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溶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实验室现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B.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C.称量前游码未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氯化钠
D.搅拌后,氯化钠充分溶解,玻璃棒带出少许溶液
3.图所示为一瓶喝剩的汽水,下列对剩余的汽水描述正确的是( )
A.瓶内上部没有二氧化碳气休存在
B.打开瓶盖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剩余汽水一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C.如果置于冰箱中一段时间,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将更少
D.打开瓶盖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剩余汽水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4.固体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其中烧杯②中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操作Ⅱ一定是降温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6.某温度时,物质X的饱和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气体
B.该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该温度时X的溶解度为50g
D.降低温度一定能析出晶体X
7.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氢氧化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9.如图,集气瓶中插着试管和导管,集气瓶中有少量水,在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导管中水位会上升( )
A.肥皂粉
B.食盐
C.氢氧化钠固体
D.硝酸铵
10.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时甲乙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1.如图,20℃时对一定量的甲的水溶液进行连续恒温蒸发。以下是对图解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b、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d中n的值为10
C.由图可知b、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D.对图中的a溶液进行适当降温或者添加一定量的溶质都一定可以使之达到饱和
12.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
A.溶液质量是230g
B.溶质质量是50g
C.溶剂质量是170g
D.溶质质量是45g
13.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t℃时,A的溶解度可能为50克
C.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D.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14.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A.B.C.
D.
15.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6.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未溶解NaCl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68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
NaCl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7.下列有关溶液及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如图所示②③中溶液的溶质溶解度一定相同
C.在②中继续加入蔗糖,蔗糖还能继续溶解
D.在②中继续加入食盐,食盐还能继续溶解
18.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0.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1
18
25
32
剩余NaCl的质量/g
0
0
7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B.第四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第二组大
C.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溶质
D.实验中只有第一组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21.水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食盐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的______(选填“越多”“越少”或“不变”)。
22.一定温度下,向100克的水中加入50克氯化钾晶体,充分溶解,如图1所示。
(1)图1中的溶液为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往图1的溶液中继续添加50克的水,晶体充分溶解后得到图2的溶液。请列式计算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如图,向烧杯中加水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
23.下表是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钠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纯碱溶解度()
7.1
12.5
21.5
39.2
48.9
47.5
请结合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范围在___________,氯化钠和纯碱的溶解度大小有可能相等;
(2)20℃时,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请解释盐碱湖地带农民捞纯碱的时间选择冬天的原因: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小试管和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
(2)形管中液面___________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5.硝酸钠在0℃时溶解度为73.8g,若将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200g升温到100℃需加入122.2g硝酸钠晶体,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6.小科在室温为32℃的条件下,利用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取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___。(填烧杯序号)
(2)已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______。
A.所用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加入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27.下表示食盐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克
食盐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解度/克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食盐和硝酸钾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
(3)60℃时,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三、探究题
28.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配制的流程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4)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若不小心将配制好的溶液溅到外面一些,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溶解时讲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板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6)小柯同学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如图所示,请在空白标签上填写正确内容: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9.现有6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1)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
(2)若采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应加入多少克固体氯化钠?
30.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该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
浓硫酸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2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其中含溶质___________克。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克这种浓硫酸和多少毫升水___________?
31.近日,家住市区某小区的小明因发烧,出现皮疹等症状,被确诊为“登革热”。疾控部门指导辖区政府对其住房的400米范围内进行灭蚊工作。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作超低容量喷雾。疾控部门所用的药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
马拉硫磷()1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70%
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
330.35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瓶1000毫升的马拉硫磷消毒液中含溶质马拉硫磷多少克?
(2)疾控部门同志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35%的马拉硫磷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马拉硫磷消毒液多少千克?
3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求: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离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2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克,
其中含溶质硫酸______克。
(2)若将这2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和多少毫升水?
33.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C):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3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1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很多溶液带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等,故B错误
C、因为未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错误
D、因为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A错误。
B、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C、称量前游码未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氯化钠,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D、搅拌后,氯化钠充分溶解,玻璃棒带出少许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瓶内上部没有液体的地方会有二氧化碳存在,故说法错误。
B、喝剩的汽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减小,但剩余饮料一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如果置于冰箱中一段时间,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不会减少,故说法错误。
D、打开瓶盖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减小,但剩余饮料一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0℃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12.6g,则150g水中最多溶解M的质量为:=18.9g,故加入15.9gM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A选项错误;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B选项错误;
C、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60℃是M的溶解度是25.0g,其溶质质量分数为,温度高于60℃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C选项正确;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含有溶质是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8.2g﹣20.0g=18.2g<20.0g,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烧杯②中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则烧杯①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等,选项错误;
B、如果操作I是降低温度使烧杯②中的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都不变,则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操作I不是降低温度,则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选项正确;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选项错误;
D、如果操作II是恒温蒸发溶剂,即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则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操作II是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则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选项错误,故选B。
6.C
【详解】
A、由图无法判断X一定是气体,X还可能是固体,选项错误;
B、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不一定都呈无色,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该温度下,15gX溶于3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50gX溶于100g水中也能形成饱和溶液,即该温度时X的溶解度为50g,选项正确;
D、由图不能判断X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所以降低温度不一定能析出晶体X,选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溶液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A错误。
B、加入6g氢氧化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B错误。
C、把溶剂蒸发掉30g,溶液的质量为:60g-30g=30g,则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g
故C正确。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故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液体温度升高。
【详解】
A、温度升高时,乙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未溶解的乙会继续溶解,固体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
B、根据图中溶解度表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温度升高时,乙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未溶解的乙会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C正确。
D、温度升高时,甲的溶解度变小,,溶质质量变小,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A、肥皂粉溶于水不放热也不吸热,导管中水位不会出现变化,故A错误。
B、食盐溶于水不放热也不吸热,导管中水位不会出现变化,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能使导管中水位上升,故C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导管中水位下降,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甲和丙一定饱和,乙可能恰好饱和,故A正确。
B、溶剂的量一样多,从图示可以看出,乙溶液中溶质最多,则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溶剂的量一样多,从图示可以看出,甲的固体剩余最多,三种溶液中浓度最小,乙没有剩余,浓度最大,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错误,因为甲、乙、丙不知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
故选A。
11.C
【分析】
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详解】
A、其中a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c、d中均有固体残留,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a、b、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A错误。
B、由bc可知,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6g-1g=5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也析出5g晶体,则n=6+5=11,故B错误。
C、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可知5g晶体刚好能使10g水达到饱和,b、c、d溶液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为,故C正确。
D、不能确定甲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所以对图中的a溶液进行适当不一定能使其达到饱和,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t℃时原NaNO3溶液中m(NaNO3)=200g×10%=20g,m溶剂=200g×90%=180g。设溶液达到饱和时,需加入NaNO3的质量为x,=,解得x=25g。此时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25g=45g,溶剂的质量仍为180g,溶液总质量为225g。
故选D。
13.B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在室温下,溶液①溶质已经全部溶解,并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在t℃时,10g物质A全部溶解到20g水中,但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在t℃时,A的溶解度可能为50克,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溶液③是在t℃时,10g物质A全部溶解到20g水中;溶液④是由t℃冷却到室温时,由溶液②可知会有晶体析出的,故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分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详解】
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
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
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15.A
【分析】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及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饱和溶液中加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分析。
【详解】
A、
实验二甲乙两溶液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乙溶液是向饱和溶液中加氯化钠溶质,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二中甲溶液是向饱和溶液中加水,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
实验二后,甲溶液加水溶质质量不变,乙溶液加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也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C
【详解】
A、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12g=18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18g+50g=68g,则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2g):50g=9:25,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均有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D
【详解】
A、在温度不同时,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者减小,故A错误。
B、②③中相同质量的溶剂,但是溶解的溶质质量不同,所以溶解度一定不同,故B错误。
C、②中已经有蔗糖不能溶解,说明溶液已经饱和,继续加入蔗糖,不能继续溶解,故C错误。
D、②中已经有蔗糖不能溶解,是蔗糖的饱和溶液,但是还能继续溶解食盐,故D正确。
故选D。
18.B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石灰水溶液即氢氧化钙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溶解度会变小,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取一定量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在a1℃、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20.D
【详解】
A、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g-7g):50g=9:2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第四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第二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因为溶液质量都是68g,溶质质量都是1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0℃时,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饱和,因此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质量,故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饱和,因此实验中只有第一组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②④⑦
越少
【详解】
(1)①菜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后形成乳浊液;
②醋是一种能够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③冰块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后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④白糖是一种易溶性的固体,与水混合后形成溶液;
⑤肥皂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⑥面粉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⑦食盐是一种易溶性的固体,与水混合后形成溶液,即上述物质溶于水后得到溶液的是醋、白糖和食盐,故填②④⑦。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体内的温度高于体外的温度,溶于汽水中的气体在体内从汽水中挥发出来使人打嗝,从而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的越少,故填越少。
22.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钾固体
25%
保持不变
【详解】
(1)由图可知,图1中溶液的底部有氯化钾固体剩余,即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钾,所以溶液为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故填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钾固体。
(2)由图可知,图2中氯化钾完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5%,故填25%。
(3)如图,向烧杯中加水的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水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加,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填保持不变。
23.20℃~30℃
饱和溶液
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冬季气温降低,纯碱的溶解度迅速减小,在盐碱湖中析出大量的纯碱晶体
【详解】
(1)由表可知,当温度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纯碱的溶解度,当温度为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纯碱的溶解度,所以氯化钠和纯碱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在20℃~30℃之间,故填20℃~30℃。
(2)由表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则此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所以20℃时,在50g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只能溶解18g氯化钠,得到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3)由表可知,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冬季气温降低,纯碱的溶解度迅速减小,在盐碱湖中析出大量的纯碱晶体,所以盐碱湖地带农民捞纯碱的时间选择冬天,故填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冬季气温降低,纯碱的溶解度迅速减小,在盐碱湖中析出大量的纯碱晶体。
24.变浑浊
低于
【详解】
(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瓶中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部分氢氧化钙结晶析出,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U型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即a液面低于b液面,故填低于。
25.180.2g
【详解】
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200g中硝酸钾的质量=200g××100%≈85g,其中水的质量=200g?85g=115g,10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00g×≈180.2g,故填180.2g。
26.②③
B
【详解】
(1)由图可知往①烧杯中加入100g
20%KNO3溶液后,烧杯内剩余20gKNO3晶体可知:100g
20%的
KNO3溶液溶解20gKNO3
晶体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③;
(2)A、所用KNO3晶体中混有泥沙,会使得KNO3的实际质量偏小,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水的量变少,溶剂变少,使得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配制过程温度升高,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对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85.5g
20~30℃
210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
(2)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3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也就是100g溶剂中会溶解110g溶质,故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只能溶解110g,溶液的质量是100g+110g=210g。
28.5
CBDEA
D
偏小
无影响
加速溶解
NaCl溶液
5%
【解析】
【分析】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2)配制的流程图如图,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取药品)、B(称量)、D(把氯化钠倒入烧杯中)、E(把水倒入烧杯中)、A(溶解),故填:CBDEA。
(3)A、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氯化钠不足,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左盘中添加氯化钠,不可以调节平衡螺母,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A解析得B错误,不可以向右盘中添加砝码,不符合题意;
C、由A解析得C错误,不可以向左移动游码,不符合题意;
D、由A解析得D正确,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D。
(4)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不小心将配制好的溶液溅到外面一些,溶液的质量分数无影响,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5)溶解时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6)正确内容如下所示:
。
29.(1)设蒸发溶剂水后溶液的质量为x
解得:x=30g
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60g-
30g=
30g
故答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需要蒸发掉30克水。
(2)原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设应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7.5g
故答:若采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应加入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7.5g
【详解】
(1)根据蒸发溶剂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详解见答案。
(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详解见答案。
30.368
360.64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
1000g×19.6%=98%x
x=200g
需要水的质量=1000g-200g=800g
需要水的体积
故需要浓硫酸质量为200g,需要水的体积为800毫升。
【详解】
(1)200mL=200厘米3,这2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m=ρV
=1.84克/厘米3×200厘米3=368g,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368g×98%=360.64g。
(2)解析见答案。
31.(1)840g;(2)15kg
【详解】
解:(1)这瓶1000毫升的马拉硫磷消毒液的质量为
m液=ρV=1.2g/cm3×1000cm3=1200g
这瓶1000毫升的马拉硫磷消毒液中含溶质马拉硫磷质量为
m液=ρV=1.2g/cm3×1000cm3=1200g
(2)设需要这种马拉硫磷消毒液质量为m,根据溶质质量相同,有
解得。
答:(1)这瓶1000毫升的马拉硫磷消毒液中含溶质马拉硫磷1200克;
(2)疾控部门同志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35%的马拉硫磷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马拉硫磷消毒液15kg。
32.(1)200mL=200厘米3,m=ρV,这2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1.84克/厘米3×200厘米3=368g.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368g×98%=360.64g。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将这2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
1000g×19.6%=x×98%,
x=200g;
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需要水的质量=1000g-200g=800g,
所需数的体积。
【详解】
解析见答案。
33.见解析。
【分析】
(1)根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计算重力即可。
(2)由表可知,得出溶液的密度即可根据表格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通过浮力计算液体密度即可。
(3)物体由漂浮变为悬浮,溶液密度减小,根据沉浮条件可知,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可以知道液体的密度,然后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列方程即可。
【详解】
(1)[1]因为物体漂浮所以
F浮=G物=ρVg=1.30g/cm3×300cm3×10N/kg=3.9N。
(2)[2]因为F浮=ρ液gV排
所以
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3)[3]物块A全浸,则
ρ液=ρ物=1.30g/cm3
查表可知
p%=40%
1kg×60%=(1kg+m)×40%
解得
m=0.5k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