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14:39:33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5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4.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学习目标
黄埔军校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材料一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1、原因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党方面: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屡遭失败,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
中共方面
国民党方面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实现
1921
1922
1922-1923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工人运动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1923年6月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共三大
1913
1915
1917
1920-1922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二次护法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国民党一大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校长:
政治部主任:
作用:
1924年5月
孙中山
广州黄埔
蒋介石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周恩来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和平
奋斗
救中国!
1925年3月12日早上9点10分,孙中山的心跳停止了,59岁的他走完了他竭力奋斗的一生。为了改造中国他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北伐战争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南


山东



张作霖(35万)
吴佩孚20万
孙传芳20万
湖北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10万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山东



武昌


湖南

西


湖北
浙江






上海
2.北伐战争初期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主要战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
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震动全国。
3.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农民武装队伍
合作学习: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以及苏联的援助等,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根本原因: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分共会议






蒋介石
汪精卫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4月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统一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
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在一起,合称南京国民政府,两股反革命势力同流合污。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二次北伐与统一全国
二次北伐
统一全国
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工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1928年,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高潮——北伐战争
1926-1927
目的: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进军:
胜利进军原因:
失败:
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失败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4.18
广东
湖南湖北
江西
南京
福建
浙江
上海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准备
1924-1927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