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马过河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小马过河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6: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小马过河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瞠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老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前两幅画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的和蔼,而松鼠拦住小马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该、刻”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自己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尾巴长,鬃毛飘,会拉车,能奔跑,四个蹄子嗒嗒响,帮助人们立功劳。(打一动物)【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真高兴,今天能认识我们班的小朋友,而且他还要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个有关他的童话故事。
2.生齐读生字词。
3.提醒学生读准多音字“坊、难、没”。
4.玩生字词走迷宫闯关游戏。(生开火车读,巩固生字词)
5.学写生字“该、刻、愿、意”。
(1)咱们学习的生字中,有两个生字长得特别像两兄弟,你们发现它们为什么长得特别像吗?“该”和“刻”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它们都有相同的部件“亥”,在书写时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呢?
(2)学生观察并汇报生字的关键笔画。“该”: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右边第四笔撇很重要,穿插到左边言字旁下面。“刻”:左右结构立刀旁;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3)拆字记忆法:“愿”“意”都可以利用拆字记忆法学习。
6.老师范写,强调关键笔画;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猜动物谜语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有扎扎实实的读生字词和多音字的指导,也有学写生字词的适时指导,自然而有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自由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读准字音,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用“〇”将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圈出来。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小马过河时,(   )告诉它水很浅,(   )告诉它水很深,它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它必须(   )才会明白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小心地(   ),发现河水既不像(   ),也不像(   )。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给低年级孩子一个支架,逐渐学会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一)第一次过河。
1.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表格)找一找:小马第一次过河时,遇到了谁?给了它什么建议?结果怎么样?(请找出文中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谁?
给了什么建议?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过河
第二次过河
2.生汇报。(点名汇报)
(1)预设1。
小马遇到了在河边吃草的老牛。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读一读:小马不知河深浅,老牛你来说:(生读老牛的话,引导读出沉稳、慢条斯理的语气。)
(2)预设2。
松鼠从树上跳下来拦住小马。
松鼠大声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读一读;小马就要过河了,松鼠你快对它说:(生读松鼠的话,引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3)说一说: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不一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
(因为老牛长得高,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因为松鼠长得矮,所以它觉得水很深。)
(4)小马有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不动脑筋,依赖别人)
师(小结):所以,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结果是?(过不了河)
(二)第二次过河。
师(过渡):第一次过河不成功的小马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我们接着学习文章第7、8自然段。
1.完成表格中小马第二次过河内容。
谁?
给了什么建议?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过河
老牛
水很浅
过不了河
松鼠
水很深
第二次过河
2.小组汇报。
老马:“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引导学生读出老马亲切的语气。
老马想让小马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所以它对小马说:(生读老马的话。)
老马想让小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它对小马说:(生读老马的话。)
老马想让小马真正长大,
所以它对小马说:(生读老马的话。)
(2)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小马这一次过河的结果如何?它发现了什么?
(成功蹚过了河。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深,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浅。)
师(小结):一条小河,让我们遇事不动脑筋、依赖别人的好朋友小马认识到只有亲身尝试过河才知道河的深浅。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小马“第一次过河"和“第二次过河”时,“谁?给了什么建议?结果如何?”的相关语句,高效地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欢乐剧场,寓教于乐
1.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老师想把“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拍成一个小短片。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扮演小马、老马、老牛、松鼠,根据对话提示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2.选出几个四人小组在班上表演《小马过河》,并评出“优秀小演员”。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扮演小马、老马、老牛、松鼠,根据对话提示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的过程,其实就很好地达成了这一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选出几个四人小组在班上表演《小马过河》,并评出“优秀小演员”。可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开火车读生词,复习巩固生字词。
2.学写生字“麦、伯、突、掉”。
注意提醒学生:麦: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掉:卓字上面的横不穿头。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生字的回生率比较高,在第二课时巩固已学的生字词,趁热打铁,温故而知新,效果事半功倍。上课伊始,学习新的生字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
二、研读课文,体会道理
1.指名1—2个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点拨指导。
2.同桌先互相用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马棚、磨坊、愿意
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
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3.同样的河水,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呢?研读老牛、松鼠的话,体会其中的道理。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4.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理解妈妈的话中“光”字是“只,单”的意思。
学生用填空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妈妈的话。懂得我们不单要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试一试。
5.对于“不单要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试一试。”这句话的理解,先让学生表达自已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观点,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理由。给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支架,为完成课后练习,说说理由做铺垫。
6.小马终于蹚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此时此刻,用一句谚语来形容一下小马过河的经历和悟出的道理。它终于明白了——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7.学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勇于实践。并想办法克服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让低年级的孩子从简单的看图说话,到用上一些词语讲故事,逐步学会复述故事。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给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支架,为完成课后练习,说说理由做铺垫。
三、动动脑筋,说说理由
1.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让学生先表达自已的观点,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我同意(不同意)。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完成课后练习,让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和判断。同时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延伸,懂得道理
1.拓展延伸,阅读课外短文:《动手做一做》。
法国科学家郎之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会这样。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自己又想不出什么道理。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郎之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第二天就去质问郎之万:“您怎么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郎之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只有自己动手做一做,才知道对错。”
2.读了《动手做一做》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经验分享会: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小马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如果你跟小马一样,也遇到一条小河,你会想什么办法过这条河呢?
(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安全问题,适当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也懂得去预防一些潜在的危险,有自我保护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老师希望你们能继续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4.想一想:小马过了河,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小马和他们说了什么呢?
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阅读短文《动手做一做》,开经验分享会,以及想一想,小马过了河,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小马和他们说了什么呢?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使学生更加懂得,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勇于实践。并想办法克服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句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2.回去跟家长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并续编故事。想想下次小马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你遇到困难时,又该怎么办?
六、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老牛——水很浅小马过河
松鼠——水很深
遇事思考要动脑妈妈——试一试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