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找春天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 找春天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6: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找春天
教材解析
《找春天》是一篇写春天的短文,课文以孩子的视角写了他们眼中看到的初春景象,活泼的语言表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喜爱。丰富的联想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群撒着欢奔跑的孩子,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春天的喜悦。课文中仅给了生字注音,帮助学生识字读文。而且配以插图和阅读导语,旨在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学写“冲、寻、姑”等9个生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能根据图片展开想象,仿照第4至7自然段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4.能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主动到生活中去发现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片展开想象,仿照第4至7自然段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在活泼欢快的乐声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说说自己眼中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身处南方的孩子对春天的感受未必很明显,教师可以引导观察大叶榕树叶子掉落准备发芽,紫荆花开,下起绵绵细雨这些进行说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绍珍爷爷一起走进课文去找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再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春天跟大家交流,从生活引入到学习,为学习课文,感受文字描写的优美做好铺垫。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朗读文段,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
(1)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提示“遮”,翘舌音,随机认读生字词: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并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含动作的):跑跑跳跳、说说笑笑、哭哭闹闹……
(2)“奔向”的“奔”在这里读第四声,还有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奔跑。
(3)第四至七自然段,点名朗读,重点关注词语:探出头、嫩芽、音符、解冻,正音“嫩”,是前鼻音。配图理解“嫩芽”和“音符”,思考:点点嫩芽和音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回到课文朗读句子“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4)第八自然段,“触”的读音容易与“zhù、cù”混淆,注意区分。图片认读“杜鹃”一词。
3.分类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词语,检查读音。
音符、杜鹃、姑娘、解冻、触摸、遮掩、桃花、杏花、柳枝、寻找、害羞、荡秋千、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吐出嫩芽、探出头来
4.回归课文,朗读中强化识字。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避免单一重复出现,应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随文识字,或借助图片理解词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美读感悟
1.经过了一个漫长又寒冷的冬天,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教师引读第一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感叹句有强调的作用,“来了”要重读,语气逐渐加强,表达人们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2.出示第二段: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1)春天来了,孩子们是怎么做的?找出表示小孩子动作的词语:脱掉、冲出、奔向。
(2)三个连续的动作,仿佛一口气完成,写出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四、随文写字
1.这两个自然段有四个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出示生字冲、寻、姑、娘。
2.观察字形:冲、姑、娘三个是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其中“姑娘”组成词语,读的时候要轻声。
3.“寻”上下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的一横要写长,上面的部分三横长短有变化。)
4.学生练习描写、临写。
设计意图:课文描写优美,感情丰富,第一二自然段充分描写出大家对春天的期盼。通过课文的朗读学习,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调,并随机写字,水到渠成。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读两遍,读通顺课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春天》的生字词和一、二自然段,齐读课文。
2.谈话导入:“我们”找到了春天了吗?她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二、感受早春的“害羞”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作者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你从哪里读出了春天的害羞?
2.找出相关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好像不愿意见人似的,说明春意还不浓,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这句话要轻轻地读。
3.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连续两个动作词,说明孩子们很认真也很急切找到春天。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拖长音,表示孩子们找的决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简答的老师讲读,学生品读,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描写的生动,把春天比喻为害羞的小姑娘,叠词的运用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如何具体写出事物的状态。
三、美读感悟
1.春天被孩子们找到了吗?她是什么样子的呢?默读课文四到七自然段。
2.出示课文段落,读读文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刚才我们说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大家看,老师引读,学生读括号的内容:
小草从地下(    ),
早开的野花(    ),
树木吐出(    ),
解冻的小溪(    ),
(2)读出春天的害羞,尽管春天还是羞答答,没有展露秀美的容颜,但这依然让孩子们满心欢喜。
(3)启发思考:为什么说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
①将草芽和眉毛的图片放到一起,引导发现两者共同点是短而细小。
②还可以用什么形容刚出土的小草呢?(绒毛,剪短的头发……)
③说话练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
(4)发散思维说话练习:为什么说野花就是眼睛?嫩芽是音符?流水声是琴声?
(5)师总结:这是作者生动优美的描写,通过比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生机又害羞的春天。
3.感情朗读这四段,多层次,多形式朗读,感受早春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4.我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呢?
(1)出示第八自然段。找出四个动词“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寻找春天的时候不光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
(2)感情朗读第八段:读得要越来越快,越来越高,表现不断发现的喜悦。
(3)看着、听着、闻着、触摸着,孩子们又找到了什么?
预设:柳枝、风筝、鸟儿、花儿……“她”指的是谁呢?(春天),她像小孩子一样顽皮,可爱,活泼……
(4)男女生朗读,朗读时,注意根据内容变化节奏与音调。“荡秋千”要读轻快,“摇哇摇”要读得舒缓,仿佛正享受那飘飘悠悠的自在,后半句要读得欢快。
5.练说句子,赞美春天。
(1)观看春天的视频,交流: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仿照例句,赞美春天。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美妙的文字除了通过朗读感受,更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作者一起走进春的奇妙世界。本环节,教师通过各种说话练习,让学生读进文本又跳出课文,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走进自然,画出春天
孩子们,春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额,她给大地换上了新装,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吧。
提出开展实践活动的要求。
读春天:朗读、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文。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看到的春天或者在春天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跟家长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