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资料:词两首 课件+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秋学期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资料:词两首 课件+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7 21:15:55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词两首
毛泽东
第一课时
(一)前测: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 ( )
残阳如血( )
分( )外妖娆( )
惟余莽莽( )
稍逊风骚( )
成吉思汗( )
xuè
qìn
fèn
sāo
mǎng
ráo
hán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的含义: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导标
1、自读《忆秦娥·娄山关》上阕,想一想: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
2、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导标
1、自读《忆秦娥·娄山关》上阕,想一想: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点明时间和环境。
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
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漫道:不要说。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从头:重新开始。
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上阕:描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下阕:写攻占娄山关的胜利和胜利时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导标
2、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写作背景: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作于2月26日左右。
释标
2、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一九三六年二月
第二课时
(一)前测: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马蹄声碎,lǎ bā( )声咽。
2、雄关màn dào ( )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须晴日,看hóng zhuāng sù guǒ( ),分外妖娆。
4、惜秦皇汉武,略输wén cǎi(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文采
红装素裹
漫道
喇叭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导标
1.《沁园春·雪》上阕的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导标
1.《沁园春·雪》上阕的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释标
1、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导标
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释标
2、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测标:你认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有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固标
B
A句的毛病属于“成分残缺”一类,“显示了”的宾语是什么 “快捷、稳定、方便”是它的三个方面的优势,为了让其表达完整,可以在“方便”一词的后面加上“的优势”。C句用词重复罗嗦。可改为“……比赛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将”和“开始”在此连用也不好。D句“成就”用词不当,可改为“成绩”。
1、A、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或:B、终于:足见奶奶低头不语时间之久,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4分,言之有理即可)
2、春:糊纸袋 夏:补花、洗菜 秋:扫院子、扫大街 冬:在灯下学习(3分)
3、①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②她想学点文化,跟上时代,拥有工作。(4分,每点2分)
4、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她的执著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4分,合乎情理2分,语言表达2分)《词两首》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累积
1、 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沁( )  娆( )  逊( )  莽( )   胤( )
2、解释词语
【西风烈】
【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折腰】
【一代天骄】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学常识填空
(1)《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忆秦娥”是 ,“娄山关”是 。按字数分,《忆秦娥.娄山关》是 ,《沁园春.雪》则是 。
(2)词又叫“ ”“ ”“ ”等,一般分上下两片,又叫“ ”和“ ”。词的曲牌、字数、平仄都是规定好的,所以词又叫 “ ”。
(3)霜晨月, , 。
(2)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5)《沁园春.雪》中表现诗人想象的句子是 , ,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
4、结合全诗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红字的表达效果?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二、课内阅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片中两个词古今义不同,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含义又是什么?
词的上下片抒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上下片有何联系?
上片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下片抒情,指出历史上帝王的不足,用意何在?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该词的词牌名是_____,题目是____,它描绘的是____战役中娄山关战斗的场景。
上片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用______渲染进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雄关漫道真如铁”意思是____________。
下片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何理解?
(三)、中考解析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和“忆”分别领起哪几句?
2、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曾”和“忆”两字在表达时间上起什么作用?
3、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
4、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用“赋”,有什么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一、1、qìn ráo xùn mǎng yìn
2、略
3、
词牌 题目 小令 长调
曲子词 长短句 诗余 上阕 下阕 填词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1)【明确】“碎”:在诗中是“细碎”的意思。能通过细碎杂沓的马蹄声表现了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
“咽”在诗中是用来形容晨风中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通过这个词,既写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2)【明确】“顿”:在诗中是“一下子” 的意思。诗人通过一个“顿”字,表明黄河迅速封冻,极为夸张地写出了严寒的威力。
(3)【明确】“略”和“稍”:在诗中都是指“稍微、略微”的意思。作者通过这两个词委婉地指出了历史上四位非常伟大的封建帝王的历史局限。
二、阅读
(一)
1、风骚:文学才华;   风流:功劳卓著。
2、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为抒情服务。
3、所写景物具有概括性,突出雄奇壮阔的意境。
这是用衬托手法,以古代英雄衬托当今革命伟人超凡的气魄和胆识
(二)1、忆秦娥   娄山关   遵义
2、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  嗽叭声咽  恶劣天气
3、不要说雄伟险要的娄山关像铁一般地难以攻破。
4、这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分,红军跃过娄山关,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波澜
壮丽、色彩浓艳、气魄雄伟的图景。这个画面既是写实,又是在实感之外,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三)【参考答案】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领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下阕中的“忆”,领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句。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曾”和“忆”两字,表示从上阕旧地重游的描写,开始转入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上阕写暮秋景色,“红遍”和“尽染”两词,突出了秋色之深。
4、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诗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诗句,诗人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这样写,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