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从19世业70年代起,洋务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单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企业的创办(
??)
A.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B.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C.推动“实业救国”思湖的出现
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D
【解析】
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AB材料未体现,AB不符合题意;C“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甲午战争后,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参与过洋务活动的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曾这样评价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国心理仍然十分强大
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的口号
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答案】
D
【解析】材料体现郭嵩焘和张树声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体现洋务派内部矛盾,A项错误;
材料体现洋务派官僚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是“天朝上国”心理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中体西用”口号停用了,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指出了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实践中的缺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遗其体面求其用”。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3.《海防档》记载: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始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答案】
C
【解析】C“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需购其修葺之料也”大意是说民族资本家不仅要向外国人购买设备,还需要外国人的技术,因此体现出了对外国资本的极大依赖性,故C正确;
A.错在“兴起”,排除;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
4.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洪秀全(
??)
A.十分重视农民政权的法制建设
B.违背了起义前的革命誓言
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D.遵循了儒家传统道德要求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法令可知,体现了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以后强化等级制度,开始由农民运动的领袖向地主阶级统治者转化的过程,摆脱不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洪秀全的封建传统观念,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对太平天国运动局限性的掌握。
5.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
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成为“异域”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C
【解析】依据题干“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阶级矛盾本来就很激化,鸦片战争战败后的赔款与开放通商口岸还有协定关税等条约内容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不是内因,故C项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主旨,故AB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末......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结合《马关条约》及其内容分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6.1896年,张之洞对湖北织布局进行股份制改革,“竞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债务外,仍余三万金”,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主化。这反映出(
???)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B.维新变法促进了产业独立
C.洋务企业借鉴西方发展模式
D.民族工业摆脱了发展困境
【答案】
C
【解析】材料“1896年,湖北织布局进行股份制改革”信息体现洋务企业借鉴西方发展模式获得成功,故C正确。
题干涉及的洋务企业,故排除A。
维新变法在1898年发生,排除B。
D项“摆脱”说法片面,不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1896年,湖北织布局进行股份制改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依据题干“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阶级矛盾本来就很激化,鸦片战争战败后的赔款与开放通商口岸还有协定关税等条约内容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不是内因,故C项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主旨,故B、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理解,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解答即可。
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及“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分析可知:清政府和列强公开勾结,在结合材料时间分析可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将使太平天国运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A正确;B错误,《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错误,材料无关顽固派地位的加强;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徐继畬撰成《流寰志略》???
②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③创办京师大学堂???
④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C
【解析】鸦片战争后,徐继畲撰成《瀛寰志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答本题需要识记选项著作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0.John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1902年至1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 )
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制度??????????????????????D.?甲午战争后清廷注意维护外交主权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主权”一词在甲午战后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反映了社会意识中主权观念的强化,《清季外交史料》辑录清末军机处及外务部档案,为研究清代光绪、宣统两朝对外关系的重要史料,能体现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主权观念强化不能说明民族意识觉醒,故排除A项;标志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与材料中“主权”一词出现频率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并未维护主权,直至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结合题干“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1902年至1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进行分析。
11.洋务派认为洋布比中国土布的质量好,源于西方棉花的高质量,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引进西方的棉籽自种。如郑观应曾两次引进美国的棉籽试种,张之洞建立湖北织布局之初就让驻美使节代购两吨好棉籽寄回汉口试验种植。这反映出,洋务派(
??)
A.?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态???????????????????????????????????????????B.?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重视探索原料的改进???????????????????????????????????????????D.?固守
“中体西用
”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认为洋布比中国土布的质量好,源于西方棉花的高质量,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引进西方的棉籽自种”可知,洋务派认为洋布比土布质量好是因为西方棉花好,故引进西方棉籽自种提高中国土布质量,反映出洋务派重视探索原料的改进,故C项符合题意;A项洋务派引进西方棉籽自种是为了改善中国土布质量,不属于崇洋媚外,A项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只反映洋务派引进西方棉籽,并未涉及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B项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所学,“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材料中并未反映对中学的坚持以及对西方技术的引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2.郑观应评述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时曾说:“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这表明该类企业(??
)
A.?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性质特征?????????????????????????????B.?响应了政府鼓励民间办厂的号召
C.?避免官府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D.?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可知单独的官办、商办企业会面临资金、封建势力压迫等困境,故选D项;半殖民地指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论述官督商办企业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官督商办没有避免官府与民争利现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面临“资金、封建势力压迫”,不得以而采取措施。
13.表2所示为19世纪60~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附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表2
轮船公司名称
总投资
华资
华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
旗昌轮船公司
1000000元
700000元
70.0
公正轮船公司
170000两
150000两
88.3
北海轮船公司
194000两
129400两
66.7
A.?民间出现了投资办厂的高潮????????????????????????????????B.?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得到发展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萎缩????????????????????????????????D.?洋务运动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19世纪60~70年代的上海,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股份占到绝大部分,这是因为华商经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因此华商借助入股外国公司的形式,这一经营方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故B项符合题意;A项民问投资办厂热潮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且表格反映的是华商投股外国公司,故A项不符合题意;C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在此一阶段并没有因为这种经营方式而出现停滞,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洋务运动,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19世纪60~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附股情况进行分析。
14.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涉及外资企业、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企业、民族工业及民用企业,其共同特征是采取机器生产,体现了经济的近代化特征,因此B正确;A错误,材料企业不仅出现在上海地区;C错误,材料企业不仅涉及民族工业;D错误,材料企业不仅涉及民族资本主义;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工业的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对比材料四类企业,得出其共同点在于采取机器化生产,带有近代经济特征。
15.1898
年
5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在上海诞生,中文课程主要有《女孝经》《女四书》《内则衍义》及十三经、唐诗、古文等,对学生的管理也提出“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女子教育(
??)
A.?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B.?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C.?得益于维新运动的推动???????????????????????????????????????D.?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正女学堂的创立使女子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教学的内容仍然是儒家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女子教育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A项正确;
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经正女学堂的教育内容与此观点不符,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维新变法与经正女学堂的关系,无法推断出C项结论,排除;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观点,与材料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教育,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主旨的把握,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16.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卜列材料。
材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寓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原因:政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且程度不断加深,清廷挽救统治危局;经济:洋务运动兴起,军工民用企业的创办;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传播;个人: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推动作用。
(2)原因: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
【解析】(1)建立的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及个人的因素角度概括。具体可得出政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且程度不断加深,清廷挽救统治危局;经济:洋务运动兴起,军工民用企业的创办;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传播个人;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推动作用。
(2)
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根据“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得出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根据“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得出清朝军队属干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等。
【点睛】本题考查的中日甲午战争,注意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同时结合所学,尤其是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学者连横(1878—1936年),号雅堂,祖籍福建省漳州,生于台湾省台南。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强调:“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
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谈,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中国社会科学网《连横》
(1)根据材料,概括连横编撰《台湾通史》中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连横编撰《台湾通史》的意义。
【答案】
(1)文献残缺不全,考证不易;私家修史,条件简陋;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战乱频繁,史料难以搜集。
(2)填补台湾无通史的空白,保存台湾地方历史文献;强化台湾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启民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以史为鉴,振奋人心士气,弘扬心向祖国的爱国精神。
【解析】(1)困难:根据材料“
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
”得出文献残缺不全,考证不易;再根据“
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得出
私家修史,条件简陋;最后根据”
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得出战乱频繁,史料难以搜集。
(2)意义:根据材料“
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
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得出填补台湾无通史的空白,保存台湾地方历史文献;再根据“
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并结合所学得出强化台湾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启民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以史为鉴,振奋人心士气,弘扬心向祖国的爱国精神。
?
?故答案为:(1)
文献残缺不全,考证不易;私家修史,条件简陋;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战乱频繁,史料难以搜集。
(2)
填补台湾无通史的空白,保存台湾地方历史文献;强化台湾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启民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奴化教育;以史为鉴,振奋人心士气,弘扬心向祖国的爱国精神。
【点睛】本题将人物评说与史学研究相结合,平时可多关注弘扬正能量的历史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从19世业70年代起,洋务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单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企业的创办(
??)
A.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B.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C.推动“实业救国”思湖的出现
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参与过洋务活动的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曾这样评价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国心理仍然十分强大
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的口号
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3.《海防档》记载: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始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4.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洪秀全(
??)
A.十分重视农民政权的法制建设
B.违背了起义前的革命誓言
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D.遵循了儒家传统道德要求
5.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
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成为“异域”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1896年,张之洞对湖北织布局进行股份制改革,“竞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债务外,仍余三万金”,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主化。这反映出(
???)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B.维新变法促进了产业独立
C.洋务企业借鉴西方发展模式
D.民族工业摆脱了发展困境
7.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徐继畬撰成《流寰志略》???
②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③创办京师大学堂???
④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10.John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1902年至1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 )
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制度??????????????????????D.?甲午战争后清廷注意维护外交主权
11.洋务派认为洋布比中国土布的质量好,源于西方棉花的高质量,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引进西方的棉籽自种。如郑观应曾两次引进美国的棉籽试种,张之洞建立湖北织布局之初就让驻美使节代购两吨好棉籽寄回汉口试验种植。这反映出,洋务派(
??)
A.?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态???????????????????????????????????????????B.?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重视探索原料的改进???????????????????????????????????????????D.?固守
“中体西用
”的思想
12.郑观应评述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时曾说:“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这表明该类企业(??
)
A.?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性质特征?????????????????????????????B.?响应了政府鼓励民间办厂的号召
C.?避免官府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D.?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3.表2所示为19世纪60~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附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表2
轮船公司名称
总投资
华资
华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
旗昌轮船公司
1000000元
700000元
70.0
公正轮船公司
170000两
150000两
88.3
北海轮船公司
194000两
129400两
66.7
A.?民间出现了投资办厂的高潮????????????????????????????????B.?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得到发展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萎缩????????????????????????????????D.?洋务运动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14.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15.1898
年
5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在上海诞生,中文课程主要有《女孝经》《女四书》《内则衍义》及十三经、唐诗、古文等,对学生的管理也提出“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女子教育(
??)
A.?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B.?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C.?得益于维新运动的推动???????????????????????????????????????D.?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卜列材料。
材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寓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学者连横(1878—1936年),号雅堂,祖籍福建省漳州,生于台湾省台南。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强调:“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
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谈,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中国社会科学网《连横》
(1)根据材料,概括连横编撰《台湾通史》中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连横编撰《台湾通史》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