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6: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诵两首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书节奏,读书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人都喜欢美丽的春天,我们曾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莺歌燕舞,万紫千红……(学生接着说: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柳绿花红……)
2.揭示课题,感受诗人写下的一首首赞美春天美好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激活学生对春天的记忆,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读文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并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读题解义,认读生字。
(1)同桌互读检查,全班点名朗读古诗。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趁”是前鼻音,“纸鸢”的“鸢”要读准。教师顺势解释“纸鸢”就是“风筝”的意思。
(2)出示词语“黄莺”、“堤岸”、“杨柳”、“丝绦”:结合课文插图找一找,并读准词语的字音。(老师重点提出:“堤”的读音是dī、“绦”读tiāo)
(3)认读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的四组词语。解释:梳妆打扮的意思。
(4)再读古诗,明白题意:《咏柳》: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赞美歌颂柳树。《村居》: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时,看到乡村动人的春景写下的一首诗。
3.随机教写生字:“诗、村”两个生字。
设计意图: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对一些难读易错的字词及时提出并正音,在朗读中认读,对难理解的词语也可以借助图片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随机写字,识写有效率地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认记。
三、美读感悟
1.朗读古诗,正确流利有节奏。
认读了字词后,现在你能字正腔圆地读读这两首古诗吗?请大声自由朗读。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才好听。现在听老师读读,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节奏?(老师范读)
(2)提出朗读注意点:声音响亮;读好韵脚:《咏柳》的韵脚是“āo”,第一、第二、第四句分别押韵“高、绦、刀”,都是第一声,声音上扬。《村居》第一、第二、第四句分别押韵“天,烟,鸢”(教师边讲解,边带读)
(3)读好重音:《村居》中的“醉”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咏柳》中的“一”要读第二声,“绿”要读重音。(教师边讲解,边带读)
(4)按节奏读古诗。
这是两首七言绝句,应采用“2/2/3”的停顿方法。
3.生练习读,同位互评
4.全班诵读,读出韵律。
设计意图:低年级古诗学习应重在诵读,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更有利于帮助孩子脑海里出现诗中的意象,更容易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抓住特点,书写生字
1.朗读生字,自由组词。
2.观察字形,互说识字方法以及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难写易错字:看清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起笔,注意田字格竖中线左右两边的分布。归类写字: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绿”的最后一画是“捺”,不能将右下部分写成“水”字。
4.“童、碧、丝、剪”四个字的书写要注意:每个部分写得稍稍扁一点,上下比例得当,重心要稳。
5.学生临写,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从词语复习入手,教师提出要点,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写,练习写字,把课堂中写字的环节落实到位。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听写词语:碧绿、剪刀、古诗、儿童、村民。(全班订正时提醒“绿”字不要写作右下部分。)
2.全班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上课前复习听写,利于老师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回顾朗读古诗,让孩子提早走进古诗当中,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美读感悟
(一)借助插图,理解诗意:小组合作,选择一首古诗,借助课文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1.全班汇报:《村居》。
(1)出示古诗,并再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草、杨柳)看着这样的景色,你的心情如何?(高兴、开心),读书心情的舒畅。
②理解“醉”这个字的妙处:了解字形的演变:金文的“醉”左边就像酒杯,表示“酒”,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表示酒喝多了,意思是把整坛酒喝光了,没掌控度量,自然就醉了。醉在诗中是陶醉,沉醉的意思,景色很美,孩子们沉醉的美丽的春景中,
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孩子们非常的活泼快乐。读书孩子的快乐。
(2)听老师范读古诗,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春暖花开,杨柳飘飘,孩子们在放风筝,大声欢呼……)
(3)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2.全班汇报:《咏柳》。
(1)出示古诗,读读这首古诗,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看到了长得非常茂盛的柳树,柳枝长满额细长的柳叶,一条条垂下来,就像是小姑娘的秀发。
②理解:“一树”的意思不是一棵树,而是满树。“一”是个大概数,指“满、全”的意思,下一句“万”字也是概述,表示很多。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在想什么问题呢?(细长的柳叶到底是谁剪出来的呢?)这里作者用了比喻和设问,借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对春风孕育万物的赞美。
(2)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习古诗,老师无需过多讲解诗句,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学习,避免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汇报时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对课文知识重难点进行点拨和总结,既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很好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熟读成诵,链接课外
1.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1)如果让你帮助作者《高鼎》将他所看到的美景画出来,你会画什么呢?
(2)谁来介绍一下你脑海中的美景?(百花齐放、小鸟在飞,蜜蜂蝴蝶在采蜜,杨柳飘飘,蓝天白云,小孩子放风筝……)
(3)出示:诗句填空,帮助背诵。
_____莺飞_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__。
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纸鸢。
2.欣赏完村居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堤岸,细细欣赏河堤上那一排排柳树吧。
(1)那一棵棵柳树像什么?你看到了怎么的柳叶?(柳树就像一块大大的碧玉,柳叶细长嫩绿,非常惹人喜爱。)
(2)面对这样的柳树,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咏柳》。
(3)诗句填空,帮助背诵。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丝绦。
不知细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读背,熟读成诵。
(1)这么美的诗歌,我们怎么能不将它牢牢记在心上呢?同位有感情背诵。互评
(2)全班背诵。
(3)配乐朗诵。
4.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你还能想起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
拓展阅读:杜甫《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孩子们通过作画的方式在头脑中活化诗歌描写的美景,图文结合,换一种形式理解古诗帮助孩子将古诗描写的意境内化到自己的心中,又在吟诵中学会将所学古诗运用到生活中去,并将曾经积累的古诗文进行链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把古诗内容试着变成一个故事,说给家长听。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