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2003—2012)物理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0 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十年高考(2003—2012)物理试题分类解析——专题20 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7-17 21:3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年高考(2003—2012)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20 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
一.2012年高考题
1.(2012·山东理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1.【答案】AD
【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选项B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选项C错误;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电磁感应、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2. (2012·安徽理综)如图1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为
A. 2
B. 2
C. 2
D. 2
2.【答案】A
3. (2012·北京理综)“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侧加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的电磁波,且与U成正比,即ν=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
A.h/2e B.2e/h C.2he D.1/2he
3.【答案】:B【解析】:由公式ν=kU可知,k的单位为(sv)-1,由四个选项的量纲分析可知,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2e/h,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量纲分析及其相关知识。
二.2011年高考题
1.(2011山东理综卷)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2011·海南物理)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学史及其相关知识点。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B错误。
3. (2011·福建理综)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和的物体和。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设细绳对和的拉力大小分别为和,已知下列四个关于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A.
B.
C.
D.
3.答案:C
三.2010年高考题
1.(2010·上海物理)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粒子的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答案:A.【解析】卢瑟福根据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聚集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运转。
2(2010新课标理综)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2009·海南物理)在下面括号内列举的科学家中,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是 。(安培、牛顿、焦耳、第谷、卡文迪许、麦克斯韦、开普勒、法拉第)
答案:第谷、开普勒、牛顿、卡文迪许
解析:第谷搜集记录天文观测资料、开普勒发现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2(2009·广东物理)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答案】A。
【解析】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发现的,B错误;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C错误;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研究的领域不同,不能说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D错误。正确答案选A。
3.(2009·上海物理)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答案:ABC
五.2008年高考题
1,(2008·广东物理)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B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解析:由于小球沿光滑斜面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为恒定值,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B正确A错误;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D错误。
2(2008·上海物理)1911年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 MeV的粒子轰击金箔,其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 kg,1 MeV=106eV)
答案:大 6.9106,
解析:1911年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1 MeV=1.6×10-13J,Ek=mv2,解得动能为1 MeV的粒子轰击金箔的速度约为v=6.9106m/s。
六.2007年高考题
(2007年高考海南物理)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答案:D解析: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选项D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
七.2006年高考题
1.(2006·广东物理)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A
只有A符合要求.
八.2005年高考题
(2005·广东综合)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
A.库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答案:A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A说法不正确。
九.2004年高考题
1.(2004·上海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答案:CD解析: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电子。选项AB错误CD正确。
十.2003年高考题
1.(2003·上海物理)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解析: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选项C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