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8中国地理(山东专用)(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8中国地理(山东专用)(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7 18:04:33

文档简介

专题18
中国地理
山东2021模拟题
一、单选题
(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冰蚀谷
B.风蚀谷
C.断层谷
D.张裂谷
2.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以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南界海峡,望菲律宾群岛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答案】1.C
2.A
3.B
【分析】1.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是台湾岛,中部是中央山脉,该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带消亡边界,中央山脉与东部海岸带间的断层活动多,不可能是张裂带;台湾是湿润气候,不会有风蚀谷;地处低纬区,山脉海拔较低,无冰蚀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图中河流源于中央山脉,向东流;图中花莲溪西侧河流较多,东侧基本没有河流,因此花莲溪西侧较缓,东侧地形较陡;图中大富河流向东流注入太平洋,都是西高东低。选A正确。
3.该地河流大多比较短,不利于航运,A错误;台湾南部是巴士海峡,
巴士海峡位于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B正确;东岸是迎风坡,受东南季风、台风影响大,海岸线平直,缺少港湾,建港条件较少,C错误;东岸是迎风坡,降水多,不利于晒盐,D错误。故选B。
(2021·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三一模)
视宁度是衡量大气稳定度的重要指标,视宁度越好,观测到的遥远天体越清晰锐利。位于黔南喀斯特巨大洼坑中的FAST“天眼”(106°E,26°N,1000M)为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视宁度要求极高。下图是我国25°N天文夜晴空周年平均概率(与视宁度呈正相关)随经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点以西区域整体呈现如图所示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生产差异的影响
B.汽车尾气排放差异的影响
C.大气水汽含量及地形差异的影响
D.水域面积差异的影响
5.在105°E附近地区视宁度产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气象原因是(

A.夏季热带气旋频繁
B.冬季干冷气团影响频繁
C.夏季暖湿气团影响弱
D.冬季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答案】4.C
5.D
【分析】4.25°N穿过的主要区域为我国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发展和汽车数量变化不会如图所示那么大。南方地区降水多,水域面积相差较小。故ABD错误。自东向西我国地势逐渐抬升,受海洋影响小,东西部大气水汽含量及地形差异较大,符合图示情况,C正确。故选C。
5.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105°附近为云贵高原,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控制,降水多,D项正确。热带气旋对该地区影响小,A错误。干冷气团影响,多晴朗天气,B错误。夏季暖湿气团影响弱,视宁度应该高,C错。故选D。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三模)农地边际化是指农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让很多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下表为某研究机构2011年在石柱县(地处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的32个乡镇229个村进行农地边际化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素
指标分级
2011年实际耕地面积(Km?)
2011年承包耕地面积(Km?)
边际化耕地面积(Km?)
边际化率(%)
海拔(m)
<450
7232.07
7969.27
737.20
9.25
450—750
11931.37
13449.52
1518.15
11.29
750—1000
16188.83
18462.42
2273.59
12.31
1000—1500
22374.32
27411.36
5037.04
18.38
≥1500
2229.49
4239.38
2009.89
47.41
坡度(°)
<2
18243.78
21508.12
3264.34
15.18
2—6
9277.01
11052.81
1775.80
16.07
6—15
18782.45
22071.69
3289.24
14.90
15—25
10314.96
12590.94
2275.98
18.08
≥25
3337.88
4308.39
970.52
22.53
道路连接度
≤0.45
31491.93
39423.52
7931.59
20.12
0.45—0.5
17133.62
19447.36
2313.74
11.90
0.5—0.55
8828.45
9932.00
1103.55
11.11
0.55—0.6
2097.27
2297.78
200.51
8.73
≥0.6
404.81
431.29
26.48
6.14
6.关于边际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边际化率是边际化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
B.边际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C.边际化率与坡度大小完全呈正相关
D.道路连接度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关
7.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下列会导致武陵山区边际化率降低的是(

A.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B.留守劳动力老龄化
C.小农经营的方式
D.微型机械设备推广使用
8.针对武陵山区的边际化耕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是(

A.生态恢复
B.修建别墅区
C.调整农业结构
D.梯田化耕作
【答案】6.B
7.D
8.A
【分析】6.由材料和表中数据可知,边际化率是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A错误;由材料、表中数据可知,地势高低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关,B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坡度在6-15°边际化率低于2—6°,C错误;道路连接度与边际化率大致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B。
7.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使劳动力减少,留守劳动力老龄化,劳动能力减弱,都会使边际化率升高,A、B错误;小农经营的方式,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会使边际化率升高,C错误;微型农机设备在山区推广,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会使边际化率降低,D正确;故选D。
8.山区边际化耕地,采用生态恢复的处理方式,即有利于保持水土,又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修建别墅区、调整农业结构、梯田化耕作都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BC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模拟)
陕西省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沙漠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巴山区(左图)。受自然条件、生态保护等因素影响,陕西省不同县城内聚落分布特征有显著差异,右图分别示意陕西省甲、乙两个县域内的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甲乙两县域内村镇分布格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10.推测甲县村落主要位于(

A.毛乌素沙地
B.黄土高原
C.渭河平原
D.秦巴山区
11.甲县南部地区几乎没有村落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干旱,沙漠广布②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③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④旅游开发,村落搬迁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⑤
【答案】9.A
10.C
11.D
【分析】9.据图分析,甲县村镇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几乎没有分布,从河流情况推知南部地势较高,北部多河谷;而乙县中公路与村镇大体沿河分布,河谷地形平坦,所以导致甲乙两县域内村镇分布格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0.读图可知,甲县村落主要分布在北部,由水系情况可判断甲县南高北低,结合左图中陕西的地形坡度情况可推知甲位于渭河平原,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1.由上题可知甲县南部是秦巴山区,河流发源地,地势较高,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③正确,①②错误;甲县南部属于山区,可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所以几乎没有村落分布,⑤正确;旅游开发,不会集体搬迁村落,④错误。③⑤正确,故选D。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一模)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和该区域不同坡度上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区域位于(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横断山区
13.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地形
【答案】12.A
13.D
【分析】12.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A正确;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纬度应更高,横断山区经度在100°E附近,应在该区域的西侧,BCD错误。故选A。
1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其人口主要集中在坡度较小、地形平坦的地区,表明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确;光照、热量、降水等均非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2021·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湖冰物候特征记录了局地气候变化状况,其冻结和消融时间被视作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下图为不同年份科青海湖冻结与消融过程。开始冻结和完全冻结日、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日均采用年内第多少天(例如12月9日为年内第343天)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14.由图示信息可推断青海湖(

A.冻结比消融的平均速度慢
B.通常年份均是秋季冻结春季消融
C.完全冻结时长呈上升趋势
D.湖冰存在与完全冻结时长负相关
15.关于图示年份青海湖区域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2000年冬季降温速度较快
B.2004年冬季平均气温最低
C.2010年春季升温速度较快
D.2016年春季平均气温最低
【答案】14.A
15.C
【分析】14.湖冰总量相同,平均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由图可知冻结时间比消融时间长,故冻结速度慢,故A正确,年内第343、362、351、359天均在冬季,故是冬季冻结,故B错,由图可知,冻结时长在逐渐下降,故C错,湖冰存在的时长等于横坐标的开始与结尾坐标相减,完全冻结时长等于湖冰比例达到百分之百的时长,计算得出不成负相关,故D错。故选A。
15.据图可知,2000年--2001年,湖冰是从2000年的第343天开始冻结到2001年的第6天才完全结冰,用时较长,说明冬季降温较慢,故A错;比较四个选项的图,2000年--20001年结冰时间开始的最早,结束的最晚,结冰时间最长,说明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故B错;2010年的第78天湖冰开始消融,到第84天就结束了,用时最短,说明春季气温回升最快,故C正确;2005年湖冰消融开始在第69天结束在第87天,用了18天,是四个选项中用时最长的,说明春季平均气温最低,故D错。故选C。
(2021·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后,细胞分裂速度产生变化而导致的结果,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下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树木年轮较宽时期的环境条件是(

A.风力微弱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海拔较低
D.热量充足,降水较多
17.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所在的地区最可能是(

A.云南西双版纳
B.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
D.东北平原
【答案】16.D
17.A
【分析】16.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新生细胞长得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年轮与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且同一地方海拔、土壤肥力不会有较大变化。故选D。
17.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会有明显的年轮;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在生长,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西双版纳为热带雨林气候;江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横断山区气候复杂,垂直分异明显;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相较而言,西双版纳水分热量条件最好,故选A。
(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模拟)
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当地山区面积大,居民与区外发展商贸,徽商自南宋初期兴起。下图示意古徽州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南宋初期,古徽商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是(

A.齐鲁地区
B.关中地区
C.吴、楚地区
D.滇、藏地区
19.在古徽商贸易中,运出和运入的主要货物最有可能是(

A.竹器
笔墨
B.茶叶
粮食
C.石材
药材
D.丝绸
盐巴
【答案】18.C
19.B
【分析】18.南宋时期,国土以大散关和淮河为界以金分治,现今的关中地区和齐鲁地区都不是南宋的国土,贸易起来难度较大,滇藏地区距离较远自然环境恶劣,当时的交通条件也不必现代发达,吴楚地区为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距离较近,经济较为发达,故选C。
19.古徽州地区山区面积大,运出的应当是产区特有的产品,比如竹子制作的器物或者是茶叶;运入得是山区无法生长和制作的,比如粮食或者是丝绸等。故选B。
(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一模)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降水
21.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

A.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阿里高原
D.湟水谷地
【答案】20.B
21.D
【解析】20.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故选B。
21.由图可知,青藏高原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大致位于东经100度、北纬37度附近,该地区大致位于湟水谷地附近,故选D。
(2021·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第三中学高三模拟)
2013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永吴公路(下图)竣工,其大湖池段途经著名的部阳湖候鸟保护区因该段公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被水淹没,故采用了在乡村修建跨河公路中常用的一种排水设计——过水路面,该路段多数时间可通行,只有当水位过高时,为安全起见会被禁行,但湖上的船只可以靠过来,公路一秒钟变码头“图中的汽车行驶弋水面上,左侧是渔家捕鱼的小船,右侧是太阳洒下的光辉,宛如一幅绚烂的油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试推断该段公路每年被水淹没的主要时间段是(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23.推断图6中的汽车此时前进的方向与时间最可能是(

A.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
清晨
B.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
傍晚
C.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
清晨
D.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
傍晚
24.当初设计者修建“过水路面”时主要是为了(

①营造特殊的公路景观来吸引游客
②降低建造难度,节约投资成本
③更加有利于候鸟的迁徙
④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2.B
23.B
24.B
【分析】22.该路段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经过鄱阳湖,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湖水季节变化较大。该段公路每年被水淹没的主要时间段是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的夏季,根据雨带移动,6月到7月该地为梅雨季节,降水多,湖水水位高,B正确。3月~5月雨带还没有到达,水位低,A错误。
9月~11月雨季逐渐结束,水位降低,C错误。
12月~次年2月为枯水期,水位低,D错误。故选B。
23.由图可知,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经过大湖池段为东北向西南,夏季清晨日出东北,太阳在左后方,A错误。
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经过大湖池段为东北向西南,夏季傍晚日落西北,太阳在右侧,光线与公路垂直,B正确。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经过大湖池段为西南向东北,夏季清晨日出东北,太阳在右前方,光线不与公路垂直,C错误。
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经过大湖池段为西南向东北,夏季傍晚日落西北,太阳在左侧,D错误。故选B。
24.因大湖池段途经著名的部阳湖候鸟保护区,所以当初设计者修建“过水路面”可以降低公路的高度,减少夏季车辆通行,③更加有利于候鸟的迁徙,
④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③④正确。①营造特殊的公路景观来吸引游客和②降低建造难度,节约投资成本不是主要目的,①②错误。故选B。
(2021·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第三中学高三模拟)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6.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
27.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风大沙多
C.干旱少雨
D.日温差大
【答案】25.C
26.B
27.B
【分析】25.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厢窑式窑洞主要建设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自南向北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根据上题所述,造成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地貌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黄土高原地区风大沙多,造景植物在外会经常落满灰尘,观赏价值不高,因此少有造景植物。B正确。造景植物无需充足的土壤肥力,与土壤状况等因素关系不大。A错。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并非干旱少雨区,C错。D项,日温差大对造景植物的存在与否关系不大,D错。故选B。
(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清代嘉庆年间的《汉州志》对成都平原汉州的田地辅以图示做了详细的记载。下图中三幅图是其图示记载的其中三块田地,自左至右分别是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清代汉州将田地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田地规模
B.水源和交通
C.地块走向
D.地形和土壤
29.下列关于田块中路和沟的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路——商品粮出售
沟——田地灌排
B.路——商品粮出售
沟——田地排洪
C.路——耕种及收获
沟——田地灌排
D.路——耕种及收获
沟——田地排洪
30.该时期成都平原的农业(

A.劳动生产率高
B.商品农业发达
C.需大量劳动力
D.经营规模大
【答案】28.B
29.C
30.C
【分析】28.多沟、靠两路,为上等田;有沟靠路为中等田;仅有沟、无路为下等田。由此可知,划分田地等级的依据是水源和交通,B正确,田地规模、地块走向、地形和土壤不是划分的主要依据,排除ACD。故选B。
29.路主要分布在田地中,沟绕田地分布,可推知路的主要作用是耕种及收获,沟的主要作用是田地灌排,C正确;该地农业为自给农业,商品粮出售少;洪涝出现的机率相对较小,排除ABD;故选C。
30.该时期的农耕主要依靠畜力和人力,劳动产率低,需大量劳动力,粮食商品率低,经营形式是家庭小规模种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山东烟台二中高三三模)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
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入湖径流减少
B.外泄河道被阻断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湖水蒸发加剧
32.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D.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3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C.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D.湖水含氧量增高
【答案】31.B
32.D
33.C
【分析】31.由材料知,青海湖以前与黄河水系相通,水体可以交换,盐分不易积累,所以为淡水湖。而后来不相通了,青海成为内流湖,河流水只有注入没有河水流出,湖水不能与外交换,盐分积累,逐渐演变为咸水湖。所以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选B。
32.材料中提到夏季风小,水温分层明显,而秋季风大后,分层不明显。可以推断风力大使得湖水上下扰动剧烈,湖水上下运动使得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水温分层不明显,D正确。故选D。
33.冬季,青海湖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错误;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受陆地影响明显,降温快,气温低,更易结冰,B错误;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气温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C正确;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含氧量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3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独山子区隶属“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从2019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环境中一道亮丽风景。下图示意独山子区位置及石油涌泉地质成因。
(1)据材料信息,说出独山子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
(3)分析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的原因。
【答案】(1)地势大致南高北低;山前多洪(冲)积扇;地表多戈壁、石山。
(2)泥火山口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石油易在此富集;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松散发生破裂;受地层应力挤压作用下,石油从裂隙涌出地表。
(3)当石油顺着地层裂隙涌出时,地下水也随着流出地表;受堰体阻挡,流水在其周围汇集,使表土水分增多,而生长一圈植被。
【分析】(1)结合材料与图示观察独子山区所在的位置,位于我国天山山脉北坡附近,地势大致南高北低;周围荒漠、戈壁、石山广布,当地地貌以戈壁为主;天山山脉冰雪消融后在当地出山口附近多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本题结合材料与石油涌泉地质成因示意图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独子山区位于天山与准格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石油资源一般多汇聚在背斜结构;背斜中间新两侧老,顶部易受到张力,严重容易被破坏,岩层松散后发生破裂,使得背斜下蕴藏的石油在岩层压力的作用下从裂隙中涌出地表,形成涌泉景观。
(3)油泉口的堰体是石油涌出地表时两侧用于阻挡石油流出的一种构造,植被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与水分,因此,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是因为堰体处热量与水源较为充足,天山冰川融水增多并出现下渗,地下水位也在缓慢上升,石油顺着地层裂隙涌出时,地下水也随着流出地表;受堰体阻挡,水在其周围汇集,使表土水分相对较充足,所以有植被生长。
35.(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走长征路”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某中学师生的一项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该州位于四川与青海、甘肃交界处的川西高原北部,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处在群山环抱中的若尔盖草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湿地。1935年8月,红军长征经过若尔盖草原,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完成了悲壮的“红军过草地”军事奇迹。
(1)分析若尔盖草原沼泽湿地面积广的原因。
(2)绘出当年红军经过若尔盖草原时甲乙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3)说明红军穿越若尔盖草原“艰难”的自然原因。
【答案】(1)气候温凉,蒸发较弱;高山冰雪融水较丰富,河流众多;地势和缓,排水不畅;冻土层广布,下渗微弱。
(2)见下图:
(3)海拔高,气温低,日温差大,天气恶劣;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易出现高原反应;沼泽广布,多泥潭,行走困难;沼泽地区饮用水质差;夏季蚊虫多,威胁人体健康;沼泽湿地可食用食物少等。
【分析】(1)沼泽湿地的本质在于积水。读图可知,该区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少,同时,气温低使得冻土发育,水分下渗少。其次,该区域河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较多,加之若尔盖草原所在区域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排水不畅。所以易积水,沼泽湿地面积广阔。
(2)注意图中等高线的数值信息以及疏密信息。甲地海拔介于3600-3900m之间,乙地海拔约为3600m,从甲到乙,海拔先降至3600m,之后海拔介于3300-3600m之间,注意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且该剖面两次经过河流,还应体现出河谷的特点(河谷处海拔相对相抵,剖面图中应向下凹,但海拔依然介于3300-3600m之间)。最后海拔逐渐升高,在乙处大致为3600m。绘图如下:
(3)注意分析自然原因,注意从若尔盖草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角度分析作答。首先,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且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氧气密度小,易发生高原反应。其次,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区域泥炭沼泽密布,行走艰难,且易误入泥潭,威胁生命安全;再次,泥炭沼泽地区水质较差,且蚊虫多,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最后,泥炭沼泽地区可以食用的食物少,补给困难。
36.(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暑期,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赴新疆开展了以“新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先从霍尔果斯出发,沿218国道穿越三面环山、水源充足的伊犁河谷,这一段国道中的部分路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气影响导致交通中断。沿途还经过了位于天山深处海拔1776米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和雪崩研究站(K地),该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山地积雪及其灾害治理观测实验站,这里冬季降雪频繁,是雪崩的危险地段,也是观察和研究雪崩的绝佳地段。研学小组继续向南翻越天山,抵达研学终点-库尔勒。这里有大片农田和聚落分布。左图示意研学线路,右图示意天山山前洪积扇。
(1)从地形角度,分析在K地布局“积雪与雪崩研究站”的原因。
(2)218国道伊犁河谷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气影响导致部分路段交通中断,分别推测其形成的原因。
(3)研学小组发现塔里木盆地农田、聚落多位于冲积扇的边缘低地。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K地位于西风迎风坡,降雪量大;海拔高,气温低,多积雪;地势起伏大,易发生雪崩。
(2)冬季降雪(或雪崩)、道路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道路通行;夏季冰需融化量加大(或山区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道路通行。
(3)地下水出露地表,水源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厚度大、肥力高;远离山口,受山洪影响小。
【分析】(1)原因:K地位于中纬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从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形成降水,冬季降雪频繁;K地海拔1776米,海拔高,气温低,多积雪;该地地势起伏大,是雪崩的危险地段,也是观察和研究雪崩的绝佳地段。
(2)原因:218国道伊犁河谷段冬季降雪大,经常发送雪崩现象,冬季气温低,道路容易结冰,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影响道路通行;夏季高山冰川融化量加大,河流流量大,该地地势落差大,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道路通行。
(3)冲积扇的边缘低地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冲积扇地貌
,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流水堆积地貌,土壤厚度大、肥力高,收成好;远离山口,减少洪涝灾害影响,安全性高。专题18
中国地理
山东2021模拟题
一、单选题
(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冰蚀谷
B.风蚀谷
C.断层谷
D.张裂谷
2.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以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南界海峡,望菲律宾群岛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2021·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三一模)
视宁度是衡量大气稳定度的重要指标,视宁度越好,观测到的遥远天体越清晰锐利。位于黔南喀斯特巨大洼坑中的FAST“天眼”(106°E,26°N,1000M)为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视宁度要求极高。下图是我国25°N天文夜晴空周年平均概率(与视宁度呈正相关)随经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点以西区域整体呈现如图所示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生产差异的影响
B.汽车尾气排放差异的影响
C.大气水汽含量及地形差异的影响
D.水域面积差异的影响
5.在105°E附近地区视宁度产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气象原因是(

A.夏季热带气旋频繁
B.冬季干冷气团影响频繁
C.夏季暖湿气团影响弱
D.冬季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三模)农地边际化是指农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让很多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下表为某研究机构2011年在石柱县(地处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的32个乡镇229个村进行农地边际化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素
指标分级
2011年实际耕地面积(Km?)
2011年承包耕地面积(Km?)
边际化耕地面积(Km?)
边际化率(%)
海拔(m)
<450
7232.07
7969.27
737.20
9.25
450—750
11931.37
13449.52
1518.15
11.29
750—1000
16188.83
18462.42
2273.59
12.31
1000—1500
22374.32
27411.36
5037.04
18.38
≥1500
2229.49
4239.38
2009.89
47.41
坡度(°)
<2
18243.78
21508.12
3264.34
15.18
2—6
9277.01
11052.81
1775.80
16.07
6—15
18782.45
22071.69
3289.24
14.90
15—25
10314.96
12590.94
2275.98
18.08
≥25
3337.88
4308.39
970.52
22.53
道路连接度
≤0.45
31491.93
39423.52
7931.59
20.12
0.45—0.5
17133.62
19447.36
2313.74
11.90
0.5—0.55
8828.45
9932.00
1103.55
11.11
0.55—0.6
2097.27
2297.78
200.51
8.73
≥0.6
404.81
431.29
26.48
6.14
6.关于边际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边际化率是边际化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
B.边际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C.边际化率与坡度大小完全呈正相关
D.道路连接度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关
7.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下列会导致武陵山区边际化率降低的是(

A.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B.留守劳动力老龄化
C.小农经营的方式
D.微型机械设备推广使用
8.针对武陵山区的边际化耕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是(

A.生态恢复
B.修建别墅区
C.调整农业结构
D.梯田化耕作
(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模拟)
陕西省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沙漠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巴山区(左图)。受自然条件、生态保护等因素影响,陕西省不同县城内聚落分布特征有显著差异,右图分别示意陕西省甲、乙两个县域内的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甲乙两县域内村镇分布格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10.推测甲县村落主要位于(

A.毛乌素沙地
B.黄土高原
C.渭河平原
D.秦巴山区
11.甲县南部地区几乎没有村落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干旱,沙漠广布②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③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④旅游开发,村落搬迁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⑤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一模)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和该区域不同坡度上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区域位于(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横断山区
13.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地形
(2021·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湖冰物候特征记录了局地气候变化状况,其冻结和消融时间被视作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下图为不同年份科青海湖冻结与消融过程。开始冻结和完全冻结日、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日均采用年内第多少天(例如12月9日为年内第343天)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14.由图示信息可推断青海湖(

A.冻结比消融的平均速度慢
B.通常年份均是秋季冻结春季消融
C.完全冻结时长呈上升趋势
D.湖冰存在与完全冻结时长负相关
15.关于图示年份青海湖区域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2000年冬季降温速度较快
B.2004年冬季平均气温最低
C.2010年春季升温速度较快
D.2016年春季平均气温最低
(2021·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后,细胞分裂速度产生变化而导致的结果,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下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树木年轮较宽时期的环境条件是(

A.风力微弱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海拔较低
D.热量充足,降水较多
17.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所在的地区最可能是(

A.云南西双版纳
B.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
D.东北平原
(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模拟)
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当地山区面积大,居民与区外发展商贸,徽商自南宋初期兴起。下图示意古徽州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南宋初期,古徽商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是(

A.齐鲁地区
B.关中地区
C.吴、楚地区
D.滇、藏地区
19.在古徽商贸易中,运出和运入的主要货物最有可能是(

A.竹器
笔墨
B.茶叶
粮食
C.石材
药材
D.丝绸
盐巴
(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一模)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降水
21.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

A.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阿里高原
D.湟水谷地
(2021·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第三中学高三模拟)
2013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永吴公路(下图)竣工,其大湖池段途经著名的部阳湖候鸟保护区因该段公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被水淹没,故采用了在乡村修建跨河公路中常用的一种排水设计——过水路面,该路段多数时间可通行,只有当水位过高时,为安全起见会被禁行,但湖上的船只可以靠过来,公路一秒钟变码头“图中的汽车行驶弋水面上,左侧是渔家捕鱼的小船,右侧是太阳洒下的光辉,宛如一幅绚烂的油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试推断该段公路每年被水淹没的主要时间段是(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23.推断图6中的汽车此时前进的方向与时间最可能是(

A.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
清晨
B.从吴城镇前往永修县
傍晚
C.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
清晨
D.从永修县前往吴城镇
傍晚
24.当初设计者修建“过水路面”时主要是为了(

①营造特殊的公路景观来吸引游客
②降低建造难度,节约投资成本
③更加有利于候鸟的迁徙
④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第三中学高三模拟)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6.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
27.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风大沙多
C.干旱少雨
D.日温差大
(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清代嘉庆年间的《汉州志》对成都平原汉州的田地辅以图示做了详细的记载。下图中三幅图是其图示记载的其中三块田地,自左至右分别是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清代汉州将田地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田地规模
B.水源和交通
C.地块走向
D.地形和土壤
29.下列关于田块中路和沟的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路——商品粮出售
沟——田地灌排
B.路——商品粮出售
沟——田地排洪
C.路——耕种及收获
沟——田地灌排
D.路——耕种及收获
沟——田地排洪
30.该时期成都平原的农业(

A.劳动生产率高
B.商品农业发达
C.需大量劳动力
D.经营规模大
(2021·山东烟台二中高三三模)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
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入湖径流减少
B.外泄河道被阻断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湖水蒸发加剧
32.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D.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3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C.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D.湖水含氧量增高
二、综合题
3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独山子区隶属“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从2019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环境中一道亮丽风景。下图示意独山子区位置及石油涌泉地质成因。
(1)据材料信息,说出独山子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
(3)分析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的原因。
35.(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走长征路”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某中学师生的一项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该州位于四川与青海、甘肃交界处的川西高原北部,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处在群山环抱中的若尔盖草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湿地。1935年8月,红军长征经过若尔盖草原,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完成了悲壮的“红军过草地”军事奇迹。
(1)分析若尔盖草原沼泽湿地面积广的原因。
(2)绘出当年红军经过若尔盖草原时甲乙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3)说明红军穿越若尔盖草原“艰难”的自然原因。
36.(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暑期,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赴新疆开展了以“新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先从霍尔果斯出发,沿218国道穿越三面环山、水源充足的伊犁河谷,这一段国道中的部分路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气影响导致交通中断。沿途还经过了位于天山深处海拔1776米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和雪崩研究站(K地),该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山地积雪及其灾害治理观测实验站,这里冬季降雪频繁,是雪崩的危险地段,也是观察和研究雪崩的绝佳地段。研学小组继续向南翻越天山,抵达研学终点-库尔勒。这里有大片农田和聚落分布。左图示意研学线路,右图示意天山山前洪积扇。
(1)从地形角度,分析在K地布局“积雪与雪崩研究站”的原因。
(2)218国道伊犁河谷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气影响导致部分路段交通中断,分别推测其形成的原因。
(3)研学小组发现塔里木盆地农田、聚落多位于冲积扇的边缘低地。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