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9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山东专用)(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9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山东专用)(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7 18:05:20

文档简介

专题19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山东2021真题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山东2021模拟题
一、单选题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
2019年8月,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启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下图)。该项目是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该项目没有得以广泛推广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2.与传统海上风电开发相比,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最大优点是(

A.提高海上发电效率
B.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C.改善原有生态环境
D.保障风电运营的安全性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4.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洋流
(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二模)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题。
5.“海浩”现象常出现(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6.“海浩”现象发生时(

A.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
某科研小组对湖泊进行考查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湖泊表层水温存在明显差异;并观察到,秋季的青海湖由于水层不稳定,会产生湖水对流循环,在对流循环达到的深度范围内,水温趋于一致。下表为我国三个湖泊观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鄱阳湖
抚仙湖
青海湖
观测日期
7月6日
7月8日
7月9日
经纬度位置
(29°N,116°E)
(24°N,102°E)
(37°N,100°E)
表层最高水温(℃)
32.7
22.3
15.8
表层最低水温(℃)
31.5
21.7
14.3
湖泊面积(km2)
3841
212
4583
湖泊深度(m)
8.4
87
21
7.造成抚仙湖与鄱阳湖水温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湖面高程
C.湖泊面积
D.湖泊深度
8.秋季青海湖存在湖水对流循环是因为(

A.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不稳
B.表层湖水解冻后增温,湖水上下翻转
C.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变大,水团下沉
D.表层完全封冻,底层水温高,湖水搅动
(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模拟)
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海区存在海表温度东西振荡的现象。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平均海温的差值)。受气候异常影响,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不断,持续了4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5.25万km2(下左图)。右图为近年来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仅考虑风向,左图中甲区域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10.研究表明,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季风会产生影响。推测2019年7月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对南亚季风的影响是(

A.增强西南季风
B.减弱西南季风
C.增强东北季风
D.减弱东北季风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遗骸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珊瑚礁初始一般依托在海平面以下几十米的海底山体上生长,珊瑚虫遗体不断堆积导致珊瑚礁逐渐升高,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永兴岛是我国最大的珊瑚岛,地形平坦,平均海拔不足5米,周围分布着由环状珊瑚礁包围的潟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永兴岛周边海底地形最平缓的是(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
12.永兴岛表层沉积着大量的珊瑚石碎屑和贝壳沙等,其主要来源可能是(

A.海流带来的潟湖内堆积物
B.台风带来的东沙群岛砂石
C.海流带来的环礁珊瑚碎屑
D.台风带来的环礁珊瑚碎屑
(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一模)
江苏中部的盐城沿海一带是我国海相沉积地貌发育最特殊、潮滩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滩涂上广泛发育的潮沟,像是一排生长在金黄地平线上的树林,有“潮汐森林”之称。其中南部的条子泥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面积广阔,坡度平缓,潮差大、潮流强,潮水中含沙量大,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图1示意盐城滨海湿地(围垦区)潮沟分布变化,图2示意条子泥位置与潮滩形状。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1中“潮汐树”和“潮汐森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潮汐树杈向陆,根部向海
B.潮汐森林整体沿海岸线分布
C.潮汐树主沟与海岸线大致垂直
D.潮汐树的形成主要因涨潮冲刷
14.图1中“潮汐森林”萎缩的原因是(

①大规模围垦②互米花草入侵③潮汐作用减弱④河流携带泥沙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条子泥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关键区域的原因是(

①位置适中,面积广阔②食物来源充足③互米花草茂密④“潮汐森林”发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下界是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影响其高度分布的因素与雪线相同,主要是温度和降水。积雪对地表土层主要起保温作用,湿润气候条件下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下图示意多年冻土下界随干湿程度的变化。
(1)分析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雪线变化的原因。
(2)用曲线表示北半球多年冻土下界的纬度变化。
(3)分析由亚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上升的原因。
17.(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位于东海岸中段,由一段南北延伸约42千米、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特威德河口位于黄金海岸南部,是重要的避风港。20世纪60年代,当地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试图阻止河口沙坝的形成,该措施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形成新的拦门沙坝,与此同时,黄金海岸的泥沙冲淤平衡也被破坏,海岸遭受侵蚀。为此,当地投资建设了一个“泥沙搭桥”工程,通过抽沙泵和输沙管道从特威德河口将泥沙输送到黄金海岸。下图示意黄金海岸及特威德河口堤坝位置。
(1)推测当地修建堤坝以阻止形成河口沙坝的地理依据。
(2)分析特威德河口修建堤坝后黄金海岸遭受侵蚀的原因。
(3)说明“泥沙搭桥”工程所起的作用。
18.(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澙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专题19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山东2021真题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答案】
(1)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的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
(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分析】本题以荷兰马肯湖为背景,考查当地的盛行风向、人工沙坝抵御风浪的原因、人工岛能够改善马肯湖水环境质量的原因。
(1)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南风;因沙坝主要作用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故沙坝应建在人工岛的上风向位置,即西南侧,如图:
(2)与石坝相比,沙坝是由泥沙组成,质地疏松,更具柔性,更有利于分散风浪强度;沙坝表面比石质堤坝更粗糙,对风浪的阻力更强,能更有效的减小风浪强度。
(3)材料“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说明从人工岛的组成部分分析改善水质的作用:岸边的沙坝能够抵御潮汐运动等形成的风浪,从而减少进入马肯湖的海水;岛上的沼泽由湖底淤泥堆积,沼泽形成以后促使水生植物的生长,而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叶片等对泥沙物质具有吸附和降解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湖水的杂质含量,湖水得到净化;读人工岛图显示,岛上建有雨水蓄积区,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大,雨水通过岛上的沟渠顺地势排入湖内,使湖水淡水不断增多;人工岛上的淡水不断流动,将湖底淤泥不断冲刷,在水流减缓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从而使沼泽地和浅水环境不断扩大,进一步净化湖水。
山东2021模拟题
一、单选题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
2019年8月,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启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下图)。该项目是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该项目没有得以广泛推广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2.与传统海上风电开发相比,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最大优点是(

A.提高海上发电效率
B.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C.改善原有生态环境
D.保障风电运营的安全性
【答案】1.C
2.B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是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可见该项目主要是在海洋上布局,对技术要求高,所以该项目没有得以广泛推广的主导因素是技术,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该项目主要是在海洋上布局,气候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该项目在海上布局,我国沿海地区海运便利,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项目主要是发电和发展渔业,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经济较发达,对能源及渔业资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信息,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与传统海上风电开发相比,这种方式能够将风力发电机的地基利用起来发展渔业,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B正确;与传统海上风电开发相比,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同样需要在海洋上建设发电机地基,并不能改善原有生态环境,也不能提高海上发电效率,AC错误;与传统海上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同样是海上发电,海上风力发电同样不稳定,并不能保障风电运营的安全性,D错误。故选B。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4.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洋流
【答案】3.C
4.C
【分析】3.读图可知,5-6、7-8月黄海海域的盐度变化很小,由此可排除A选项;7-8月份表层海水的密度差别不大,由此可排除B项;黄海海域的营养盐在5月份含量最多,但是浒苔数量7月份最多,由此可排除D选项。浒苔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C,2009年5月份黄海海域表层海水均温约15°C,南黄海海域开始出现浒苔,6月和7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为上升,黄海海域浒苔数量最多;8月份表层海水温度为最高,超过适宜生长的为15~25°C,浒苔数量开始减少。故温度是影响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故选C。
4.浒苔在苏北浅滩发育群体孕育和发展,并在东南风和由南向北黄海表层流的作用下分散,而逐步漂向黄海中部,黄海表层流遇到山东半岛阻挡,表层流和沿岸流交汇在山东半岛沿海,从而使山东半岛沿海成为最有利于浒苔集结的水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二模)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题。
5.“海浩”现象常出现(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6.“海浩”现象发生时(

A.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答案】5.D
6.A
【分析】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选项四个时间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其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正确;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无冬季清晨大(可联系“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这一知识点),A错;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错。故选D。
6.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一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特点,故选A。
(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
某科研小组对湖泊进行考查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湖泊表层水温存在明显差异;并观察到,秋季的青海湖由于水层不稳定,会产生湖水对流循环,在对流循环达到的深度范围内,水温趋于一致。下表为我国三个湖泊观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鄱阳湖
抚仙湖
青海湖
观测日期
7月6日
7月8日
7月9日
经纬度位置
(29°N,116°E)
(24°N,102°E)
(37°N,100°E)
表层最高水温(℃)
32.7
22.3
15.8
表层最低水温(℃)
31.5
21.7
14.3
湖泊面积(km2)
3841
212
4583
湖泊深度(m)
8.4
87
21
7.造成抚仙湖与鄱阳湖水温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湖面高程
C.湖泊面积
D.湖泊深度
8.秋季青海湖存在湖水对流循环是因为(

A.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不稳
B.表层湖水解冻后增温,湖水上下翻转
C.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变大,水团下沉
D.表层完全封冻,底层水温高,湖水搅动
【答案】7.B
8.C
【分析】7.不同湖泊之间的水温主要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根据表格可知,抚仙湖纬度低,太阳辐射更强,应该水温高,而水温比鄱阳湖水温低,因此最可能是海拔高导致,故A错,B对。湖泊面积和湖泊深度不是造成抚仙湖与鄱阳湖水温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CD错。故选B。
8.注意材料指出时间为秋季,秋季气温降低,表层水温下降,但密度大,而底层水温降温慢,密度小,由于温度差异影响密度,表层密度大的水团下沉,影响水体的对流,故C对。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稳定,A错。此时为秋季,表层湖水开始逐渐结冰,没有完全封冻,因此不可能出现表层湖水解冻现象,BD错。故选C。
(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模拟)
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海区存在海表温度东西振荡的现象。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平均海温的差值)。受气候异常影响,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不断,持续了4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5.25万km2(下左图)。右图为近年来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仅考虑风向,左图中甲区域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10.研究表明,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的变化对南亚季风会产生影响。推测2019年7月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对南亚季风的影响是(

A.增强西南季风
B.减弱西南季风
C.增强东北季风
D.减弱东北季风
【答案】9.A
10.A
【分析】9.注意材料信息“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山火不断,持续了4个多月”。该时间段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甲区域盛行西北风,受西北风的影响,甲区域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东南方,故选A。
10.读图可知,2019年7月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为正值,说明此时赤道附近东印度洋水温比西印度洋低,利于海洋上相对冷高压的形成,而此时南亚为夏季,陆地上为低压,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海洋上冷高压的形成会增强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A正确,B错误;此时盛行夏季风,不会对东北季风产生影响,C、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遗骸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珊瑚礁初始一般依托在海平面以下几十米的海底山体上生长,珊瑚虫遗体不断堆积导致珊瑚礁逐渐升高,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永兴岛是我国最大的珊瑚岛,地形平坦,平均海拔不足5米,周围分布着由环状珊瑚礁包围的潟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永兴岛周边海底地形最平缓的是(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
12.永兴岛表层沉积着大量的珊瑚石碎屑和贝壳沙等,其主要来源可能是(

A.海流带来的潟湖内堆积物
B.台风带来的东沙群岛砂石
C.海流带来的环礁珊瑚碎屑
D.台风带来的环礁珊瑚碎屑
【答案】11.A
12.D
【分析】11.由图可得,永兴岛附近东北方向珊瑚礁分布范围最广,边界线距离岛屿最远,因此该方向海底地形最平缓,选择A选项。
12.永兴岛附近台风多发,表层沉积着大量的珊瑚石碎屑和贝壳沙等,最有可能事强劲的台风携带环珊瑚礁的碎屑来此堆积。如果是海流带来的,则只能堆积在永兴岛的边缘近海地带。D正确,ABC错,故选D。
(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一模)
江苏中部的盐城沿海一带是我国海相沉积地貌发育最特殊、潮滩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滩涂上广泛发育的潮沟,像是一排生长在金黄地平线上的树林,有“潮汐森林”之称。其中南部的条子泥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面积广阔,坡度平缓,潮差大、潮流强,潮水中含沙量大,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图1示意盐城滨海湿地(围垦区)潮沟分布变化,图2示意条子泥位置与潮滩形状。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1中“潮汐树”和“潮汐森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潮汐树杈向陆,根部向海
B.潮汐森林整体沿海岸线分布
C.潮汐树主沟与海岸线大致垂直
D.潮汐树的形成主要因涨潮冲刷
14.图1中“潮汐森林”萎缩的原因是(

①大规模围垦②互米花草入侵③潮汐作用减弱④河流携带泥沙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条子泥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关键区域的原因是(

①位置适中,面积广阔②食物来源充足③互米花草茂密④“潮汐森林”发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3.D
14.A
15.C
【分析】13.在落潮时滩面水流在向地势较低处汇集的过程中,冲刷出的一道道潮沟,越靠近海面汇集的水量越多,侵蚀能力越强,冲出的潮沟越宽越深,形成树根,所以潮汐树的树杈向陆,根部向海,其主沟大致与海岸线垂直;落潮时水的流速大,侵蚀能力更强,潮汐森林受潮水在落潮的过程中冲刷而形成,整体沿海岸线分布,所以潮汐树的形成主要是因落潮冲刷;
ABC选项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4.注意对图1信息的获取,该区域有大面积的围垦区域以及互花米草泛滥区,受大规模围垦以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自1992年至2010年,图中潮汐森林逐渐萎缩,①②正确;潮汐作用主要受引潮力的影响,潮汐作用并不会减弱,③错;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更有利于潮水的入侵,不会导致潮汐森林萎缩,④错。故选A。
15.条子泥湿地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致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中段位置,位置适中,面积广阔。且该地坡度平缓,潮差大,潮水中含沙量大,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其潮汐森林发育,食物来源充足,有利于候鸟在迁徙过程中的栖息与觅食,①②④正确;互花米草属于入侵植被,如果该地互花米草茂密,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候鸟的食物来源减少,③错,故选C。
二、综合题
16.(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下界是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影响其高度分布的因素与雪线相同,主要是温度和降水。积雪对地表土层主要起保温作用,湿润气候条件下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下图示意多年冻土下界随干湿程度的变化。
(1)分析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雪线变化的原因。
(2)用曲线表示北半球多年冻土下界的纬度变化。
(3)分析由亚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上升的原因。
【答案】(1)由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区过渡,降雪量逐渐增大,冰川补给量增大,雪线高度逐渐降低。
(2)如图
(3)由亚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降水量逐渐增大,积雪逐渐变厚,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雪线越来越低,而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同纬度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由少增多,降雪大量的补给冰川,导致雪线分布的高度降低。
(2)影响冻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总体特征是越往高纬冻土下界海拔越低,而北半球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温也较高,因此雪线最高。
(3)气候由大陆性向海洋性过度时,降水越来越多,而冬季降雪对地表土层主要起保温作用,随积雪的增厚,保温作用越来越显著,导致冻土消融,冻土下界上升。
17.(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位于东海岸中段,由一段南北延伸约42千米、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特威德河口位于黄金海岸南部,是重要的避风港。20世纪60年代,当地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试图阻止河口沙坝的形成,该措施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形成新的拦门沙坝,与此同时,黄金海岸的泥沙冲淤平衡也被破坏,海岸遭受侵蚀。为此,当地投资建设了一个“泥沙搭桥”工程,通过抽沙泵和输沙管道从特威德河口将泥沙输送到黄金海岸。下图示意黄金海岸及特威德河口堤坝位置。
(1)推测当地修建堤坝以阻止形成河口沙坝的地理依据。
(2)分析特威德河口修建堤坝后黄金海岸遭受侵蚀的原因。
(3)说明“泥沙搭桥”工程所起的作用。
【答案】(1)堤坝约束河水,抬高河流水位,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沉积;堤坝向海中延伸,堤坝出口处水深增加,海水运动较强,不利于泥沙沉积。
(2)沿岸流携带泥沙北上,受堤坝阻挡,在堤坝附近淤积,黄金海岸泥沙来源减少,泥沙堆积速度小于海洋侵蚀速度。
(3)为黄金海岸补沙,维持泥沙冲淤平衡,减轻海岸侵蚀;泥沙向北输送,减少特威德河口的泥沙淤积,利于航运。
【分析】(1)地理依据:河口处由于地势较为平坦,一般流速较慢,且受太平洋海水向岸边回流的顶托作用,会使泥沙逐在海岸堆积,形成河口沙坝。因此修建堤坝,堤坝向海中延伸,堤坝出口处水深增加,海水运动较强,不利于泥沙沉积,也可以加快水流速度,同时减轻海潮的顶托作用,减少泥沙堆积,阻止形成河口沙坝。
(2)修建堤坝减少了河口泥沙的堆积,且由于水流速度加快,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同时结合沿岸流的方向,可知由北向南流动的海水因南部建设的沙坝截断了海水携带的大部分泥沙,导致黄金海岸海滩缺少泥沙堆积,黄金海岸泥沙来源减少,泥沙堆积速度小于海洋侵蚀速度,海岸遭受侵蚀。
(3)由于黄金海岸泥沙堆积减少,不断退缩,因此需要采用“泥沙搭桥”工程,将泥沙重新补充到黄金海岸,以自然洋流连续携沙为主、人口抽沙为辅,重新实现黄金海岸的冲淤平衡;泥沙向北输送,减少特威德河口的泥沙淤积,利于航运。
18.(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澙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2)夏季。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澙湖。
(3)面积变小;修建丁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澙湖的淤积,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澙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澙湖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分析】(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其位置、时期和外力作用分析。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石质海岸受到海浪侵蚀;夏季东南风势力强,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主要从当地气候分析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面侵蚀较强烈,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径流含沙量大,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澙湖,所以夏季泥沙输入量较大。
(3)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澙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主要从丁坝建设对海岸地带的水沙影响分析。由图可知,修建丁坝后延长了西部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退潮流速降低,潟湖泥沙下泄减少,加剧澙湖的淤积速度。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随着澙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澙湖面积逐渐缩小并走向消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