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山间浓雾的消散
B.露珠的形成
C.冰冻的河流解冻
D.霜的形成
2.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玻璃泡壁发黑,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3.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仙人台山峰上的雪﹣凝华
B.蕲艾叶上的霜﹣﹣凝固
C.长江上的雾一液化
D.蕲竹竹笋上的露珠﹣﹣液化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C.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冻豆腐解冻后,发现里面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中的水凝固后又熔化形成的
7.为了证明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温水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的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 )
A.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
B.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中要放热
C.乙的实验方法更合理
D.停止加热后乙试管中紫色烟雾逐渐消失,试管内壁附着了固态碘颗粒,这是凝固过程
8.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以下,松花江上游的丰满水电站使松花江水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内能顺流而下,十几公里江面严寒不冻,有时江面上方“雾气”蒸腾。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下,水蒸气被吹向岸边,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水汽化形成
B.雾凇是冰晶粒,水凝固形成
C.雾气,凇形成过程都要吸收热量
D.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气温足够低和大量的水蒸气
9.下列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白炽灯用久后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2.入冬以来,永州多地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清晨,阳明山脚下的池塘水面结冰了,这是
现象;而山顶上的树枝上出现了“雾凇”,这是
现象。
13.用干冰可以实施人工降雨。将干冰撒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层中,干冰会很快直接
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皆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如图所示,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人们会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
变成气态,大量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以上两空都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5.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
一个地区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这并不是说当天经过这个地区上空的云中只凝结了这么多水分,利用仪器对云中含水量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更多的水分才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云中凝结的水分约有20%~80%转变成降水,具体依云的类型而定。
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小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出来一些,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此外,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1g水蒸气变成水约释放出600cal热量,1g水变成冰约释放出80cal热量。通过人工影响,利用这些释放的潜热可以增强云中的上升运动,从而促进大云中水蒸气的凝结量,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干冰是一种常用的增雨催化剂,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通常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即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论外貌,干冰和普通的冰确实很相像,其外形与冰一样。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后不会立即熔化,而是在﹣78.5℃时直接变成气体,销声匿迹,不像冰熔化后会留下水迹,因而得名“干冰”。正是由于“干冰”的特有个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比冰更好的致冷剂。干冰变为气体时使周围空气层温度下降,云层温度下降,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凝结的水滴冰晶迅速加大增多,最后形成降雨。
(1)干冰喷洒在云层中,就会很快地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2)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除了加压外还要使气体
。
(3)文中提到的两种放热的物态变化是
、
。(填物态变化名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山间浓雾的消散
B.露珠的形成
C.冰冻的河流解冻
D.霜的形成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消散是雾的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河流解冻,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玻璃泡壁发黑,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仙人台山峰上的雪﹣凝华
B.蕲艾叶上的霜﹣﹣凝固
C.长江上的雾一液化
D.蕲竹竹笋上的露珠﹣﹣液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为冰,然后冰再熔化为水形成的,故C正确。
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C.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分析】要明确雨的形成,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水蒸气再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的过程中属于液化或凝华过程,云是由液化或凝华形成的,当小冰晶遇热熔化后,变成小液滴,这一过程吸热。同时结合对液化方法和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可做出判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解答】解:A、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树木蒸腾作用是树内水分汽化为水蒸气,这一过程需要吸热,故C错误;
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A。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冻豆腐解冻后,发现里面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中的水凝固后又熔化形成的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而不是蒸发。此选项错误;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镜片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此选项正确;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液滴。此选项正确;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后冰又熔化成水,水流出后形成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A。
7.为了证明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温水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的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 )
A.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
B.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中要放热
C.乙的实验方法更合理
D.停止加热后乙试管中紫色烟雾逐渐消失,试管内壁附着了固态碘颗粒,这是凝固过程
【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2)升华过程是吸热的。
(3)晶体在熔点时,继续吸收热量,出现熔化过程。
(4)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A、乙装置中,水升高温度时,试管内逐渐出现碘蒸气,水温越高,出现的碘蒸气越多,也就是出现的紫色烟雾越多。不符合题意。
B、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C、甲装置,试管内的碘很容易达到熔点,出现熔化现象,出现熔化过程之后,液态碘也容易出现汽化过程,就不是升华过程了。乙装置水温最高是100℃,碘不会出现熔化和汽化过程,只发生升华过程。所以乙装置更合理。符合题意。
D、停止加热后乙试管中紫色烟雾逐渐消失,试管内壁附着了固态碘颗粒,这是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是凝华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以下,松花江上游的丰满水电站使松花江水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内能顺流而下,十几公里江面严寒不冻,有时江面上方“雾气”蒸腾。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下,水蒸气被吹向岸边,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水汽化形成
B.雾凇是冰晶粒,水凝固形成
C.雾气,凇形成过程都要吸收热量
D.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气温足够低和大量的水蒸气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A、雾不是水蒸气,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大量水蒸气和较低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①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②壶嘴“白气”是温度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③冰凌消融是冰的熔化现象。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白炽灯用久后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故A错误;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内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故B错误;
C、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可以减少蔬菜内水分的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不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不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D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2.入冬以来,永州多地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清晨,阳明山脚下的池塘水面结冰了,这是 凝固 现象;而山顶上的树枝上出现了“雾凇”,这是 凝华 现象。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入冬,池塘水结成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树枝上形成雾凇,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13.用干冰可以实施人工降雨。将干冰撒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层中,干冰会很快直接 升华 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皆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1)人工降雨是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2)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为液态的水;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
14.如图所示,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人们会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 升华 变成气态,大量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以上两空都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分析】固体二氧化碳为干冰,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
【解答】解:
固态二氧化碳为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而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15.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
一个地区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这并不是说当天经过这个地区上空的云中只凝结了这么多水分,利用仪器对云中含水量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更多的水分才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云中凝结的水分约有20%~80%转变成降水,具体依云的类型而定。
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小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出来一些,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此外,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1g水蒸气变成水约释放出600cal热量,1g水变成冰约释放出80cal热量。通过人工影响,利用这些释放的潜热可以增强云中的上升运动,从而促进大云中水蒸气的凝结量,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干冰是一种常用的增雨催化剂,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通常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即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论外貌,干冰和普通的冰确实很相像,其外形与冰一样。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后不会立即熔化,而是在﹣78.5℃时直接变成气体,销声匿迹,不像冰熔化后会留下水迹,因而得名“干冰”。正是由于“干冰”的特有个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比冰更好的致冷剂。干冰变为气体时使周围空气层温度下降,云层温度下降,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凝结的水滴冰晶迅速加大增多,最后形成降雨。
(1)干冰喷洒在云层中,就会很快地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2)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除了加压外还要使气体 降温 。
(3)文中提到的两种放热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二: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
(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2)要使二氧化碳变成干冰,首先使二氧化碳液化,方法是压缩体积同时降低温度;
(3)“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在降温、加压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升华;(2)降温;(3)液化;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