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 寓言二则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 寓言二则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6:3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寓言二则
教材解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在四人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你听过的寓言故事吧。
2.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3.简单介绍寓言故事是什么。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寓言故事,通过话题交流,在唤醒生活经验的同时,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通俗常见的寓言故事图片,简单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吸引孩子注意,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美读感悟
1.提示带着问题自读: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首先,让我们用学习宝典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
2.课件展示学习宝典。
读(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记(思考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想(小结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想要了解的关于课文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学习宝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课文朗读、生字识记、内容理解以及培养学会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读文识字
1.通过全班齐读课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引导运用生字识记方法。
根据本课生字特点,采用图片、课件、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街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解释。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利用熟字识记:如防——坊,端——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
结合语境识记:“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截”字形复杂,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疲”,“广”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提问: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2)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指名不同的同学按顺序朗读课文,进行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巴望”“天天”“转来转去”搞清楚那个人因为迫切希望禾苗长得快些而揠苗,抓住关键词“筋疲力尽”来体会那个人揠苗很卖力、很认真,这一部分的重点感悟使得与揠苗的结果的巨大反差,使得种田人的可笑行为更加突出。
四、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在板书的的提示下,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2.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3.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设计意图:在梳理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串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寓言  寓意  焦急  焦虑  喘气  计算  算盘
一截  拦截  丢失  费力  浪费  盼望  张望
2.上节课我们运用学习宝典,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明白了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亡”“牢”。
设计意图:重视生词的识记、积累,通过检查词语的认读,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在复习课文的同时,自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出示学习宝典,自学感悟。
读(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记(思考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想(小结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想要了解的关于课文的问题)
2.完成自学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堂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运用学习宝典,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课文朗读、生字识记、内容理解以及提出问题。
三、抓关键词句,加深理解
1.通过全班齐读课文,抽查个别学生,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加深理解。
指名分角色朗读
《亡羊补牢》第1—3自然段。这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邻居的心情?
提示语——“劝”以及“赶紧”可以看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着急,也反映出事情的紧迫。而养羊人却不以为然,还用反问的句式拒绝了别人的好意,如果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什么?羊已经丢了,不需要修羊圈。
(2)指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加深理解。
第一次丢羊以后,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养圈。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有变化吗?请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去体会。养羊人“后悔”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尝试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如,哎呀,早知道不堵羊圈,羊还会丢失,我就不应该不听劝说啊。
这样想着,他是怎样做的?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他态度变化?“赶紧”,说明养羊人行动迅速,“结结实实”说明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
设计意图: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内心独白,并抓住关键词来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精彩描写,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打下基础。
四、感悟寓意,复述课文
1.指名学生在板书的的提示下,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2.你读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设计意图:在梳理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串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
五、指导书写,掌握方法
1.分析字型及结构,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生字书写提醒如下,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把握各部分的比例。独体字“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围结构的字“疲”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生字书写指导,关注相同结构字形的书写要点的归类指导,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同类字的书写习惯和意识。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课外寓言故事,参加讲故事比赛。
3.书写本课生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复述课文,再次巩固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课外寓言故事,并开展讲故事比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七、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起因
巴望
少了一只羊
经过
筋疲力尽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后悔
结果
都枯死了
赶紧堵上
再也没丢过
寓意: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