:B【解析】“聒”读作“gu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岳飞被秦桧
,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②当前,语言文字的运用仍然存在混乱现象,许多人在文章中
文言、方言、乱写繁体字。③他的手挺
,能做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
A.诬陷
滥用
灵巧?
B.诬蔑
乱用
灵活
C.诬陷
乱用
灵活?
D.诬蔑
滥用
灵巧
答案:A【解析】“诬蔑”与“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结合语境第①空选“诬陷”。“滥用”指胡乱的,过度的使用;“乱用”任意随便的使用。第②空应选“滥用”。“灵巧”是灵活而巧妙;“灵活”敏捷,不呆板,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第③空应选“灵巧”。
3.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喂喝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答案:C【解析】第⑤句中的“山水画”是喻体,而非本体,本体是自然的山水,本句是描绘自然山水有画的效果。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她并不是真正关心矿上的生产,上次来,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答案:D【解析】A句“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B句“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自然不当。C句“莫逆之交”彼此志同道合,有深厚的友谊。亦指情投意合的朋友。此处与“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重复,不合语境。
二、提升训练(8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B.最近公司开展了质量大检查运动,要求员工在这个运动中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C.要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把“快”和“严”贯穿到防控的各项工作中。
D.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代表祖国夺得了世界冠军。
答案:C【解析】A项,缺少主语,在“兴趣”后加“做法”或“想法”;B项,缺少谓语,在“运动中”后加“完成”;D项,缺少宾语,在“敢拼敢搏”后加“的精神”。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B.苦难的诗篇,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憨厚的熊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答案:C【解析】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由主体与客体构成,二者之间要有相似之处,描写打球的动作灵活好动与憨厚的熊猫动作不相符。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儒家典籍文库”中包含所有儒家文献,网上可查。
B.领导传来口信:“说他今天家里有事,不能主持今天的动员会了。”
C.我们家每个人都个性十足,因此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世界大战。
D.5·12汶川大地震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答案:A【解析】B项,转述不用引号,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C项,大词小用,特殊含义,“世界大战”用引号;“5·12”特定称谓用引号。
三、对联(2分)
8.为“冬尽梅花点点”选择合适的下联是(
)
A.万户春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
答案:C【解析】“冬尽”是主谓短语,所以排除A、B项,“缕”为仄声,与“点点”不对。C项仄起平收,正确。故选C。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蜂蜜
凡酿蜜蜂普天皆有,惟蔗盛之乡则蜜蜂自然减少。蜂造之蜜出山崖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家招蜂造酿而割取者,十居其二也。凡蜜无定色,或青或白,或黄或褐皆随方土花性而变。如菜花蜜、禾花蜜之类,百千其名不止也。
(选自《天工开物》)
9.“惟蔗盛之乡则蜜蜂自然减少”中“惟”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答案:但是
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变。
答案:或黄或褐/皆随方土/花性而变。
11.选文围绕蜂蜜写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案:蜜蜂的分布,酿蜜的地点;蜂蜜的颜色及种类。
【解析】“凡酿蜜蜂普天皆有,惟蔗盛之乡则蜜蜂自然减少。蜂造之蜜出山崖土穴者十居其八”写蜜蜂分布和酿蜜的地点,“凡蜜无定色,或青或白,或黄或褐,皆随方土、花性而变。如菜花蜜、禾花蜜之类,百千其名不止也”写蜂蜜的颜色和种类。
【参考译文】酿蜜的蜜蜂普天之下到处都有,但是在盛产甘蔗的地方,蜜蜂自然就会减少。蜜蜂所酿造的蜂蜜,其中十分之八是野蜂在山崖和土穴里酿造的,出自人工养蜂酿的蜜只占十分之二。蜂蜜没有固定的颜色,有青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褐色的,随各地方的土壤和花的特性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菜花蜜、禾花蜜等,名目何止成百上千啊!
五名著阅读(5分)
12.阅读《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1)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一项是(
)(1分)
A.《我爱这土地》?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答案:D
(2)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2)①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2分)
答案:①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贴。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2分)
答案:②“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六、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一个个小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踩脚,摇晃着身仆,但是枝条没有动静。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
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格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这是让它放心呢!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花开得乱七八糟,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我在,我也会开花!
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我觉得这对我对它们都同等重要。如果它们活了,对我就是奖赏,就不存在欺骗,而且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
13.请分析文章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为题目的作用。(4分)
答案:(1)交代文章的线索和主要内容。(2)巧妙地运用动词“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蔷薇生命力的顽强、蓬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蔷薇生命力的确强、蓬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分析标题的作用,先看有没有以下的作用和效果:①交代(暗示文章主要内容);②交代全文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③揭示主旨(或中心);④统领全文: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⑥如果题目是比喻、借代或描写,一定要写上“形象生动、含蓄新颖、含义深刻、有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中的任何三条。再答题目含义:从人、事、景、物、情、理、环境几个角度来写即可。
14.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凶猛”的含义。(4分)
答案:“凶猛”本义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在文中影义褒用,它写出了春天宽厚、孕育生命的力量强大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会词语的含义。围绕人、事、景、物、情、理、环境,说清楚它的语境义。注意“凶猛”一词的贬义褒用。
运用了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野蔷薇刚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锹芽时的吃惊与欣喜之情。(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吃惊与欣喜之情。)
15.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了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野蔷薇刚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吃惊与欣喜之情。(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野蔷薇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蔷薇刚刚长出嫩芽时的惊讶与意外,表达了作者看见野蔷薇长出嫩芽时的吃惊与欣喜之情。
【解析】描写方法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借代、反复、对比、通感、用典、双关。判断准确,然后抓住句中关键词,从人、事、景、物、情、理、环境几个角度思考它的表达作用即可。画线句的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修辞是拟人。从“惊喜”“意外”的角度思考即可。
16.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期待是什么?现在的你对未来也一定充满了期待,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4分)
答案:示例:作者的期特:期待新买的花苗能够成活、生长、盛开;期待有了花朵的点缀,这个春天更加美好;期待自己尽情绽放,使人生多姿多彩。我的期待:我期待自己能够考上理想的高中,实现梦想,不负韶华,让青春无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别把这些词的字面意义理解透,整体思考句子的隐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联系全文,从人、事、景、物、情、理、环境几个角度思考它的含义。从全段可知作者买了一些花苗栽上,且希望它们能活,紧承这些文字用了“这个春天还将多一份期待”来结尾,所以这句话的含义即是期待新买的花苗能够成活、生长、盛开:期待有了花朵的点缀,这个春天更加美好。同时由物及人可知,作者的期待还有自己的人生也能够多彩。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1分)
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②标签化现象早已有之,如今尤甚。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需要。其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抬头,加剧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
③标签化思维日积月累地形成,又潜移默化地释放。当你路遇老人摔倒,纠结于“扶还是不扶”时,当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就觉得城管一定又在暴力执法时,无形中就成了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④标签化思维的要害,是盲从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官员都是腐败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在各种标签的暗示和诱导下,人们越来越下意识地把某个人群与某些特征画上等号。表面上看,标签化只是造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误伤。客观上,却扭曲了社会认知,扩散了负面情绪,累积着社会戾气。
⑤标签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更应引起注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古训成为被人嘲弄的迂腐劝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成了不少人的处世哲学。长此以往,那些服膺多年的道德认知将被一点点蚕食,优良传统将被一点点侵蚀,人们的思想共识将被一点点撕裂。不少人在一番标签式声讨之后,顺带着就要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的论调和情绪也在蔓延。可见,对“标签化思维”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追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标签化思维构建的语境中,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为是否施以援手而纠结;当面对丑恶现象时,我们会为要不要出面制止而犹豫。但是,不管最终是否诉诸行动,这种纠结已经表明,心底深处总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向善的一面拉扯。
⑦这是传统文化常年滋养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本真。在标签化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煎熬,获得安宁与力量。
(选文有删改)
17.说说“标签化思维”有哪些危害?(3分)
答案:误伤某个群体;扭曲社会认知。扩散负面情绪。累积社会房气:蚕食道德认知,侵蚀优良传统。撕裂思想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危害”。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和段落,如果没有标志性词语,可用概括段意法来整合答案。答案区间在第④⑤段。
18.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案: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标签化”思维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列举事实充分有力地证明观点;比喻论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证明观点;对比论证,对比鲜明,全面有力地证明观点;道理论证,缜密推理,更深入地证明观点。
19.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先指出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这一现象的原因;接着剖析了“标签化”思维造成的危害;最后呼吁人们保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解析】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从开头、中间、结尾三个方面去理顺。首先要看开头是否提出论点,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来的。如果没有提出论点、看是否立起靶子批驳然后提出论点;是否叙事,是否用引用、比喻等方式提出论点。提出了什么论点。再看中间部分是否提出了分论点,用什么论证方法去分析证明了什么,中间部分是怎样用事实进行了缜密的推理和剖析。最后看结尾部分是否在归纳总结之前强调了什么避免读者误解的观点,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和总结,是否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倡议或者是呼吁、是警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