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3 13:37:47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帛(bó)???
未孚(fú)?????
夫战(fū)????
旗靡(mí)
B.?昳丽(yì)???
朝服(zhāo)???
窥镜(kuī)???
间进(jiàn)
C.?期年(qī)???
万仞(rèn)????
始龀(chèn)??
惩戒(chéng)
D.?穷匮(kuī)??
智叟(sǒu)???
一厝(cuō)????
荇菜(xīng)
2..下面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D.?虽欲言

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皆以美于徐公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人皆有之???????????????????????????????????????????????B.?燕、赵、韩、魏闻之
C.?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生??????????????????????????D.?暮寝而思之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D.?秋天漠漠向昏黑。
7..下面句子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D.?今/齐地方千里
8..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二、填空题
9.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形貌昳丽________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
③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
④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⑤谤讥于市朝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1???》,“讽”的意思是???2???

我们学过的课文《???3???》也选自此书。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1???;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2???。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1???(用自己的话概括)。
(4).邹忌借助类比,以“???1???

???2???

???3???”推导出了“???4???”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1???”。
11..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
??????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1???

???2???;???3???

???4???;???5???

???6???。
三、文言文阅读
1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问题。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偏私
C.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地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划线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B.父利其然也
C.闻寡人之耳者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下列划线的字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听谓战胜于朝廷
B.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5).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C.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6).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7).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8).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9).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1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触龙说赵太后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①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②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③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⑤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⑥。’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
?
??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⑦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⑧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⑨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注释】①郄(xì):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②耆(shì):通“嗜”。③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④黑衣:赵国侍卫所穿的衣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⑤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⑥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⑦微:非。⑧重器:指金玉珍宝。⑨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1).下列句子划线字与“没死以闻”的“闻”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C.(触龙)入而徐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执政
B.太后明谓左右——太后圣明地对大臣们说
C.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D.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3).将下面划线词语分别按敬称和谦称归类,表敬称的有???1???;表谦称有的???2???。
A.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B.老妇恃辇而行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4).对触龙请求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的目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触龙年老,很难把舒祺抚养成人,托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以解除后顾之忧。
B.舒祺年少不肖,难得找到好工作,请求太后安排的工作肯定最好。
C.借这件事是让太后领悟要为长安君的今后着想。
D.借这件事是为了说明男人比女人更加疼爱孩子。
(5).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今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划线字的读音。
A项,“旗靡”中的“靡”,应读mǐ;“夫站”中的“夫”,应读fú;
B项,无误;
C项,“期年”中的“期”,应读jī;
D项,“穷匮”中的“匮”,应读kuì;“荇菜”中的“荇”,应读xìng。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A项中的“夫”也是多音字。
[

]1.丈夫(zhàng·fu):~妻|~妇|姐~|姑~。2.成年男子:匹~|一~守关,万~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农~|轿~。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役|拉~。5.姓。
[

]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2.【答案】
A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中的“过”,都是“过失”的意思;B项中的“孰”前一个是“谁”,后一个是“反复”的意思;C项中的“朝”,前一个是“朝廷”,后一个是“早晨”;D项中的“言”,前一个是“说话”,后一个则是“言论”。
故答案A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3.【答案】
D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皆以美于徐公”,翻译过来就是“(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所以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和直接宾语。以,就是以为,认为,是这句话的谓语动词,直接宾语“我”省略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4.【答案】
C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C中的“之”为助词,无意义。其他三个“之”均为代词。
故答案C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5.【答案】
A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句中,“美丽”古今意义相同;B句“明日”为“第二天”,可以指任何时间开始的第二天,现代汉语则是指从今天之后的第二天;C句“左右”是指身边的大臣,现代汉语指方位名词;D句“地方”是复合词,意思是“土地方圆”,现代汉语是指和中央国家机构相对的地方组织。
故答案A
【点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数量较多。如何在学习文言文时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呢?关键是要有基本的辨析能力和一定的识记基础。(1)辨清“单双”。要分辨清楚一个文言实词的属性到底是单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明显的差别。(2)分析“微异”。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词义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今词义完全相同或完全无关只是语言中极少数的现象。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仔细辨析,因为稍不注意差异,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矣千里”。
6.【答案】
D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解析】【分析】A句中“得”通“德”;B句中“衡”通“横”;C句中“孰”通“熟”。
故答案D
【点评】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字义
分析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
通“B

7.【答案】
B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C、D三项均把“地方”看作一个词来处理朗读停顿,显然不合句意。
故答案B
【点评】文言文断句是中考常考题。如何断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8.【答案】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C项说妾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文中并没有涉及。
故答案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对文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填空题
9.【答案】
光艳美丽;指国君身边的近臣;土地方圆;当面指责;议论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昳丽:形容词,光艳美丽;②左右:古今异义词,指国君身边的近臣;③地方:古今异义词,土地方圆;④面刺:动词,当面指责;⑤谤讥:动词,议论。
故答案为:①光艳美丽;②指国君身边的近臣;③土地方圆;④当面指责;⑤谤讥:议论。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10.【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唐雎不辱使命
(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直言不易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考点】理解型默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邹忌讽齐王纳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讽”: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归纳为:直言不易。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1)①战国策·齐策一;②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③唐雎不辱使命。
(2)①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直言不易;
(4)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③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④王之蔽甚矣。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1.【答案】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考点】续写式仿写,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自选话题的仿写。品读所给例句,我们能看出以下特点:一是全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歌颂了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例句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层为并列关系,第二层为转折关系(有标志词“却”)。我们做这道仿写题时可不考虑所写句子的内容,因题干无此项要求,但整齐的排比句式、活泼的拟人手法则必须用上,且句间关系也一定得跟例句一致。否则,便会被视为不合要求。此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先要根据语句的内容,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语句之间的连贯性等。
三、文言文阅读
12.【答案】
(1)D
(2)A
(3)B
(4)C
(5)C
(6)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7)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9)A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1)“刺”为“指责”“斥责”之意。
故答案D
(2)A句中,“美丽’,古今意义相同;B句“明日”为“第二天”,可以指任何时间开始的第二天,现代汉语则是指从今天之后的第二天;C句“自信”是“信自”的倒装,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不用;D句“地方”是复合词,意思是“土地纵横”,现代汉语是指和中央国家机构相讨的地方组织。
故答案A
(3)例句和B句都是意动用法;A句是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C句是使动用法,使……听见;D句是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故答案B
(4)例句和C句中的“于”都是介词,“比”的意思。A句中的“于”是“在”的意思;B句中的“于”表被动;D句中的“于”是介词,“向”的意思。
故答案C
(5)“自信”是“信自”,翻译时应注意这个句子宾语前置的特点。
故答案C
(6)本题训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7)此题训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借鉴这种做法。
(8)理解文章语言特色。
(9)概括不全面,除了邹忌讽谏的故事,还有齐王纳谏的故事。
【点评】本题是对文言语段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要立足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把握,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归纳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色,发表观点看法等。
13.【答案】
(1)D
(2)B
(3)AD;BC
(4)C
(5)①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珍宝太多了。
②老臣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6)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1)“闻”“尊”都是使动用法。
故答案D
(2)“明”的意思在这里是明白、清楚的意思。
故答案B
(3)考查敬称与谦称。
(4)从全文来看,触龙的目的是用自己为儿子的“计深远”来引发太后对儿子命运前途的思考,让她也学会为儿子“计深远”。
故答案C
(5)考查句子翻译。
(6)首先观点要明确,其次要结合实际,如果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来谈就更深刻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句子翻译。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帛(bó)???
未孚(fú)?????
夫战(fū)????
旗靡(mí)
B.?昳丽(yì)???
朝服(zhāo)???
窥镜(kuī)???
间进(jiàn)
C.?期年(qī)???
万仞(rèn)????
始龀(chèn)??
惩戒(chéng)
D.?穷匮(kuī)??
智叟(sǒu)???
一厝(cuō)????
荇菜(xīng)
【答案】
B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划线字的读音。
A项,“旗靡”中的“靡”,应读mǐ;“夫站”中的“夫”,应读fú;
B项,无误;
C项,“期年”中的“期”,应读jī;
D项,“穷匮”中的“匮”,应读kuì;“荇菜”中的“荇”,应读xìng。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A项中的“夫”也是多音字。
[

]1.丈夫(zhàng·fu):~妻|~妇|姐~|姑~。2.成年男子:匹~|一~守关,万~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农~|轿~。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役|拉~。5.姓。
[

]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2..下面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D.?虽欲言

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答案】
A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中的“过”,都是“过失”的意思;B项中的“孰”前一个是“谁”,后一个是“反复”的意思;C项中的“朝”,前一个是“朝廷”,后一个是“早晨”;D项中的“言”,前一个是“说话”,后一个则是“言论”。
故答案A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3..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
D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皆以美于徐公”,翻译过来就是“(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所以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和直接宾语。以,就是以为,认为,是这句话的谓语动词,直接宾语“我”省略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人皆有之???????????????????????????????????????????????B.?燕、赵、韩、魏闻之
C.?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生??????????????????????????D.?暮寝而思之
【答案】
C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C中的“之”为助词,无意义。其他三个“之”均为代词。
故答案C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案】
A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句中,“美丽”古今意义相同;B句“明日”为“第二天”,可以指任何时间开始的第二天,现代汉语则是指从今天之后的第二天;C句“左右”是指身边的大臣,现代汉语指方位名词;D句“地方”是复合词,意思是“土地方圆”,现代汉语是指和中央国家机构相对的地方组织。
故答案A
【点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数量较多。如何在学习文言文时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呢?关键是要有基本的辨析能力和一定的识记基础。(1)辨清“单双”。要分辨清楚一个文言实词的属性到底是单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明显的差别。(2)分析“微异”。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词义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今词义完全相同或完全无关只是语言中极少数的现象。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仔细辨析,因为稍不注意差异,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矣千里”。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D.?秋天漠漠向昏黑。
【答案】
D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解析】【分析】A句中“得”通“德”;B句中“衡”通“横”;C句中“孰”通“熟”。
故答案D
【点评】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字义
分析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
通“B

7..下面句子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D.?今/齐地方千里
【答案】
B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C、D三项均把“地方”看作一个词来处理朗读停顿,显然不合句意。
故答案B
【点评】文言文断句是中考常考题。如何断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8..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答案】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C项说妾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文中并没有涉及。
故答案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对文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填空题
9.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形貌昳丽________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
③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
④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⑤谤讥于市朝________
【答案】
光艳美丽;指国君身边的近臣;土地方圆;当面指责;议论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昳丽:形容词,光艳美丽;②左右:古今异义词,指国君身边的近臣;③地方:古今异义词,土地方圆;④面刺:动词,当面指责;⑤谤讥:动词,议论。
故答案为:①光艳美丽;②指国君身边的近臣;③土地方圆;④当面指责;⑤谤讥:议论。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10..按要求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1???》,“讽”的意思是???2???

我们学过的课文《???3???》也选自此书。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1???;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2???。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1???(用自己的话概括)。
(4).邹忌借助类比,以“???1???

???2???

???3???”推导出了“???4???”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1???”。
【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唐雎不辱使命
(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直言不易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考点】理解型默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邹忌讽齐王纳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讽”: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归纳为:直言不易。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1)①战国策·齐策一;②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③唐雎不辱使命。
(2)①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直言不易;
(4)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③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④王之蔽甚矣。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1..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
??????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1???

???2???;???3???

???4???;???5???

???6???。
【答案】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考点】续写式仿写,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自选话题的仿写。品读所给例句,我们能看出以下特点:一是全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歌颂了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例句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层为并列关系,第二层为转折关系(有标志词“却”)。我们做这道仿写题时可不考虑所写句子的内容,因题干无此项要求,但整齐的排比句式、活泼的拟人手法则必须用上,且句间关系也一定得跟例句一致。否则,便会被视为不合要求。此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先要根据语句的内容,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语句之间的连贯性等。
三、文言文阅读
1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问题。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偏私
C.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地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划线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B.父利其然也
C.闻寡人之耳者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下列划线的字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听谓战胜于朝廷
B.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5).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C.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6).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7).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8).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9).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答案】
(1)D
(2)A
(3)B
(4)C
(5)C
(6)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7)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9)A
【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1)“刺”为“指责”“斥责”之意。
故答案D
(2)A句中,“美丽’,古今意义相同;B句“明日”为“第二天”,可以指任何时间开始的第二天,现代汉语则是指从今天之后的第二天;C句“自信”是“信自”的倒装,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不用;D句“地方”是复合词,意思是“土地纵横”,现代汉语是指和中央国家机构相讨的地方组织。
故答案A
(3)例句和B句都是意动用法;A句是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C句是使动用法,使……听见;D句是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故答案B
(4)例句和C句中的“于”都是介词,“比”的意思。A句中的“于”是“在”的意思;B句中的“于”表被动;D句中的“于”是介词,“向”的意思。
故答案C
(5)“自信”是“信自”,翻译时应注意这个句子宾语前置的特点。
故答案C
(6)本题训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7)此题训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借鉴这种做法。
(8)理解文章语言特色。
(9)概括不全面,除了邹忌讽谏的故事,还有齐王纳谏的故事。
【点评】本题是对文言语段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要立足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把握,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归纳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色,发表观点看法等。
1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触龙说赵太后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①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②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③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⑤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⑥。’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
?
??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⑦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⑧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⑨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注释】①郄(xì):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②耆(shì):通“嗜”。③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④黑衣:赵国侍卫所穿的衣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⑤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⑥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⑦微:非。⑧重器:指金玉珍宝。⑨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1).下列句子划线字与“没死以闻”的“闻”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C.(触龙)入而徐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执政
B.太后明谓左右——太后圣明地对大臣们说
C.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D.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3).将下面划线词语分别按敬称和谦称归类,表敬称的有???1???;表谦称有的???2???。
A.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B.老妇恃辇而行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4).对触龙请求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的目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触龙年老,很难把舒祺抚养成人,托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以解除后顾之忧。
B.舒祺年少不肖,难得找到好工作,请求太后安排的工作肯定最好。
C.借这件事是让太后领悟要为长安君的今后着想。
D.借这件事是为了说明男人比女人更加疼爱孩子。
(5).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今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D
(2)B
(3)AD;BC
(4)C
(5)①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珍宝太多了。
②老臣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6)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1)“闻”“尊”都是使动用法。
故答案D
(2)“明”的意思在这里是明白、清楚的意思。
故答案B
(3)考查敬称与谦称。
(4)从全文来看,触龙的目的是用自己为儿子的“计深远”来引发太后对儿子命运前途的思考,让她也学会为儿子“计深远”。
故答案C
(5)考查句子翻译。
(6)首先观点要明确,其次要结合实际,如果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来谈就更深刻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句子翻译。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