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新教材配套课件)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秋学期新教材配套课件)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7-17 22: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思维感悟成体系
┃思维感悟成体系┃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回眸教材析知识┃
化学·新课标(KY)
1.氧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含有 21% 体积的氧气,所以氧气是  色  味的气体;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水生生物可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解 有   ,但氧气并不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将氧气加压降温可形成   色的液体,甚至固体,可见有颜色改变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略大
氧气
淡蓝色
不一定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2.氧气的化学性质: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_____,生成______;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放出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放出________,生成能使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等等,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氧气的用途:急救病人时,常需要提供氧气,原因是氧气可以________;燃料燃烧时我们也常将燃料架空,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氧气可以__________。
变黑
氧化铜
耀眼的白光
热量
白色粉末状的氧化镁
火星四射
大量的热
黑色固体
白光
热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活泼
供给呼吸
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支持燃烧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4.氧气的工业制法:医疗、气焊用的氧气一般是由工业的方法制取的,主要是考虑到成本是否______,原料是否_____,生产对环境是否有_______影响等。工业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原料是______,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 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为了研究需要,需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常利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廉
易得
负面
空气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分离液态空气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氯酸钾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利用的装置是 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接触即反应 型装置,如果用到长颈漏斗,要注意将长颈漏斗下端_______________,否则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需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型装置,固定装置时试管口______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试管口常放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应先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_______________法收集,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也可利用_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伸入液面以下
产生的气体逸出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
略向下倾斜
水蒸气冷凝回流使试管炸裂
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将导管移出水槽
向上排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熄灭酒精灯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7.燃烧条件:石头怎么加热也不燃烧,而蜡烛点燃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蜡烛、棉花等很多物质都是可燃物,但在空气中放置却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的蜡烛用烧杯扣住,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本身必须可燃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蜡烛不与氧气接触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8.化学式:化学式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如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已知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则我们通过化学式可以得出,大蒜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属于__________物质(填“物质类别”),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在大蒜素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C、H、S三种
化合物
19
178
36∶5∶48
40.4%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回眸教材析知识
9.物质的分类:海水中含有_______、______等物质,属于_________;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________;氧气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属于________;高锰酸钾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属于   ;二氧化锰由   组成,属于   。
食盐

混合物
纯净物
氧元素
单质
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
化合物
锰元素和氧元素
氧化物
典例1:氧气的性质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例1[2010·娄底]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3-1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放出热量
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解析] A 物质燃烧一般都放出热量,A正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只有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B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错误;硫和木炭属于非金属,铁属于金属,D错误。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2:氧气的制取
例2 [2010·株洲有改动]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气体的制备方法,例如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分离液态空气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分解过氧化氢 D.加热分解氯酸钾 E.电解水等等;也熟悉一些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例如: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1)请写出图3-2所示实验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属于物理方法制氧气的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要用到催化剂的反应有________。
(3)若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并写出对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解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二者分离,属于物理变化;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和水用于制取氧气,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一般都需要使用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常温就可分解,得到水和氧气,所以发生装置用B。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例3 [2010·新疆] 根据图3-3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解析] D 现象①③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现象②③变量不止一个,没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4 化学式
例4 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解析] C 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氧元素分别为+1、-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价、负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错误;次氯酸钠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B错误;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正确;过氧乙酸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3,而非质量比,D错误。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2010·揭阳] 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帮助搜救人员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可供呼吸
B.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答案] A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2.[2010·娄底]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D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3.[2011·临沂] 2011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取得明显效果。交警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K2Cr2O7)能够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反应现象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该物质(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5
C.+6 D.+7
[答案] C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4.[2011·湖州] 许多人喜欢染发,经调查染发剂中常含有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它有致癌作用,建议不要轻易染发。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氢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
C.属于化合物
D.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答案] D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答案] C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6.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出现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答案] A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7.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好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分别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答案] A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8.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答案] A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9.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立即发出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A.氧气浓度加大,促进了燃烧
B.空气中的氧分子与集气瓶内的氧分子不同
C.集气瓶内温度升高
D.木条伸入瓶内后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
[答案] A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0.[2010·内江] 采集空气样品时,如果没有专业仪器,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到采样地点倒掉,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氧气时,也可用这种方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制备氧气装置内空气排尽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排水取气法 有气泡从导管口均匀连续地冒出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1.[2011·宜昌] (1)填写化学符号:二个钾原子________,八个氧分子________;
(2)填写名称:Al2O3________,NaHCO3________。
[答案] (1)2K 8O2 (2)氧化铝(或三氧化二铝) 碳酸氢钠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2.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3-4所示。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________(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进行实验: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4)分析与表达:①所示实验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②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答案] (1)磨砂面 (2)将各物质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3)B
(4)①C ②都属于化合反应(或都是氧化反应;或都会放热)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下列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答案] (1)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与燃烧的船只脱离 (3)充足的氧气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4.[2010·连云港] 某同学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成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写出标有字母仪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若用装置B制备氧气,仪器a中装有高锰酸钾,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A或C及相关药品制备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装置C相比,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点);
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或________。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15.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如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有: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温度)三个控制变量。
(1)某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时候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石块和木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这是把可燃物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②两支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在两个集气瓶内,然后用玻璃片盖住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瓶口,结果发现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面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而没有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的蜡烛没有熄灭。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是把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的对比实验。
(2)实验证明,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图3-6利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也运用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①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把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实战演习成高手
化学·新课标(KY)
[答案] (1)①木条燃烧,石块不燃烧
②燃烧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
(2)①着火点(或温度)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②铜片上的白磷 水里的白磷 助燃物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里的白磷不燃烧
第三章过关测试第6题针对训练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氯原子___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___;
(3)3 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
(4)-2价的硫元素________;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第三章过关测试第12题针对训练
2.[2011·龙岩] “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答案] C
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5题针对训练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试卷讲评针对练(期中一 )┃
化学·新课标(KY)
1.下列关于镁带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氧化镁
[答案] C
化学·新课标(KY)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典例精析把方向
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9题针对训练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
B.钨的熔点高,被用来作灯泡里的灯丝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答案] C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12题针对训练
3.[2011·綦江]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B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25题针对训练
4.[2011·巢湖]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号 H2O2
溶液浓
度% H2O2溶
液体积
/mL 温度
/℃ MnO2的
用量/g 收集氧
气的体
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① 5 1 20 0.1 4 16.75
② 15 1 20 0.1 4 6.04
③ 30 5 35 2 49.21
④ 30 5 55 2 10.76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__有关;
从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碰撞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试卷讲评针对练
化学·新课标(KY)
[答案] (1) 反应物浓度(或浓度) ③
④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