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8.23.2生态系统概述 同步训练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上·长春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属于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见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它们的生存直接或者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可见B不符合题意。
C、蘑菇不是植物,不属于生产者,蘑菇是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C说法正确。
D、蘑菇属于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基础题,熟记基础知识即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2020七上·勃利期中)在一片森林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 )
A.蘑菇 B.青草 C.绿树 D.野兔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错误。
BC.青草、绿树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为生产者,错误。
D.野兔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据此答题。
3.(2020七上·陇县期中)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D.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正确。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生产者最为重要,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成分,B错误。
C.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正确。
D.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
4.(2020七上·宜兴期中)某同学做的生态系统剪贴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阳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示为食物网,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消费者。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5.(2020七上·宜兴期中)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下列关于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水稻是生产者,稻卷叶虫和青蛙属于消费者
C.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D.水稻、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共同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从生态系统类型来分,这块稻田是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A正确。
B.在这块稻田的生态系统组成中,水稻是生产者,其作用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稻卷叶虫、蝗虫、青蛙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B正确。
C.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阳光;土壤(水,空气等),它们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C正确。
D.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6.(2020七上·宜兴期中)下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箭头表示不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应指向②消费者;②和③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物或遗体进入生物圈,箭头表示正确;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物或遗体被细菌、真菌加以分解,箭头表示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7.(2020七上·姜堰期中)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 )
A.鲨鱼 B.青蛙
C.水草 D.黄羊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如水草;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如青蛙和黄羊、鲨鱼;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鲨鱼生活在海水中,黄羊生活在陆地上,所以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青蛙。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认识,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8.(2020七上·潮阳期中)若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那么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
C.消费者、分解者 D.消费者、消费者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牛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分析】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其中直接取食植物的叫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取食植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取食肉食性动物的叫三级消费者。
9.(2020七上·龙江期中)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都是 ( )
A.生产者 B.消费着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分解者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前者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10.(2019八下·湖南开学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四个瓶中放等量清水;
②c,d放入等量河泥;
③b、c、d放入等量水草;
④4个瓶中分别放入两只同种形态状况都相似的小鱼;
⑤a、b、c置于阻光下,d置于黑暗中,
请预测4个生态瓶中小鱼生存时间( )
A.b>c>d>a B.c>b>d>a C.c>b>a>d D.d>c>b>a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比较选项中实验装置,a中没有水藻(生产者)和河泥(分解者),b中没有河泥(分解者),c、d中水藻(生产者)和河泥(分解者)都有。选项c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温度、水和河泥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水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小鱼的提供氧气,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水藻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排泄物经过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水藻吸收利用,所以c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d装置由于放在黑暗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该装置氧气消耗的最快,小鱼因缺少氧气最早死亡。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20八上·北京月考)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本草纲目》记载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自然界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经发酵后,在蚯蚓消化系统的作用下,迅速分解,转化成为容易被自身利用或被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肛门排出后成为蚯蚓粪。根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王”。蚯蚓粪中的蚯蚓酶既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还可以分解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质。
蚯蚓属于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粘液管内受精,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蚯蚓为直接发育,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 。
(2)蚯蚓的生殖方式为 (填有性/无性)生殖。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是因为 。
(3)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饮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研究者选择3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以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计算,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蒙古栎树 杨树 红松树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未分解叶的消耗量,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③依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分解者
(2)有性;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
(3)保证单一变量;高于;叶片的种类和分解程度;蚯蚓喜好半分解的森林凋落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的有性生殖;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解:(1)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2)蚯蚓的精子和卵细胞在粘液管内受精,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有性生殖。由材料可知,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王”,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3)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是为了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即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由表中分析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即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高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表格中,蚯蚓对杨树半分解叶最多,说明蚯蚓对杨树半分解叶最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③通过②可知,蚯蚓喜好半分解的森林凋落物,则实验结论是蚯蚓喜好半分解的森林凋落物。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20七上·靖江期中)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是多种害虫的天敌。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组成成分是 。
(3)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含氮无机盐,如果缺少含氮无机盐,水稻植株生长缓慢、植株弱小、叶片发黄。请完成下面有关验证水稻生长需要含氮无机盐的实验。
①取生长健壮、状态相同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
②将两组幼苗分别用塑料泡沫固定在A、B两个塑料容器中。
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 的完全培养液。
④将两组装置放在 条件的合适环境中培.养,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
【答案】(1)非生物
(2)水稻和杂草;分解者(微生物)
(3)氮;相同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消费者是蝗虫、三化螟、青蛙,分解者是腐生细菌、真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A组与B组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含氮无机盐,说明水稻生长需要含氮无机盐的实验。因此,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氮的完全培养液。④将两组装置放在相同条件的合适环境中培养,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3)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3.(2020七上·潮南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
(2)用显微镜观察红杏叶制成临时装片,发现红杏树是由许多 构成。
(3)影响“红杏出墙”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4)“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因此红杏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5)“红杏出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答案】(1)繁殖
(2)细胞
(3)阳光
(4)生产者
(5)环境影响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生物具有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2)用显微镜观察红杏叶制成临时装片,发现红杏树是由许多细胞构成。(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因此,影响“红杏出墙”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因此红杏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5)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红杏出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8、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14.(2020·日照)在一个以种植玉米为主,兼养猪、家禽和鱼的小型简单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存在如甲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参与玉米光合作用的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2)依照 的分类标准,可将图中四种生物分成两类。
(3)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说明了水分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假设农作物长期被水淹,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农田玉米中偶然出现了白化苗,这种现象是由 的改变引起的,白化玉米苗死亡的缘故是 。
(5)农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株距对某品种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阻碍的试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请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讲明其缘故。 。
【答案】(1)非生物成分
(2)形态结构
(3)及时排涝
(4)遗传物质;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
(5)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参与玉米光合作用的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非生物成分。(2)若将图中的四种生物分成两类,分类依据应该是形态结构,分类结果是植物(玉米)和动物(猪、人、家禽)。(3)农作物长期水淹,会导致烂种烂秧,其原因是根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应及时排涝。(4)农田玉米中偶然出现了白化苗,这种现象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不易存活,属于不利变异。(5)农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株距”(株距指每两株植物之间的距离)对某品种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影响的实验,得到株距太大和太小都会影响玉米产量,根据该实验,在种植农作物时,人们该注意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15.(2020·赤峰)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成分是 。
(2)与兔相比,草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3)图二中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兔构成 关系。
(4)与鹰用喙啄取食物不同的是,鼠和兔都用 切断和咀嚼食物,既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答案】(1)非生物部分
(2)系统
(3)鹰;捕食
(4)牙齿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图一中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2)兔属于动物,草属于植物;与兔相比,草的结构层次中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3)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二中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丙对应图一中的鹰,鹰以兔为食,构成捕食关系。(4)鼠和兔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因为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大大提高了其摄取食物的能力,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6.(2020·东营)生态养殖小蚯蚓,蠕动绿色大发展。东营市瑶光生态衣业公司通过养殖蚯蚓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打造了生态农业的典范,图为其农业生态系统简图。
(1)蚯蚓俗称“地龙”,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也由许多体节组成。蚯蚓和虾在体节上的区别是 。
(2)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
(4)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含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植物的 拉动,向上运输到茎和叶。若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 症状。
(5)该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是 。
(6)蚓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7)生活中,有的人吃了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耐等现象,这是由于 引起的过敏反应。
【答案】(1)蚯蚓的体节相似,虾的体节不同
(2)有机物
(3)分解者
(4)蒸腾作用;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5)太阳能
(6)氨基酸
(7)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过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蚯蚓的身体由很多环状相似的体节构成,具有疣足和刚毛,有体腔出现,属于环节动物。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分节,有外骨骼。因此,蚯蚓俗称“地龙”,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也由许多体节组成。蚯蚓和虾在体节上的区别是蚯蚓的体节相似,虾的体节不同。(2)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所以,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3)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盐环境中,供绿色植物生长发育,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4)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含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植物的蒸腾作用拉动,向上运输到茎和叶。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植物缺氮表现出叶色发黄、生长缓慢的现象,所以若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症状。(5)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所以该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6)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高分子物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更新的重要材料,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蚯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7)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分析可知,生活中,有的人吃了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耐等现象,这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分节,有外骨骼。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无机盐,其中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钾和含磷的无机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17.(2015七上·岳阳期末)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2
(1)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 和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答案】(1)水藻;河泥
(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3)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
(4)阳光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在A、B、C三装置中可以形成对照试验的是A与B,B与C,A与B的变量是水藻,B与C的变量是河泥,因此比较A、B、C装置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水藻和河泥有关.(2)金鱼的存活需要食物和氧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比较A、B不同的变量是金鱼藻,没有金鱼藻的图A金鱼活的时间短3天,有金鱼藻的图B金鱼活的时间长11天,可知水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食物和氧气.因此金鱼活的时间长.(3)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水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氧气消耗的最快.因此D装置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4)C、D的变量光照,因此比较C、D装置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氧气.
【分析】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泥沙),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动物的呼吸能释放二氧化碳.
1 / 1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8.23.2生态系统概述 同步训练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上·长春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属于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2020七上·勃利期中)在一片森林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 )
A.蘑菇 B.青草 C.绿树 D.野兔
3.(2020七上·陇县期中)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D.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4.(2020七上·宜兴期中)某同学做的生态系统剪贴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阳光
5.(2020七上·宜兴期中)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下列关于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水稻是生产者,稻卷叶虫和青蛙属于消费者
C.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D.水稻、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共同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6.(2020七上·宜兴期中)下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箭头表示不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0七上·姜堰期中)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 )
A.鲨鱼 B.青蛙
C.水草 D.黄羊
8.(2020七上·潮阳期中)若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那么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
C.消费者、分解者 D.消费者、消费者
9.(2020七上·龙江期中)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都是 ( )
A.生产者 B.消费着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分解者
10.(2019八下·湖南开学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四个瓶中放等量清水;
②c,d放入等量河泥;
③b、c、d放入等量水草;
④4个瓶中分别放入两只同种形态状况都相似的小鱼;
⑤a、b、c置于阻光下,d置于黑暗中,
请预测4个生态瓶中小鱼生存时间( )
A.b>c>d>a B.c>b>d>a C.c>b>a>d D.d>c>b>a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2020八上·北京月考)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本草纲目》记载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自然界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经发酵后,在蚯蚓消化系统的作用下,迅速分解,转化成为容易被自身利用或被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肛门排出后成为蚯蚓粪。根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王”。蚯蚓粪中的蚯蚓酶既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还可以分解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质。
蚯蚓属于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粘液管内受精,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蚯蚓为直接发育,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 。
(2)蚯蚓的生殖方式为 (填有性/无性)生殖。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是因为 。
(3)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饮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研究者选择3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以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计算,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蒙古栎树 杨树 红松树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未分解叶的消耗量,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③依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的结论是 。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20七上·靖江期中)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是多种害虫的天敌。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组成成分是 。
(3)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含氮无机盐,如果缺少含氮无机盐,水稻植株生长缓慢、植株弱小、叶片发黄。请完成下面有关验证水稻生长需要含氮无机盐的实验。
①取生长健壮、状态相同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
②将两组幼苗分别用塑料泡沫固定在A、B两个塑料容器中。
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 的完全培养液。
④将两组装置放在 条件的合适环境中培.养,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
13.(2020七上·潮南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
(2)用显微镜观察红杏叶制成临时装片,发现红杏树是由许多 构成。
(3)影响“红杏出墙”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4)“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因此红杏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5)“红杏出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14.(2020·日照)在一个以种植玉米为主,兼养猪、家禽和鱼的小型简单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存在如甲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参与玉米光合作用的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2)依照 的分类标准,可将图中四种生物分成两类。
(3)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说明了水分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假设农作物长期被水淹,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农田玉米中偶然出现了白化苗,这种现象是由 的改变引起的,白化玉米苗死亡的缘故是 。
(5)农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株距对某品种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阻碍的试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请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讲明其缘故。 。
15.(2020·赤峰)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成分是 。
(2)与兔相比,草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3)图二中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兔构成 关系。
(4)与鹰用喙啄取食物不同的是,鼠和兔都用 切断和咀嚼食物,既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16.(2020·东营)生态养殖小蚯蚓,蠕动绿色大发展。东营市瑶光生态衣业公司通过养殖蚯蚓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打造了生态农业的典范,图为其农业生态系统简图。
(1)蚯蚓俗称“地龙”,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也由许多体节组成。蚯蚓和虾在体节上的区别是 。
(2)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
(4)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含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植物的 拉动,向上运输到茎和叶。若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 症状。
(5)该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是 。
(6)蚓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7)生活中,有的人吃了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耐等现象,这是由于 引起的过敏反应。
17.(2015七上·岳阳期末)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2
(1)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 和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见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它们的生存直接或者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可见B不符合题意。
C、蘑菇不是植物,不属于生产者,蘑菇是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C说法正确。
D、蘑菇属于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基础题,熟记基础知识即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错误。
BC.青草、绿树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为生产者,错误。
D.野兔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据此答题。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正确。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生产者最为重要,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成分,B错误。
C.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正确。
D.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
4.【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示为食物网,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消费者。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从生态系统类型来分,这块稻田是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A正确。
B.在这块稻田的生态系统组成中,水稻是生产者,其作用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稻卷叶虫、蝗虫、青蛙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B正确。
C.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阳光;土壤(水,空气等),它们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C正确。
D.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应指向②消费者;②和③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物或遗体进入生物圈,箭头表示正确;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物或遗体被细菌、真菌加以分解,箭头表示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7.【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如水草;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如青蛙和黄羊、鲨鱼;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鲨鱼生活在海水中,黄羊生活在陆地上,所以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青蛙。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认识,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牛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分析】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其中直接取食植物的叫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取食植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取食肉食性动物的叫三级消费者。
9.【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前者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比较选项中实验装置,a中没有水藻(生产者)和河泥(分解者),b中没有河泥(分解者),c、d中水藻(生产者)和河泥(分解者)都有。选项c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温度、水和河泥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水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小鱼的提供氧气,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水藻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排泄物经过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水藻吸收利用,所以c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d装置由于放在黑暗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该装置氧气消耗的最快,小鱼因缺少氧气最早死亡。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1.【答案】(1)分解者
(2)有性;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
(3)保证单一变量;高于;叶片的种类和分解程度;蚯蚓喜好半分解的森林凋落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的有性生殖;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解:(1)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2)蚯蚓的精子和卵细胞在粘液管内受精,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有性生殖。由材料可知,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王”,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3)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是为了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即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由表中分析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即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高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表格中,蚯蚓对杨树半分解叶最多,说明蚯蚓对杨树半分解叶最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③通过②可知,蚯蚓喜好半分解的森林凋落物,则实验结论是蚯蚓喜好半分解的森林凋落物。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12.【答案】(1)非生物
(2)水稻和杂草;分解者(微生物)
(3)氮;相同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消费者是蝗虫、三化螟、青蛙,分解者是腐生细菌、真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A组与B组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含氮无机盐,说明水稻生长需要含氮无机盐的实验。因此,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氮的完全培养液。④将两组装置放在相同条件的合适环境中培养,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3)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3.【答案】(1)繁殖
(2)细胞
(3)阳光
(4)生产者
(5)环境影响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生物具有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2)用显微镜观察红杏叶制成临时装片,发现红杏树是由许多细胞构成。(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因此,影响“红杏出墙”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因此红杏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5)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红杏出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8、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14.【答案】(1)非生物成分
(2)形态结构
(3)及时排涝
(4)遗传物质;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
(5)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参与玉米光合作用的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非生物成分。(2)若将图中的四种生物分成两类,分类依据应该是形态结构,分类结果是植物(玉米)和动物(猪、人、家禽)。(3)农作物长期水淹,会导致烂种烂秧,其原因是根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应及时排涝。(4)农田玉米中偶然出现了白化苗,这种现象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不易存活,属于不利变异。(5)农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株距”(株距指每两株植物之间的距离)对某品种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影响的实验,得到株距太大和太小都会影响玉米产量,根据该实验,在种植农作物时,人们该注意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2)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15.【答案】(1)非生物部分
(2)系统
(3)鹰;捕食
(4)牙齿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图一中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2)兔属于动物,草属于植物;与兔相比,草的结构层次中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3)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二中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丙对应图一中的鹰,鹰以兔为食,构成捕食关系。(4)鼠和兔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因为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大大提高了其摄取食物的能力,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6.【答案】(1)蚯蚓的体节相似,虾的体节不同
(2)有机物
(3)分解者
(4)蒸腾作用;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5)太阳能
(6)氨基酸
(7)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过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蚯蚓的身体由很多环状相似的体节构成,具有疣足和刚毛,有体腔出现,属于环节动物。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分节,有外骨骼。因此,蚯蚓俗称“地龙”,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也由许多体节组成。蚯蚓和虾在体节上的区别是蚯蚓的体节相似,虾的体节不同。(2)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所以,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3)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盐环境中,供绿色植物生长发育,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4)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有机肥在土壤中转化为含氮、含磷的多种无机盐,经农作物的根吸收后,由植物的蒸腾作用拉动,向上运输到茎和叶。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植物缺氮表现出叶色发黄、生长缓慢的现象,所以若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症状。(5)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所以该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6)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高分子物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更新的重要材料,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蚯蚓富含动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7)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分析可知,生活中,有的人吃了虾后,会出现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耐等现象,这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分节,有外骨骼。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无机盐,其中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钾和含磷的无机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17.【答案】(1)水藻;河泥
(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3)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
(4)阳光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在A、B、C三装置中可以形成对照试验的是A与B,B与C,A与B的变量是水藻,B与C的变量是河泥,因此比较A、B、C装置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水藻和河泥有关.(2)金鱼的存活需要食物和氧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比较A、B不同的变量是金鱼藻,没有金鱼藻的图A金鱼活的时间短3天,有金鱼藻的图B金鱼活的时间长11天,可知水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食物和氧气.因此金鱼活的时间长.(3)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水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氧气消耗的最快.因此D装置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4)C、D的变量光照,因此比较C、D装置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氧气.
【分析】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泥沙),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动物的呼吸能释放二氧化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