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11:48: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
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3.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
(  )
A.继承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革命性
4.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
5.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6.建国初,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缅方却无力将其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国内曾有一部分人多次主张越境追击以绝后患,但周恩来均予以坚决制止。周恩来此举旨在
A.保证万隆会议顺利进行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避免激化朝鲜战场形势
D.防止开国大典节外生枝
7.1964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建交。当时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称,中法建交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接近于垮台”。中法建交
A.打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意味着资本主义阵营走向解体
C.改善了中国同欧共体的关系
D.促进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8.2013年以米,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一带-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A.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B.不断调整以适应世界格局变动
C.强调意识形态作为外交的出发点
D.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和奋发有为
9.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
①是这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②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但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③是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④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   )
A.不结盟政策
B.对外开放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1.新时期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舞台的多边外交反映了我国(   )
A.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领导联合国的雄心壮志
C.服从联合国的领导
D.主宰世界、指日可待
12.2012年6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表讲话指出:“过去十年里,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成功应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及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挑战,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合作成果”。以下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定性最合理的是
A.世界性合作组织
B.区域性经济组织
C.区域性合作组织
D.政府间反恐组织
13.1970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
A.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
C.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14.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下列属于中国“新时代”外交成就有(

①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②对非洲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的原则
③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④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制定了鲜明的外交政策,这些政策都有形象的概括,其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理想、阶级性以及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
——聂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决策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
材料二
万隆决议中的“十项原则”是基1954年4月中印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提出的“五项原则”而进行了拓展。“五项原则”的提出,正是由于中印两国承认“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并认为,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夏雪《基于和平原则建立世界秩序》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在国家层面不再有敌人,现在所谓的“敌人”只是一些敌对势力,比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同时,放弃了原先和部分国家对立、对抗的道路,以国家利益为重,开始发展全方位伙伴关系,这是党在求真探索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蔡祖丞《新中国外交七十载》
材料四
40年来,我们始……坚持独立自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宣布的外交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被“形象的概括”为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954年提出的“五项原则”全称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001年,中国政府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主导建立了哪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4)综合上述材料,就外交领域而言,请为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建言献策。
17.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这样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丰富的因素。请针对如何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合理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表现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因此ABC项排除;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干无关,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2.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
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美方要用美国卫星转播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提出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体现中国外交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故选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意识形态弱化,排除B项;中国政府租用美国卫星需要缴纳费用,因此中方提出要美方申请并缴纳转播费属于合理行为,排除C项;中美双方进行贸易往来属于市场行为,排除D项。
3.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
(  )
A.继承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革命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政策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具有革命性,故选D项;根据材料“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可知,这一外交政策未继承旧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但与材料所述时间“1949年”不符,排除BC项。
4.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
【答案】C
【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是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A项是在1954年,B项是1953年,D项是70年代,排除ABD项。故选C项。
5.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两霸”是反对美苏两霸,“一条线”是指联合美国等抗苏,“全方位”是指新时期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即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A项是一边倒的表现,排除A项;CD项中的外交活动都有明显的偏向性,不是“全方位”外交的表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6.建国初,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缅方却无力将其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国内曾有一部分人多次主张越境追击以绝后患,但周恩来均予以坚决制止。周恩来此举旨在
A.保证万隆会议顺利进行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避免激化朝鲜战场形势
D.防止开国大典节外生枝
【答案】B
【解析】“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已经构成了外交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周恩来坚决制止越境追击,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一场讨论亚非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国际会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关系,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C;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建国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1964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建交。当时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称,中法建交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接近于垮台”。中法建交
A.打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意味着资本主义阵营走向解体
C.改善了中国同欧共体的关系
D.促进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答案】A
【解析】中法建交有利于中国外交开展,打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欧共体还没有成立,排除C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
8.2013年以米,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一带-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A.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B.不断调整以适应世界格局变动
C.强调意识形态作为外交的出发点
D.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和奋发有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积极进取和奋发有为,D项正确;材料中“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表明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世界格局变动中积极主动和努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不出中国外交的“不断调整”,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国外交的出发点,排除C项。故选D项。
9.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
①是这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②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但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③是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④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这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①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②正确;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是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实践,③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
10.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   )
A.不结盟政策
B.对外开放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B
【解析】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新时期对外开放政策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这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B项正确;不结盟政策是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结盟阵营而言的,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但不符合题干中的“直接”,排除A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符合题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排除C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但不符合题干中“直接”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1.新时期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舞台的多边外交反映了我国(   )
A.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领导联合国的雄心壮志
C.服从联合国的领导
D.主宰世界、指日可待
【答案】A
【解析】新时期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舞台的多边外交反映了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我国并不领导联合国,而且联合国也不领导中国,排除B、C项;我国是和平崛起,而非主宰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12年6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表讲话指出:“过去十年里,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成功应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及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挑战,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合作成果”。以下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定性最合理的是
A.世界性合作组织
B.区域性经济组织
C.区域性合作组织
D.政府间反恐组织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的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故选C项;上合组织不是世界性合作组织,排除A项;上合组织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BD项概括不全,排除。故选C项。
13.1970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
A.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
C.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政府减少了针对中国的专门提案,希望增加同中国的沟通渠道。这反映了美国希望同中国改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冷战趋势变化的影响。所以答案选择C;1970年,美中苏并没有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排除A项;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是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而不是确立为战略目标,排除B项;美国是为了对抗苏联,并不是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排除D项。故选C项。
14.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学者认为,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苏关系,中苏结盟这一关系是“逻辑的延伸”,这主要源于中苏两国拥有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C项正确;材料中毛泽东是斯大林的信徒,只是一个比喻,不代表现实中毛泽东崇拜斯大林,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中苏结盟的原因,并未体现中苏结盟的意义,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下列属于中国“新时代”外交成就有(

①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②对非洲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的原则
③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④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时代”外交成就主要有: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等,符合题意,C项正确;“亲、诚、惠、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提出的重要理念,对非洲关系提出的原则是“真、实、亲、诚”,因为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项;因为②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6.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制定了鲜明的外交政策,这些政策都有形象的概括,其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理想、阶级性以及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
——聂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决策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
材料二
万隆决议中的“十项原则”是基1954年4月中印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提出的“五项原则”而进行了拓展。“五项原则”的提出,正是由于中印两国承认“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并认为,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夏雪《基于和平原则建立世界秩序》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在国家层面不再有敌人,现在所谓的“敌人”只是一些敌对势力,比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同时,放弃了原先和部分国家对立、对抗的道路,以国家利益为重,开始发展全方位伙伴关系,这是党在求真探索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蔡祖丞《新中国外交七十载》
材料四
40年来,我们始……坚持独立自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宣布的外交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被“形象的概括”为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954年提出的“五项原则”全称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001年,中国政府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主导建立了哪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4)综合上述材料,就外交领域而言,请为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建言献策。
【答案】(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全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称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4)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担当大国责任等。
【解析】(1)方针: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结合课本内容可得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全称:根据“五项原则”可得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影响:根据“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得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称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目标:根据“比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得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组织:根据所学可得出有上海合作组织。
(4)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担当大国责任等。
17.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这样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丰富的因素。请针对如何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政策:联合中国作战,承认中国大国地位。
原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
(2)变化:由二战中的重视合作态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敌视态度方针:一边倒政策
(3)变化:由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4)变化因素: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双方交往急剧增多,使西方对中国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强,改变了与西方的力量对比,这让西方羡慕、好奇的同时也有不安;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让其对中国有所警惕。
建议: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扩宽交流沟通渠道,丰富西方对中国认知: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崛起道路;求同存异,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
【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可知美国政策为联合中国作战并承认中国大国地位;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通过持久战拖住了百万日军,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其他战场的推进和反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变化:根据材料二“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可知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方针: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两极格局决策下形成,美苏两大阵营进行冷战,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可知美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结合所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处于弱势,而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加之中国在当时也与苏联交恶,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苏联,中美两国开始谋求关系的改善,于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着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不断的增多和深化,这就使得西方对中国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立足自身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就使得中西方的实力对比的天平朝向中国倾斜,加之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制度,这让西方羡慕、好奇的同时也有不安;建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坚持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崛起不然会威胁西方的利益,所以我们需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扩宽交流沟通渠道,丰富西方对中国认知: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将成为世界的最强国,但是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的特殊历史时期,因此中国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解决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我们的发展水平,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消除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我们需要加强和西方的合作,坚持求同存异,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