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枫树上的喜鹊
教材解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语言质朴自然,以儿童的口吻叙事抒情,饱含真情和趣味,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课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读者带到村里渡口帝旁的大枫树下,听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让人身临其境
,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蔽”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等10个词语;
2.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借助“?”、“!”、“??”来表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省略号、破折号等,了解标点的作用;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借助“?”、“!”、“??”来表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谜面是:头黑肚白尾巴长,生活之中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谜底就是:喜鹊。
2.板题,读题,指导认真和书写“鹊”字。
3.生朗读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预设:枫树上的喜鹊发生了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等等。
4.教师梳理学生提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展开阅读。
设计意图:从猜个谜语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指导对生字的学习;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读文识字
(一)朗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学习要求: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二读:同桌轮流分自然段朗读全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多读几次。三读: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事?
2.同桌合作朗读,纠音正音。
3.反馈指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生字预习的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同桌教一教。
(2)开火车认读带生字的词语,随机纠音正音,如“冈”应该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可借助熟字“刚、钢”帮助读准字音,同时认读词语“山冈”加强对字音的巩固;“撑”字的声母和韵母不易读准,可借助“撑伞、撑船、支撑”等词语读准字音。
(3)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预设:可以利用熟字识记,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如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识记:度—渡,阴—荫,掌—撑,并—拼,董—懂,安—案。用减一减的方法可以识记:每—母,刚—钢—冈。
(4)去掉拼音宝宝再读一读,开火车读一读。
(5)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练习读一读课文吧!(用喜欢的方式自己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再与同桌读,可以两人齐读,分段读……)
(6)全班朗读课文,随时纠音正音。(同座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读……)
(7)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课前质疑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学习支架。
“我”喜欢站在(
),看(
),“我”(
)高兴。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带着课前质疑默读课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把话说完整、清楚。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下看喜鹊的窝,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听懂了他们交流的语言感到高兴。第一到四自然段讲“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下看喜鹊。第五到十二自然段讲了“我”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第十三自然段讲了“我”听懂了他们交流的语言感到高兴。
(3)思考:作者具体介绍了喜鹊妈妈教孩子的哪些事情?预设:学汉语拼音和看日出两件事。本文以什么为感情主线?预设:我喜欢喜鹊一家。
2.小结: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用“我喜欢”“我看”“我高兴”表示情感的线索,梳理了故事的情节,整体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学生字、自读课文的时间,鼓励学生借助已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借助学习支架,梳理文章思路,发现识字和整体感知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在探索中体验求知的快乐。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如字的结构是什么,难写的笔画是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示范书写,分类指导书写要点。
(1)按结构分类指导识字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有4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有1个,上下结构的字有2个,独体字有1个。以点带面,加强典型字的指导,提高写定指导的效率。
(2)对难写易错字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和笔顺。如:“姨”字右边的撇要与“弟”字的第七笔撇有区别,前者是穿过中部的横画和“弓”字,再撇出去,“弟”字的第七笔撇则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些。
4.学生练习书写,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坐姿。
5.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议,重点说清楚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规范工整。
6.组内评议,进行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给学生自主识记、写字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识字、书写的方法,给学生自主识记、写字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遵循写字规律,掌握识字、书写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随文巩固
1.分组朗读课文。
2.自由选择喜欢的两组对话和同桌一起练读。
3.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等方面小结收获。
五、作业
给家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与家人合作读两组对话,读熟悉,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听写词语,及时反馈。
3.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中反复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
4.学生齐读含“喜欢”和直接表达“我”喜爱之情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共有6个句子,这些句子表达了“我”发自内心纯真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通过对词语的复习,回顾课文表达作者内心喜爱之情的句子,为理解内容和中心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感受“喜爱”之乐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诵第一到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3.汇报交流,适时引导思考。
(1)读一读描写枫树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结合插图说一说。
预设:感受到了作者对枫树的喜爱之情,用比喻写出了枫树很大很高很绿,为喜鹊一家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
(2)这部分反复写“我喜欢”“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试着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诵课文第五到十二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这部分讲了我”到到了哪些有趣的事?画一画关键词。
预设: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汉语拼音和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交流日出两件事。
2.交流汇报,点拨思考。
(1)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的?出示排比句。
(2)从句示的省略号中你读懂了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做什么?
(3)语言训练: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3.创设情境,学习“学拼音”对话。
(1)请同桌合作朗读“学拼音”对话,边读边想:同喜鹊阿姨相比,喜鹊弟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同喜鹊阿姨相比,喜鹊弟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预设:喜鹊阿姨的声音用了3个“!”,读出来很有节奏,表明喜鹊阿姨满含慈爱教得很认真。喜鹊弟弟的声音用了逗号和省略号,表明它学语言稚嫩,节奏不稳写,可以读得长一声,短一声。
(3)分组展示第一组对话,指导朗读。
(4)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朗诵,抓住标点的不同展开想象,读懂了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心声。
4.学习“交流日出”对话,适时指导。
(1)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想:这组对话中,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同伴交流。
(3)交流汇报,点拨思考。喜鹊阿姨的话中感叹号可重读,问号时读出疑问,关心之情;喜鹊弟弟的话中3个感叹号,可适当加快语速,表达出喜悦、兴奋、自豪之情。
(4)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5.拓展思考: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都只会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鹊”,为什么在“我”听来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呢?
预设:这是“我”天真的想象,内心喜欢,留心观察,大胆想象,结合生活,也一样可以懂得“鸟言兽语”。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内心十分的快乐。
2.“我”为什么那么高兴?
预设:明白了喜鹊一家交流的语言,小喜鹊有了进步等等,表现出“我”的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抓住两次对话,通过对比、分析标点符号的不同,扣关键词语,展开合理想象,读懂句子内容,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展开想象,拓展“喜欢”之情
1.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喜鹊还会说什么……
(1)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_”
2.小组互相说一说,评一评,想象是否合理,是否新颖。
3.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还可能做些什么呢?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借助插图创设新情境,自由创编,鼓励选用“?”、“!”或者“……”。
4.小组合作交流,先说后写,再分色朗读。
5.交流展示,分享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情境,举一反三,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先说后写,落实语用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群跟我们一样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相信我们的孩子更是活泼有趣的“小喜鹊”,展开丰富的想象吧,我们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童话。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大自然、爱生活、爱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布置作业
1.找像这样有趣的童话书读一读。
2.将编写的对话读给家长听,或与家长共同朗诵,或试着用彩色铅笔描绘。
六、板书设计
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习、游戏
喜鹊阿姨
喜鹊弟弟
教看日出
“我”喜欢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