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8.7《怎样滚得远》(课件+教案+导学案)(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上8.7《怎样滚得远》(课件+教案+导学案)(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23 15:20:2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
四年级上
新知导入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这里利用木板的斜坡和山的斜坡来运东西,即省钱又省力。
新知讲解
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斜面的角度
斜面的长度
斜面的光滑程度和地面的光滑程度
新知讲解
斜坡与地面成多少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呢?
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之间。
提出问题
新知讲解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实验讨论
新知讲解
1.每6人一小组,做好小组人员的分工:搭木板、量角度、放物体、量距离、记录数据、计算。
2.搭一搭:用30—50厘米的木板打出一个与地面成30°的斜坡。
3.滚一滚:把圆柱形物体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滑落。
4.量一量:从木板底部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小组合作提示:
新知讲解
实验任务
大家合作,边试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45°、60°、90°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1:斜面与地面成30°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160
150
230
180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2:斜面与地面成45°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320
300
280
300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3:斜面与地面成60°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250
260
240
250
新知讲解
各小组自己选择一个角度试一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4:斜面与地面成(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cm
7
8
9
8
90
新知讲解
将每次测量的平均数填入下表。
30°
45°
60°
90°
物体滚动距离的平均值/cm
180
300
250
8
比较每次求得的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新知讲解
斜面与地面成30°角时,角度太低,或斜面与地面成90°角时,角度过高,物体滚得都不是太远,但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为45°时物体滚得最远。
新知讲解
比较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的距离也不同。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再求平均数,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
课堂练习
1.下面哪个图形滚的最快?圈一圈。
课堂练习
2.同学们做实验,用同一个皮球从搭建的斜坡顶端自然滚下来,(
)滚得远。
A.
B.
C.
C
课堂练习
3.要想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尽可能慢,下面的选项中,木板与地面成(
)角度时最符合要求。
A.31°
B.51°
C.91°
A
课堂练习
4.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运用了斜坡的原理吗?
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利用木板的斜坡和山的斜坡来运东西,即省钱又省力。
我还知道了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为45°时物体滚得最远。
板书设计
怎样滚得远
30°
45°
60°
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角时物体滚得最远。
作业布置
找找生活中还有运用了斜坡的原理的例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七课时
《怎样滚得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经历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比较远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与地面所成夹角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2.仔细观察,说说图中是怎样把油桶写下来的?怎样把砍伐的木头运下山的呢?
我发现:利用木板的(
)和山的(
)来运东西,即省钱又省力。
3.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呢?
我发现:这些都是(
)的物体。
探究新知
1.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我认为:斜面的(
)、斜面的(
)、斜面的(
)程度、地面的(
)程度等都会影响物体滚动的距离。
2.斜坡与地面成多少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呢?
我认为: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
)°之间。
3.到底多少度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1)实验步骤:
(2)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求出它们的(
)。
4.为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理的分工。
(1)每6人一小组,做好小组人员的分工:搭木板、量角度、放物体、量距离、记录数据、计算。
(2)搭一搭:用30—50厘米的木板打出一个与地面成30°的斜坡。
(3)滚一滚:把圆柱形物体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滑落。
(4)量一量:从木板底部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5.实验
(1)实验任务:大家合作,边试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45°、60°、90°。
(2)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1:斜面与地面成30°
实验记录2:实验记录:斜面与地面成45°
实验记录3:实验记录:斜面与地面成60°
各小组自己选择一个角度试一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6.将每次测量的平均数填入下表。
7.比较每次求得的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斜面与地面成30°角时,角度太(
),或斜面与地面成90°角时,角度过(
),物体滚得(
),但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为45°时物体滚得最(
)。
8.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斜坡与地面的角度(
),物体滚的距离也(
)。
(2)做几次同样的实验,再求(
),得到的结论更(
)。
(3)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
)。
三、随堂检测
1.填一填。
(1)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35°
(2)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50°
(3)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70°
(4)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85°
从上表中可知:斜面与地面成(
)°时,圆柱体滚动的越远。
2.斜面与地面大约成(
)角时,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得远一些。
A.21°
B.44°
C.88°
3.一个圆柱体从下面三个等高的斜坡上滚下来,在(
)斜坡上滚得最远。
4.斜面与地面大约成(
)角时,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得最近。
A.30°
B.45°
C.90°
【答案】
1.(1)136
(2)144
(3)117
(4)5
50
2.B
3.A
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