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大象的耳朵
教材解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以为自己的耳朵始终耷拉是有病,就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竖起来的耳朵给大象带来了很多烦恼。后来,大象终于明白了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竖起来了。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含哲理,能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作用。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给予较多的时间让大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表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本课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似”“扇”。同时,在角色体验中,熟悉文本,积累语言。让学生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通过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问句,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句子“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意思的理解;感悟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3.能正确认读“耷”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似”“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扇”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耳朵”等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注意读好问句,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句子“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意思的理解;感悟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象吗?他长什么样子?
2.提问:谁能说说大象的耳朵像什么?
预设:大象的耳朵很大.像两把扇子绑在头的两边。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象的耳朵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出示第一自然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多音字。
似:读sì;组词:相似、类似、似乎。
扇:读shàn;组词:扇子、电风扇。
小结:“似”这个多音字,只有在“似的”这个词读shì,其他的词语都读sì。
“扇”读shān,表示动作;读shàn则表示事物名称。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要联系具体的词语读准确,千万不要读错了。
回到句子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句子)
(2)谁能看着图说说“耷拉”是什么样?(板书:耷拉)(指名说词意)(齐读词语)
说说是怎么记住“耷”字的?(大耳朵耷拉着。)请生带读生字。
(3)课文中那个词的意思跟“耷拉”相反的?竖着。(板书:竖着。)齐读“竖”,注意翘舌音。怎么记住它?把生字放回句子中,一起读读。
4.这句话把大象的耳朵写得很生动,谁能说说大象的其他部分吗?出示图和填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像(
)似的。
大象有(
),像(
)似的。
6.引入课题: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一样耷拉在头的两边,而小兔子呀、小羊呀,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就因为这个原因,大象也想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他是怎样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呢?竖起来以后会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赶紧读读课文,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运用谈话法,创设有关大象的谈话情境,由大象耳朵的特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注意读准字词的读音,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同时给课文标注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学生朗读生字的情况: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重点读准“似、竖、扇”这三个翘舌音,注意“似、扇”是多音字,要注意它们在不同情况下读什么,如何运用。“痛”是后鼻韵母,“竿、烦、根”是前鼻韵母,要注意区分各自的韵母。
(2)课件出示词语“耷拉、竖着、遇到、不安”等,指名朗读词语。
(3)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文中的问句,让学生注意读准语气。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自读、汇报、巩固、教师指导等形式,使学生通过初步朗读,扫清了字词障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知变化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大家都说他的耳朵生病了,于是大象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可是,常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他。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与兔子的对话。
(1)有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悠闲地散步,太阳向它微笑,花儿向它点头此时它的心情会怎么样?(预设:自在、悠闲、高兴),但遇到了小兔,他的心情就变了。请大家去课文中看看,小兔都说了什么。
(2)出示要求:请小朋友读一读1—7自然段。用“﹏”画出小兔子说的话,用“___”画出大象说的话。
(3)指名反馈对话。齐读。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请你当小白兔?(我仿佛听到了小兔子很惊讶)。(指名读、齐读)大象怎么说呢?
预设: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我仿佛听出了,大象肯定的说)
预设: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我仿佛听出了,小兔很着急)
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
(1)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说……(出示小羊的问句齐读。)
(2)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他们会怎么说大象的耳朵?谁来当小鹿?谁是小马?小老鼠在哪里?小鹿见到大象,说……小马见到大象,说……小老鼠见到大象,说……
3.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哪些小动物说大象的耳朵?你是什么小动物?你会怎么说?现在老师是大象,你们来跟我说说吧,都要问我什么?
4.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病了,这时,大象还开心吗?他会怎么想?
预设:觉得自己的耳朵真的病了,心里很着急,很不安。(板书:不安)谁能用不安、着急的语气读一读第八自然段大象的话。(指名读、齐读)
5.小结:大象原来觉得“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后来“他们都说……”大象最后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用归纳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同时也对课文的叙述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同学当小老师教读生字。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进行生字的识记。
2.对生字进行结构分类指导。
“慢、根”两个生字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慢”右边的“曼”中间是“罒”,不能写成“四”;“根”左边的“木”的捺画要写成点画。
“扇、痛、遇”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遇”里面不能写成“厶”。
“安、最”是上下结构,“安”下面的“女”第一笔是撇点;“最”下面不能写成“取”。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检查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将生字写得结构匀称、端正。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分类指导法,节省了教学时间,且能让学生建立更为系统的书写认知,提升了汉字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再次进行朗读规范指导,重点注意区分“扇”和“似”两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2.引入:大象的耳朵与其他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想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后来又为什么把耳朵放了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弄清这些问题。
二、美读感悟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它们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把大象的耳朵比作了什么?(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2.读第2~5自然段,说一说,小兔和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不同?
(1)“耷拉下来”——“竖着的”。
(2)指导朗读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小兔子的话应该用怀疑的语气来读,大象的话应该用一种充满疑惑的语气来读。
3.读第6、7自然段,说一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对大象的耳朵产生了疑问?从中你知道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吗?
交流。
生:小羊对大象的耳朵产生了疑问,他对大象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除了小羊还有什么动物也提出了疑问?
生:小鹿也对大象的耳朵产生了疑问。
师:你能想象小鹿是怎么对大象说的吗?
生:小鹿说:“大象,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怎么往下垂着呢?”
师:还有小马、小老鼠等小动物都对大象的耳朵产生了疑问,那么小马、小老鼠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呀?
生:都是竖着的。
4.这么多的小动物都对大象的耳朵产生了疑问,那么大象会怎么想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第8~10自然段,寻找问题的答案。
(2)“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读一读这两句话,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因为小动物们都怀疑大象的耳朵有问题,所以大象也对自己的耳朵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
(3)出示: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读这句话,抓住“撑”体会大象所想出的办法的可行性。
5.读一读第11、12自然段,想一想,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下来了?
思考分析:大象耳朵耷拉着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6.自主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
预设:听了小兔子的话,大象原来想,我生来就是耳朵耷拉着的,怎会是有病呢?后来,听到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这么说,他就怀疑耳朵耷拉真的是有病,就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但是,耳朵竖起来后,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最后他认为小兔子他们的耳朵竖着有他们的生活需要,自己耳朵耷拉着有自己生活的需要,又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了。
小结:这段话是课文的总结段,表达了作者写作的主旨,教育我们做人要保持自我,不要盲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用了逻辑对比分析法、抓关键词品读感悟等多样化学习形式,让学生不仅了解了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同时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受到思想教育。
三、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学习本课的收获。
预设:(1)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了。
(2)不是人多说就是对的,要自己动脑分辨。
(3)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
(4)不要盲目学别人,做真的自己最好。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个性等,这是每个人的自我特征。我们要学会保持自我,不要迷失自我,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请记住“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四、拓展阅读
《邯郸学步》
五、作业
1.拓展阅读:《快乐地做自己》。
2.完成阅读记录卡。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将学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养成读后有所感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文中角色特点通过词语进行揣摩,进而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中语言文字的表达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
19
大象的耳朵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撑起来——耷拉着(进虫子)(进不去)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其他小动物
竖着的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