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认识平移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典型实例,初步感知平移,能根据平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移一移,用学具模型画图等感受图形的平移。
3.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通过平移现象,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移一移、用学具模型画图等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
学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里,除了有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外,还有很多的游乐项目。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
你看到了哪些游乐项目?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学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学生说分类理由。
教师小结: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观光梯、高空缆车、小火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关于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认识平移现象。
(1)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
课件动态呈现观光电梯、观览车和推拉窗。
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势表示。
生:观光梯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高空缆车是沿着左右方向做移动的;推拉门是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的路线移动的,物体的方向不发生变化。
生2:物体的大小也没有变,还是同样大小。
(2)理解平移。
师:像缆车、观光梯、推拉门这样的运动现象,无论是左右方向的移动,还是上下方向的移动,物体的方向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平移。
(3)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由小精灵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生展示;如电梯的升降、滑滑梯上小朋友的移动……都是平移。
师:平移有这样的特征: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2.移一移,模拟、判断平移。
(1)亲身体验平移现象。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生起立,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师: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师: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移一移。
课件出示例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2)分析题意,先观察,再判断。
师:要知道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先要根据平移的特征去判断,平移时,可以一次平移,也可以两次平移……
小组合作:给每座小房子编号后,先观察,再交流。
汇报展示评价。
师:你认为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你是怎样想的?哪几座小房子通过平移不能相互重合?为什么?
生:从左往右看,把小房子房顶都朝上的三座房子分别编号是①②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比如:图①可以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或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到图③的位置与图③重合;图①可以先向上平移,再向右平移或先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到图②的位置与图②重合。
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房子说说它们经过怎样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教师小结: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相互重合,关键是要根据平移的特征来判断:一是运动的路线是一条直线,可以是左右方向的,也可以是上下方向的,还可以是斜着方向的;二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三、巩固新知
1.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由汽车图形的模型的平移画出一排小汽车。
完成后汇报并展示,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4题。
引导学生以小红鱼的大小和所作位置、方向作为标准,找到能与小红鱼重合的小鱼。
3.完成练习七第5、6题。
第5题,引导学生先以谁为标准去观察,再进行判断。
第6题,这是一个组合图形,增加了干扰信息,不能分辨正方形在运动中是否改变了方向。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做出判断。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课堂你感兴趣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小组内谈谈你最感兴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