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辨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在观察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轴对称图形卡片、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感知轴对称图形
教学例1。
教师剪纸,感知左右重合。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把剪刀和一张卡纸。我能用它们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把卡纸对折剪出一件小衣服。)
师:你知道老师剪出的这件小衣服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1:老师是对折剪的。
生2:它的左右两边一样。
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两边是不是真的一样。将图形对折,看前面,能看到另一面吗?反过来这面呢?这两边哪一边也不多哪一边也不少,这就说明这两边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说这两边是对称的。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它“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轴对称图形的世界,来认识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剪一剪,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也想来剪一剪。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机会,让你们也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三种剪纸对象,你最喜欢哪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1)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来剪。
(2)讨论剪纸方法:剪的时候要把卡纸对折。
(3)小组内检验一下,看看组员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动态展示剪纸过程。
师:同学们,虽然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对折后剪出来的。
生2:它们都有折痕。
师:这条折痕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生:直直的线。
师:对,那么这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直的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观察,明确轴对称图形概念。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脸谱和树叶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是。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观察的方法判断的,虽然这个方法非常快,也很直观,但不见得特别准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验证?
生:对折的方法验证。
师:那我们就动手验证一下吧。
(1)学生对折验证。
(2)课件动态演示对折过程验证。
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好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正方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所说的轴对称图形,一般都是指平面图形。
生2:房子是轴对称图形。
师:像房子这样的物体,是立体的,所以我们只能说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而不能说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3:乒乓球拍的面是轴对称图形。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练习七第1题图片,让学生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理由。
2.课件出示练习七第2题数字。让学生观察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
师:什么是对称?
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不仅是左右对称,还可以是上下对称,还能是斜着对称。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在你的小组内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