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6:3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雷雨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精炼而生动、自然简朴,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特点,鼓励灵活运用方法自主识记。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用字源识字,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变等方法识字。
要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提取主要信息,能借助插图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和想象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压”等5个生字,会写“雷”等8个生字,会写“雷雨”等6个词语;
2.学生继续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4.学生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
在读中想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相机板书:雨)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课件出示)(谜底:雨)
2.师: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3.指名学生汇报。
4.相机指导书写:“雷”。
设计意图:课伊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结合具体的语境,采用猜谜抢答等有趣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学生竞争的意识,丰富和增强学生对于雷雨更直观的认识。
二、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句子通,并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组合,找小伙伴合作朗读,展示朗读,读后正音。
3.小组合作填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课文主要写了(
)、(
)、(
)的景象。
4.生再读文思考:请快速读文,图文对照,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是哪几自然段?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5.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读后正音、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抓住关键词句,提取主要信息,自读自悟,理清文章的脉络,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邀请8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8个自然段。检查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字音:注意翘舌音“垂”、后鼻音“迎”。
3.巧记字形,识字方法归类。
(相机出示识字小窍门)
组词辨析、形声字归类、运用字理、生活实际、古诗联想……
鼓励学观察字形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
蝉、扑: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用熟字加偏旁记忆字形。
蝉:还可以借助图片和积累的生活常识、猜谜等记忆。
垂、户:象形字,可引用字源识字,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变、扩词(一字开花)等方法识记。
相机出示古诗《咏柳》。
形近字比较:乌——鸟 户——尸 压——庄。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图文对照,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巩固了已有的识字窍门。通过分析字形,初步掌握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进一步感受构字规律,增强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雷雨来临之前有什么感觉吗?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呢?(预设:很热、闷、燕子飞的很低、刮起大风、天气昏暗……)
1.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圈一圈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2.全班交流订正。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中描绘的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板书相关景物)
4.抓关键词,理解想象。(相机板书:抓关键词)
5.对比朗读,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体会“压”和“垂”的运用之妙。
(1)出示图片或演示动作。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妙用。(相机板书:联系实际)
预设:去掉这“压”“垂”字或者改为“落”“挂”行不行?为什么?
6.巩固练习,理解运用。
课件出示:根据语境填空。(落 压 挂 垂)
你见过被(  )在石块下的小草吗?
烈日下,秧苗都(  )下了头。
元宵节,大街小巷都(  )满了灯笼。
秋天到了,叶子从树上(  )下来。
7.理解和积累“越来越……”:闪电和雷声有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演示闪电雷声。
小结: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了景象的变化。
8.拓展练习。谁能用“(  )越来越(  )”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  )越来越(  )。
谁能像课文那样用上两个“越来越”说一句话呢?(指名说)
(  )越来越(  ),(  )越来越(  )。
9.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雷雨来临之前的样子(天色昏暗,天气闷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一切的一切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一幅图画?(相机板书: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感受。
(3)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10.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对于“压”“垂”的理解,先借助出示图片或演示动作,直观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在语境中词语运用的妙处;最后在读中感悟升华,这个学习过程将理解、运用和积累融为一体。
五、拓展链接,渗透安全知识
防雷电儿歌
天空黑压压,
一阵大风刮。
一道白光照天下,
一阵轰轰雷声打。
大雨顷刻要来到,
赶快躲起别害怕。
千万别躲屋檐底,
更别站在大树下。
安全第一记住啦,
快快告诉你我他。
设计意图:通过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对雷电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明白冷静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六、培养习惯,规范书写
1.复习握笔操和正确的坐姿。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
3.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带全班书空。
4.认真观察例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按照结构分类。
学写独体字“乌”“垂”“户”。
提示:学生观察字形,对比“乌——鸟 户——尸”“乌”的第三笔竖折折钩的横段较宽,写在横中线下方,最后一笔横稍长。教师范写“垂”,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强调第三笔竖以及四横的长短。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操,引导学生发现独体字在书写时的宽窄、长短;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字习惯,保证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房子 压力 蝉鸣 窗户 垂下 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设计意图:复习本课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继续巩固和积累。说说雷雨前的景象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进一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树立起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二、合作学习,迁移学法
1.集体回顾上节课的学法。
2.一读课文,读准读通,圈画景物。
再读课文,抓关键词句,体会妙用。
三读课文,想象画面,谈谈感受。
四读课文,带着感受,试着背喜欢的部分。
3.四人小组按照要求自由学习。
4.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1)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小组汇报后全班交流。
预设:
圈画景物:树、房子、雷声、雨
抓关键词句:“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巩固练习:给“渐渐地”换一个位置,意思不变。(出示幻灯)
①我长高了。②天气热了。③我懂得母爱是无私的。
带着感受读文:“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声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想象画面:师:下面请听老师来范读描写雷雨中的部分,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师配乐范读)。(生:开始雨下得特别急,特别大,后来雨越下越大,窗外的一切都看不清了,最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2)读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小组汇报后全班交流。
预设:
圈画景物: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抓关键词句:“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师:挂能否换成“吊”?为什么?对比朗读后体会“挂”的妙用
“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引导学生与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感受蜘蛛心情和悠然自在。
带着感受读文:“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声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师:下面请听老师来范读描写雷雨中的部分,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师配乐范读)。(生:开始雨下得特别急,特别大,后来雨越下越大,窗外的一切都看不清了,最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雷雨前后情景对比朗读:为下面的背诵环节做必备的铺垫。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自悟。有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通读课文,借助课件和文中插图有能力圈画景物,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妙用,想象雨中和雨后的美景,并畅谈小学合作学习后的感受,使阅读理解的过程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展开想象,练习写话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雨停了。彩虹挂在天上,蜘蛛坐在网上,蝉叫了,青蛙也叫了。雨后的景色真美啊!插上你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一下雷雨后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象?
1.学生自由想象,合理填空。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体验模仿、创造的快乐,提高学生课堂习作运用的能力。
四、趣味诵读,回归整体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更是大自然的精灵,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无穷的乐趣啊!你听,……
1.生借助板书,用上自己的话和同学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背诵。
4.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见课后练习3)
设计意图:课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借助板书、观看图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和背诵。
五、拓展链接,对比阅读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读后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畅谈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通读课文后有能力圈画景物,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畅谈各自的感受,一篇带一篇,学以致用。
六、培养习惯,规范书写
1.复习握笔操和正确的坐姿。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
3.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带全班书空。
4.认真观察例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1)学写“窗户”
“窗”字形复杂,先出示幻灯,看这个字的演变,再教孩子们书空。范写后指导学生书写,再评议。
(2)学写“黑”。
提示: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稍长些。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3)学写半包围结构“压”“迎”。
提示:师范写,生观察:“压,先外后里;“迎”先里后外,所有走之的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
(4)学写右结构“扑”。
提示:左高右低,左右等宽,最后一点与树不能交叉。
5.相机复习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出示幻灯)
6.师范写,生仿写,全班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操,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结构的字在书写时的宽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顺序——先外后里,所有走之的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字习惯,保证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一场雷雨,了解了雷雨前后的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为你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走进大自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能像本文的作者那样细心体会,把看到的想到的试着写下来,你会有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八、好书推荐
《大自然的秘密》《十万个为什么》
九、课后延伸
1.摘抄本文的优美词句,写一幅书法作品。
2.根据课文的内容,选画一幅雨前、雨中或雨后的美景。
3.模仿《雷雨》,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准备参加班际作文大赛。
4.查找资料:雷、雨、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十、板书设计
16
雷雨
雷雨前: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闷热)蜘蛛—垂下来
抓关键词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恐惧)
联系实际
雷雨后:雨停了 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愉快)
想象画面
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