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初二语文
2012. 06
第一部分(22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yí_______误 ②飘yì_______ ③扣人心xán_______ ④离经pàn_______道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成长,让我从不有意屑怠自己;成长,让我在满面皱纹时依然有葱笼的内心生机;成长,这是我继续努力的艰强理由;成长,让我由衷地热爱头顶的每一棵星星;成长,让我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分土地。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6分)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诗家清景在新春,______________。(杨巨源《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⑤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韦应物《闻雁》)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请根据上文内容,概括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①《水浒传》中,为确保押运生辰纲任务的顺利完成,杨志向梁中书提出了哪两个要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8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计日以还 B.录毕,走送之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此印者才毕(《活板》)
C.益慕圣贤之道 D.略无慕艳意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宾客意少舒(《口技》)
【答】_______________
7.“既加冠”中的“冠”和《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冠”,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中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你认为“余”“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选文内容作具体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文字主要是写“余之勤且艰若此”,为什么还要详写同舍生的衣着打扮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渔家傲》,完成11-12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古人认为上阕“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无留意”别有妙处,请分析“无留意”在写景方面的好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范进中举》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3-14题。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3.第一段中,“一步一踱”和“三两步走进屋里来”两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范进中举后,反复地说:“噫!好了!我中了!”选文中,这个“好了”最直接的体现是哪个细节?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②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这些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③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诺贝尔精神。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15.请指出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简要概括“诺贝尔精神”的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方向》一文,完成17-21题。
方向
张殿权
(1)夏至硕士要毕业了,余教授很希望他报考自己的博士研究生。然而,博士生考试报名开始多日了,夏至仍没报名。这天,余教授把夏至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没报名。夏至低着头说:“我决定不考了……我老家在皖北一个普通村子,家里除了几亩地外,就靠父亲干瓦工挣点钱。这些年,父母辛苦挣的钱都让我上学花光了。上周,我回了趟老家,对父母说我想继续念博士。母亲长叹了一口气,说:‘你一直念书,念到啥时候是个头啊?’那一瞬间,我难受极了。回来的一路上,我都在想这句话,决定不再继续念下去了,我要找个工作,让父母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儿!”
(2)余教授十分感动,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读博士时的艰难和一辈子在乡下的父母。
(3)然而,夏至离开后,余教授眉头一皱,忽然又觉得很不放心。
(4)几天后,余教授把夏至又喊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茶后,说:“你的决定,不能改变了吗?”
(5)“余老师,我上学上得确实太长了,从小学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我拖累了父母……”
(6)“可你想过没有,根据你的学习能力,你也许两年就能完咸学业。还有,你博士毕业了,你的平台会更高、更大……”
(7)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艰难地说:“余老师,那我、我再想想吧……”又过了几天,夏至对余教授说他又想了想,决定考博!余教授表情复杂地笑了下,说我知道了,你去吧。
(8)夏至出了办公室,余教授突然像打了败仗一样,颓坐在了椅子上……
(9)不久,博士研究生考试开考了。然而,余教授没想到的是,夏至却没有参加考试!
(10)余教授立即就给他打手机。夏至正在阅览室看书,余教授叫他到办公室来。
(11)夏至见到余教授,第一句话就说:“余老师,对不起,我辜负了您的期望!……父母辛劳了
一辈子,我作为人子,却总想着念书,从没体谅过父母。我上学还有什么用?”
(12)瞬间,余教授的两眼汪满了泪水,说:“夏至,我内心其实一直渴盼着你做出这样的选择啊!我父母也曾像你父母一样,为了我上学倾其所有。我读博士的时候,父亲得了食道癌,每次回家看到他,我都感到揪心的痛。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我博士快毕业时,母亲也忽然得重病撒手离我而去了。现在,每当想起父母,我都羞愧难当……”
(13)夏至没想到余教授有着和自己相似的故事,更没想到余教授“劝”他其实是考验他。
(14)余教授又说:“我之所以想考验你,是因为我担心你最初决定不考时,并没完全想通,将来会后悔,甚至会埋怨父母。而考验你,是因为只有你自己看清了面前所有的路,你选择现在去工作,将来才不会后悔……现在,你给了我你的正确选择。我想,当不久后你看到父母因你的这个选择而受益时,你会明白人世间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03期)
17.小说第(2)段写到了余教授当年读博士时的艰难和一辈子在乡下的父母,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第(7)段写到“余教授表情复杂地笑了下”,请说说余教授表情“复杂”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中的夏至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题目“方向”有哪几层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结尾划线句中“人世间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40分)
22.作文。(40分)
请以“分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将题目抄在作文纸上;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和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