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小毛虫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6: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小毛虫
教材解析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孩子们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
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孩子们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更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时刻牢记自己该做的是什么事情,尽心竭力地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你才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挪”等16个生字,会写“整、抽、纺、织”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尽”的读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从小毛虫的成长中受到启迪:只有勇于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才能品尝到成长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
从小毛虫的成长中受到启迪,感受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质疑交流:孩子们,你们见过小毛虫吗?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2.谈话激趣:大自然多么神奇呀,它把小毛虫和蝴蝶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呀!相信大家学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小毛虫》这篇短文后,对小毛虫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板书课题:小毛虫)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创境激趣法,让学生了解小毛虫,再通过激趣、设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美读感悟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朗读边注意课文字、词、句的正确读音,同时想象小毛虫在叶子上挪动、抽丝等画面。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文段序号。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指名学生带拼音朗读词语,重点指导读好平舌音“怎”,翘舌音“整、织、抽、挣”,边音“怜、律”,鼻音“挪”。
(2)去拼音开火车朗读,再次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重点指导:
怜、竭”是三拼音节;“怜”的声母是l不是n;多音字“佛”、“挣”,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或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3)学生互相指读,分组轮读。
(4)长句指导。
①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②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变成蝴蝶的过程。
三、读文识字
1.运用个性化的识记方法识记。
2.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整、抽、纺、织、编、怎、布、消。
(1)交流写好这几个生字的关键要领。
(2)教师课件演示生字的写法,并适时对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
“整”是上下结构,书写时,上面的“敕”的左撇和右捺要略舒展,下面的“正”略写小一点,第一横要伸入“敕”的撇和捺里面。
“怎”上面三横第一横最长,后面两横略短,下面的“心”略宽,托住上面的“乍”。
“布”第二笔撇要写在横笔的左边,下面的“巾”要伸入到横笔和撇的里面。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强调关键笔画、笔顺的正确书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观察法、示范指导法,规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达到正确写字的目的,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讲了小毛虫从结茧到变成蝴蝶的过程。那么小毛虫在变化时,做了哪些事情?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师: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到处生机勃勃。你听,小昆虫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们能读出音符上的词语吗?
2.谁能看图说说当时的情景啊?学生介绍图上的内容。
师:是啊,这些昆虫又是唱,又是跳,它们的歌声轻快,舞姿优美,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轻歌曼舞”。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1.找一找,课文是如何描写小毛虫可怜的?想一想,它为什么可怜?
质疑:为什么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它就可怜呢?
引导学生与前文其他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作比较,感受其他昆虫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到小毛虫什么都不会,没办法和其他昆虫一起玩,所以才可怜。
2.文中是怎样描写小毛虫的笨拙的?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指名朗读描写小毛虫笨拙的句子。
“笨拙”是什么意恩?
引导:先想一想,“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这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解释,教师适当指导:“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挪动”指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一点点”这里指小毛虫移动的距离很短。
想一想,小毛虫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移动了很短的距离,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预设:小毛虫不灵活、反应慢等。
教师相机解释:反应迟钝、手脚不灵便,这就是“笨拙”。
(2)交流:读一读“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联系前文的“笨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小毛虫行动的迟缓。
(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了解小毛虫的态度和做法。
1.小毛虫真的是非常“笨拙”,那它永远就这样了吗?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的第几小节?(第五小节)
(出示: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第五小节中并没有“蝴蝶”两个字,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3.“小毛虫”是怎样从茧中挣脱出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4.它变成了蝴蝶,现在它又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来,心里读一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交流。
(灵巧——文中是说它的“动作”;轻盈——文中是说它的翅膀;色彩斑斓——文中说的是它翅膀上的花纹。)
5.逐句朗读,把它的灵巧、轻盈用朗读表现出来。重音轻读、示范朗读。吹绒毛感受。
6.小毛虫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惊奇”、“竟”)竟然:出乎意料。
加上惊喜的语气读。
7.小小配音员,为视频配音。(惊喜的表情、语气)
8.小毛虫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想象一下自己是小蝴蝶,说一说:你为什么高兴?(出示句式:“因为……所以我高兴。”或者“我高兴是因为……”)
9.尽管小毛虫原先是那样的笨拙。从小毛虫到蝴蝶的蜕变是那么的意想不到,那么的神奇。
男生读小毛虫的过去(第一、二小节),女生读现在(第五小节)。
(三)学习第三、第四节。感受小毛虫工作的尽心竭力。
1.“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2.因为它懂得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句式练习:(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
蚂蚁该做的事情是——(搬运食物)
蜻蜓该做的事情是——(捉害虫)
这些昆虫,它们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它,这条小小的毛虫,该做的事情是: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3.明白了这一点,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
“尽心竭力”的“竭”是“用尽”的意思。
你能说说“尽心竭力”的意思吗?(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
4.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什么工作?吐丝、织茧。
瞧,多纤细,比头发丝还要细,细到几乎看不见!想想,用这样纤细的丝,要最终织成这样的茧房,而且课文中说是把小毛虫从头到脚裹起来。多不容易啊。
5.谁再来读句子?
“它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吐着纤细的银丝,编织着牢固的茧房。”
6.听老师来读,你有什么体会吗?
师:“织啊,织啊——”
预设:①生:小毛虫爬得很累!可是还是一刻不停地织啊织啊
②生:不停地织。
师:“这么细的丝,断了,继续织,反反复复地织啊织啊——”
生:小毛虫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刻也不停歇。
师:尽管小毛虫是那样的“笨拙”,但是它知道自己该做的事。自由读整个小节,感受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7.小结:原本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并没有对自己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的昆虫轻歌曼舞的本领,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它该做的事情——吐丝、织茧。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运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边读边想,从小毛虫的可怜、笨拙、不悲观失望、努力做事中,感受小毛虫的自信、务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读重点句,体会情感
1.“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引导学生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理解小毛虫的“笨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拟人的写法)
2.“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它懂得谁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积极心态,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终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引导学生从“一刻”“尽心竭力”“终于”等词语中,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尽心竭力地工作的,体会它的勤奋与坚韧。)
4.“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翅膀,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幻灯演示毛虫羽化成蝶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和图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当小毛虫不如别人时,它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它后来才能破茧成蝶,自由飞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面对困难不悲观,不羡慕,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一定会有化茧成蝶的那一天。祝愿每个小朋友都拥有飞翔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主要采用合作交流法和谈话指导法,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并训练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小毛虫从“笨拙”到“灵巧”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它做了哪些努力?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22
小毛虫
不悲观 不失望小毛虫(笨拙)        蝴蝶(轻盈、灵巧)尽心竭力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