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37--39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儿童认知规律,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后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己探索、感悟、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运用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同时,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两段学习。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且在第三册中已经熟练背诵了7--9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只是数目大了些,因此,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为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做好认知上的准备。
四、设计理念
首先,教师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初步抽象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第三,加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求商的练习,将计算和活动、游戏、竞赛结合在一起,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类推能力,让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除法。
七、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复旧引新。
1.让学生背诵7、8、9的乘法口诀。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3.补充口诀
4.24÷6=4
你是怎样算商的?
生想
(四六二十四,商是四。也就是说算除法想乘法,口诀是几商是几。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师:对,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不错,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独立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信心学会吗?板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活动:
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
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二(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教室。瞧,他们在干什么呢?
2.探究体验:师:请同学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你们还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2.利用主题图提供的第一组信息,引出除数是8的除法。让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56÷8=
3.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用口诀计算56÷8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求商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口诀:七八五十六
5.变换条件,将“挂成8行”改成“挂成7行”,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除数是7的除法。(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56÷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只用了这一句口诀,而不想到别的口诀?
生:它们的被除数相同,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也就是说我们利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独立尝试(1)师:(课件6)让我们再来解决一下第二小组的问题,请独立地在课堂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学生做在练习纸上,解决问题,并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点击课件列式计算:49÷7=7,口诀(七)七四十九
(2)师:(课件7)让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第三小组的问题,
点击课件列式计算:27÷9=3,口诀(三)九二十七
6.用主题图提供的地2、3组信息,让学生自主计算除数是7、9的算式。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7.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8.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帮二(1)班的同学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二(1)班的同学非常感谢我们,想请我们一起参加他们的游戏,同学们想参加他们的游戏吗?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答对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参加他们的游戏。刚才我们解决这几道除法算式时,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前后同桌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三)实践应用: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完成书上第38页的做一做。
1.小猴摘桃子(课件9)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学生分组比赛。教师适时评价。)
2.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题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3.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投影出示小兔过河采蘑菇的图片(练习十一第2题),教师说明题意,然后3人一组,一人说得数,两人当裁判。
4.小鸟回家(课件11)
师:哎呀,时间不早了,小鸟排练完“六一”的节目它们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小鸟送回家吧。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主题图的引入,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能熟练地口算7、8、9的除法。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总结了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相信今天的学习会为以后的除法奠定更好的基础。乘法和除法它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56÷8=7
56÷7=8
七八五十六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第一,创设具体情景,学生提出问题。上课开始,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情境教学资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引出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创设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单调的练习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形式多样化,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将练习的背景放在小猴爬树摘桃、小兔过河采蘑菇、小猪吹泡泡等童话背景中,使学生将计算和游戏活动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第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以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如:练习十一第7、9、11三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这几个题认识到求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7÷9=3
27÷9=3
三九二十七
七七四十九
49÷7=7
七七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