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地图
2021模拟题
一、单选题
(2021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某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周边地区开展“古村落形成与保护”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经调查发现,形成时期不同,古村落的选址和规模差异显著。明清时期,晋商崛起,部分村民外出从商,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梁坡底及其周边古村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调查发现历史时期古村落在布局上先山麓后河谷演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耕种方便
B.水源充足
C.人口增长
D.环境优美
2.明清时期村民外出从商最可能反映了当地当时(
)
A.自然灾害多发
B.居住条件恶劣
C.文化交流盛行
D.人地矛盾尖锐
(2021年广东深圳市龙岗区高三一模)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山谷风势力较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其它聚落相比,M聚落规模较大,主要原因是M聚落(
)
A.邻近河流分布
B.对外联系便利
C.地形低缓平坦
D.自然灾害较少
5.在该区域能够看到的植被类型是(
)
A.山地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山地高寒草甸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2021年广东高三3月模拟)我国西南某古村落受滇南某干热河谷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该村落民居墙体多为夯土垒成,墙壁厚度约800mm,以两层为主,平顶,开窗小,楼距与楼高的比值接近0.2.下图示意该村落周边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村落民居楼距与楼高的比值小,最大的好处是(
)
A.隔热遮阳
B.挡雨遮风
C.节约耕地
D.便于联系
7.推测该村落民居巷道走向是(
)
A.东北一西南
B.西北一东南
C.南北
D.东西
(2021年广东高三模拟)云顶天池是位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山顶湖泊(见图),该湖水位常年保持稳定,当地有"久旱不涸,久雨不涝"之说。湖泊周围山坡植被繁茂且分布着大量有孔隙的喷出岩岩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按照湖泊成因,云顶天池可能属于(
)
A.构造湖
B.冰川湖
C.岩溶湖
D.火山湖
9.云顶天池旱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河流水
D.冰川用融水
10.图中最高点与湖面的高差最大可达(
)
A.18米
B.23米
C.30米
D.35米
(2021年广东汕头市高三一模)
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南岗千年瑶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瑶寨,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有几十户,百多人居住。现保留有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史料记载,南岗瑶族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洞庭湖以北迁来。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为适应当地环境,推测大部分古宅的大门朝向为(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12.不属于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山洪
B.易守难攻
C.寒潮少见
D.耕地众多
13.南岗千年瑶寨能较为完好的保留至今的原因不包括(
)
A.远离都市
B.交通闭塞
C.政策保护
D.丰衣足食
二、综合题
14.(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冰碛垄,在冰碛垄与现代冰川之间积水形成的湖泊。申姆错(下图所示)属于冰碛湖,部分冰碛垄未固结,由松散破碎冰碛物构成,湖水体积约8000万m3,由于现代冰川退缩,申姆错面积仍在增长。
(1)描述申姆错及周边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测近年申姆错面积扩大的原因。
(3)研究显示,申姆错存在溃决的可能性,请说明理由。
15.(2021年广东高三二模)[海洋地理]
海山是地球上研究程度最低的主要地貌单元之一,数以万计的海山遍布于各大洋盆地内。维嘉海山地处太平洋板块最古老的海床之上,为大型平顶海山,山顶在底流堆积下形成沉积盖层。下图示意维嘉海山顶部沉积盖层厚度分布。
说出维嘉海山顶部沉积盖层厚度空间差异并作出合理解释。
16.(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的海陆分布态势受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台湾海峡在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局部存在隆起。距今7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当时台湾海峡部分出露海平面,发育有古河流、森林;海平面较低时,“东山陆桥”(福建东山岛—台湾浅滩—澎湖列岛—台南海底隆起)连通大陆和台湾岛。进入全新世,气候渐暖,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年前后,台湾海峡最终被淹没于海底。下图示意台湾岛周边等深线分布及东山陆桥位置。
(1)据图说明台湾岛东西两侧近岸海域的水深差异。
(2)从地质运动的角度,简述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
(3)在台湾岛上发现有原本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古菱齿象化石,推测冰期时古菱齿象迁徙至台湾岛的地理原因。
(4)有研究认为,无论是东山陆桥时期,还是台湾海峡形成之后,澎湖东北水道都在加深。试做出合理解释。
17.(2021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是我国西南出入东南亚的门户,地理位置独特。西部高山峻岭,交通落后,是我国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东部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发干旱。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为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海拔2416米。该地风景秀美,气候资源丰富,多年前引种的青苹果色美、味甜、价高,已发展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云南西部三江并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流经云南境内最长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水能梯级开发正有序进行。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图。
(1)说明云南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影响。
(2)简析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3)推测云南干旱东重西轻的原因。
(4)评价澜沧江梯级开发对澜沧江国际航运的有利影响。专题01
地图
2021模拟题
一、单选题
(2021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某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周边地区开展“古村落形成与保护”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经调查发现,形成时期不同,古村落的选址和规模差异显著。明清时期,晋商崛起,部分村民外出从商,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梁坡底及其周边古村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调查发现历史时期古村落在布局上先山麓后河谷演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耕种方便
B.水源充足
C.人口增长
D.环境优美
2.明清时期村民外出从商最可能反映了当地当时(
)
A.自然灾害多发
B.居住条件恶劣
C.文化交流盛行
D.人地矛盾尖锐
【答案】1.C
2.B
【解析】1.一开始,古村落布局在山麓、河谷阶地,地形比较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临近河流,水资源较充足,洪涝较少。但是人口的不断扩张,经济的发展,导致聚落形态不断沿着河流增大,C正确。耕种方便、水源充足和环境优美不是根本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人口的不断扩张,经济的发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居住条件不断变得恶劣,迫使明清时期部分村民外出从商,B正确。跟自然灾害、文化交流和人地矛盾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年广东深圳市龙岗区高三一模)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山谷风势力较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其它聚落相比,M聚落规模较大,主要原因是M聚落(
)
A.邻近河流分布
B.对外联系便利
C.地形低缓平坦
D.自然灾害较少
5.在该区域能够看到的植被类型是(
)
A.山地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山地高寒草甸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3.A
4.C
5.D
【解析】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地处山谷部位,且等高线最为密集,坡度变化大,山坡与山谷温差大,因此山谷风势力较强,A正确。乙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山谷风势力较弱,B错误。丙处地处山脊部位,山谷风不明显,C错误。丁处地处山谷,但是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山谷风势力较弱,D错误。故选A。
4.与其他聚落相比,M聚落所处位置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形较为开阔,有利于聚落发展,因此聚落规模最大,C正确。临近有河流分布,但不是聚落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不能确定M聚落对外联系便利;自然灾害较少也不是聚落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5.由材料知,该地地处我国南方,但海拔较高,为2000多米,气温较低,其植被类型应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D正确。山地针叶林、山地高寒草甸分布海拔应该更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ABC错误。故选D。
(2021年广东高三3月模拟)我国西南某古村落受滇南某干热河谷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该村落民居墙体多为夯土垒成,墙壁厚度约800mm,以两层为主,平顶,开窗小,楼距与楼高的比值接近0.2.下图示意该村落周边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村落民居楼距与楼高的比值小,最大的好处是(
)
A.隔热遮阳
B.挡雨遮风
C.节约耕地
D.便于联系
7.推测该村落民居巷道走向是(
)
A.东北一西南
B.西北一东南
C.南北
D.东西
【答案】6.A
7.B
【解析】6.由于该村落地处西南受干热河谷的影响,晴天多,光照强。所以该村落居民楼距与楼高的比值较小是为了拉近距离,相互隔热遮阳,减少受到干热河谷的影响,所以BCD错误,答案选A。
7.该村落民居巷道的走向应当与等高线相平行,这样有利于巷道的建设(减少施工难度)以及人们的行走(坡度较小,方便出行),所以该村落民居巷道应该为西北东南走向,所以ACD错误,答案选B。
(2021年广东高三模拟)云顶天池是位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山顶湖泊(见图),该湖水位常年保持稳定,当地有"久旱不涸,久雨不涝"之说。湖泊周围山坡植被繁茂且分布着大量有孔隙的喷出岩岩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按照湖泊成因,云顶天池可能属于(
)
A.构造湖
B.冰川湖
C.岩溶湖
D.火山湖
9.云顶天池旱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河流水
D.冰川用融水
10.图中最高点与湖面的高差最大可达(
)
A.18米
B.23米
C.30米
D.35米
【答案】8.D
9.A
10.C
【解析】8.湖泊周围分布有大量有孔隙的喷出岩,说明此湖泊曾经经历过岩浆喷发成为火山湖,D正确。构造湖是地面发生断裂,沿断裂方向出现坳陷,坳陷处逐渐储水,形成湖泊,材料中反映不出,A错误。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材料中反映不出,B错误。岩溶湖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从材料中反映不出该地石灰岩广布,C错误。故选D。
9.湖泊无河注入,也无河道外泄,旱季降水稀少,然后再联系周围坡地植被繁茂,涵养水源,旱季湖水水位低,便于地下水汇入,A正确,BC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高山上无冰川,D错误。故选A。
10.图中最高点为东南部山峰1063米,湖面海拔1030~1040米,因此,高差范围23~33米。所以选C。
(2021年广东汕头市高三一模)
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南岗千年瑶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瑶寨,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有几十户,百多人居住。现保留有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史料记载,南岗瑶族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洞庭湖以北迁来。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为适应当地环境,推测大部分古宅的大门朝向为(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12.不属于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山洪
B.易守难攻
C.寒潮少见
D.耕地众多
13.南岗千年瑶寨能较为完好的保留至今的原因不包括(
)
A.远离都市
B.交通闭塞
C.政策保护
D.丰衣足食
【答案】11.B
12.D
13.D
【解析】11.广东省冬季盛行西北风,瑶寨所处地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为减轻冬季风的影响,大门应朝向东南。图中东南地势较低,大门朝东南开便于人们出行。选B。
12.图中瑶寨位于海拔800米-850米的山坡上,因此耕地面积有限,D错误。图中瑶寨位于山地东南坡,其东南侧为河谷,瑶寨位于河谷旁边的高地上,可以防止山洪;同时易守难攻;其西北侧有山地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因此寒潮少见,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原因,故选D。
13.远离都市、交通闭塞使南岗千年瑶寨受现代文明冲击小;政策保护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A、B、C有利于古寨的保护;丰衣足食体现的是生活水平,与古寨的保护无关。故选D。
二、综合题
14.(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冰碛垄,在冰碛垄与现代冰川之间积水形成的湖泊。申姆错(下图所示)属于冰碛湖,部分冰碛垄未固结,由松散破碎冰碛物构成,湖水体积约8000万m3,由于现代冰川退缩,申姆错面积仍在增长。
(1)描述申姆错及周边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测近年申姆错面积扩大的原因。
(3)研究显示,申姆错存在溃决的可能性,请说明理由。
【答案】(1)南高北低(东、西、南部高,北部低);依据:冰川位于湖泊南侧,湖泊北侧湖水外流。
(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湖区空间增大;冰川融水及流域降水增加,湖区水量增加,水位上升。
(3)湖泊储水量较大(对湖坝压力大);湖泊水量仍在增加,水位不断上升;湖坝(冰碛垄)未固结,土石较松散;突发性灾害(如暴雨等气象灾害或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易促发湖水溃决。
【解析】(1)据右图等高线数值及等高线走向分析,等高线数值向北递减,且“在冰碛垄与现代冰川之间积水形成的湖泊”,由于现代冰川位于海拔高处,申姆错及周边区域的地势特征应该是南高北低,湖泊一般海拔低于湖泊周边,湖泊北侧湖水外流,因此东、西、南部高,北部低。
(2)“由于现代冰川退缩,申姆错面积仍在增长”,据此推测现代冰川退缩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加,湖区空间增大;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域降水可能增加,导致湖区水量增加,湖水位上升,申姆错面积扩大。
(3)据“部分冰碛垄未固结,由松散破碎冰碛物构成”分析,申姆错溃决的原因在于湖坝(冰碛垄)未固结,土石较松散,易被冲垮;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近年申姆错面积扩大,冰川融化,湖泊储水量较大,对湖坝压力大;冰川融水及流域降水增加,湖泊水量仍在增加,水位不断上升;受季风影响,靠近地震带,突发性灾害(如暴雨等气象灾害或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易促发湖水溃决。
15.(2021年广东高三二模)[海洋地理]
海山是地球上研究程度最低的主要地貌单元之一,数以万计的海山遍布于各大洋盆地内。维嘉海山地处太平洋板块最古老的海床之上,为大型平顶海山,山顶在底流堆积下形成沉积盖层。下图示意维嘉海山顶部沉积盖层厚度分布。
说出维嘉海山顶部沉积盖层厚度空间差异并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空间差异:中心厚、边缘薄。
形成原因:大型平顶海山中心区域地势平坦,受底流冲剧作用弱、以沉积为主,形成较厚沉积物;而海山边缘地处转折部位,受底流冲剧作用强,沉积物难以堆积。
【解析】由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等沉积盖层厚度线是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所以维嘉海山顶部沉积盖层厚度中心厚、边缘薄。成因:由材料信息“维嘉海山地处太平洋板块最古老的海床之上,为大型平顶海山,山顶在底流堆积下形成沉积盖层”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大型平顶海山中心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山顶在底流作用下,侵蚀作用弱而堆积作用强,从而形成沉积物的厚度较大;而海山边缘地带,受底流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难以堆积沉积物,所以沉积物的厚度较小。
16.(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的海陆分布态势受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台湾海峡在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局部存在隆起。距今7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当时台湾海峡部分出露海平面,发育有古河流、森林;海平面较低时,“东山陆桥”(福建东山岛—台湾浅滩—澎湖列岛—台南海底隆起)连通大陆和台湾岛。进入全新世,气候渐暖,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年前后,台湾海峡最终被淹没于海底。下图示意台湾岛周边等深线分布及东山陆桥位置。
(1)据图说明台湾岛东西两侧近岸海域的水深差异。
(2)从地质运动的角度,简述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
(3)在台湾岛上发现有原本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古菱齿象化石,推测冰期时古菱齿象迁徙至台湾岛的地理原因。
(4)有研究认为,无论是东山陆桥时期,还是台湾海峡形成之后,澎湖东北水道都在加深。试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东侧近岸海域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水深较深且变化大;西侧近岸海域等深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水深较浅且变化较小。
(2)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台湾海峡所处地带整体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最终形成海峡。
(3)冰期时,淮河流域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食物较少;台湾岛纬度较低,水热较充足,食物较多;海平面下降,东山陆桥出露海平面,连通海峡两岸。
(4)东山陆桥时期:陆地淡水汇聚形成的河流经澎湖东北水道一带注入南海,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澎湖东北水道不断加深。海峡形成之后:该地区有较强洋流流经,水流速度较快(海水侵蚀强),侵蚀海底,导致澎湖东北水道变深。
【解析】(1)水深状况需要依据等深线数值及分布疏密判断,东侧近岸海域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水深较深且变化大;西侧近岸海域等深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水深较浅且变化较小。
(2)材料显示台湾海峡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可知该区域经历了地壳断裂下沉运动;结合该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可得出台湾海峡地区地壳断裂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成为海峡。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由于气候逐渐变冷,喜暖的古菱齿象从淮河流域向南迁徙;此时“东山陆桥”连通了海峡两侧的陆地,便利的地形和温湿的气候(植被生长好,有食物来源)为古菱齿象进入台湾岛提供了条件。
(4)依据台湾海峡海底整体上北高南低,可推知东山陆桥时期,陆地上的河流汇流至澎湖东北的沟槽,然后注入南海海域,考查流水对沟谷的侵蚀作用;海峡形成之后,该地海水整体深度较浅,此时考虑洋流(黑潮分支)经过澎湖东北水道,继续侵蚀、搬运此处的海底沉积物,导致澎湖东北水道继续加深。
17.(2021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是我国西南出入东南亚的门户,地理位置独特。西部高山峻岭,交通落后,是我国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东部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发干旱。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为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海拔2416米。该地风景秀美,气候资源丰富,多年前引种的青苹果色美、味甜、价高,已发展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云南西部三江并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流经云南境内最长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水能梯级开发正有序进行。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图。
(1)说明云南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影响。
(2)简析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3)推测云南干旱东重西轻的原因。
(4)评价澜沧江梯级开发对澜沧江国际航运的有利影响。
【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大;交通线路数量少,交通线路密度小。
(2)北部、西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入侵,冬无严寒;海拔较高,夏无酷暑;位于丽江坝子中部,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为古城提供水源。
(3)云南西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高原地势相对平缓,城市、人口密集,干旱影响大(西部山高谷深,城镇、人口稀少,干旱影响较小);东部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难以保存,加剧水旱。
(4)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延长通航里程,提高航行安全性;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延长适航时间;通过水坝调水减少下游航道淤积。
【解析】(1)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较为崎岖,地势起伏大。受山地、高原等地形的影响,云南省交通线较为稀疏,且数量少。
(2)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较为凉爽,冬季由于北部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较为温暖,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同时丽江古城位于山间盆地之中,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丽江古城靠近玉龙雪山,雪山融水为丽江古城给提供充足水源。
(3)云南干旱东重西轻,主要是因为云南省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对云南省西部影响更加明显,使得云南省降水西部多,东部少,其次,云南省东部喀斯特地貌比西部更为明显,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再加上云南省东部地区人口城市相对集中,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西部则以山地为主,人口稀疏。综上,云南干旱东重西轻。
(4)澜沧江属于国际性河流,流出国后较湄公河,澜沧江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梯级开发可使水位上升,延长通航里程,改善航运条件,水库大坝的建设还能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使下游河段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可通航时间增加,同时水库大坝拦截河流泥沙,可减轻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利于下游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