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7-19 09: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
1.(2012年盐城)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下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B)
A.空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 D.温度
2.(2012年泰安)下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3.(2012年泰安)下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探究的环境条件是(C)
罐头瓶 实验材料 处理 环境
①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② 干燥的棉花+干燥度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4.(2012年潍坊)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5.(2012年潍坊)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条件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
编号 处理方法 培养温度 现象结果
① 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浑浊
② 接种细菌、上面覆盖醋酸 40℃ 全部表面清晰
③ 接种细菌 0℃ 全部表面清晰
④ 无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清晰
⑤ 接种细菌,上面盖上吸有抗生素的纸片 40℃ 纸片周围清晰,其余表面浑浊
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D)
A.编号①和编号② B.编号①和编号③
C. 编号①和编号④ D.编号②和编号⑤
6.(2012年东营)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C)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7.(2012年枣庄)下表是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置5号瓶,对5号瓶的处理是(A)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处理方式 洒入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散入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A.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1号瓶相同
B. 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2号瓶相同
C. 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3号瓶相同
D. 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4号瓶相同
8.(2012年淄博)科学家从对大量化石的研究中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采用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D)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9.(2012年滨州)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即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数目并记录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场所 光下 光下 光下 光下 黑暗处
温度 25℃ 25℃ 0℃ 25℃ 25℃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水淹没种子 潮湿
种子发芽情况 19粒 0粒 0粒 0粒 18粒
(1)乙组实验中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适量的水分。
(2)对照甲、丙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对照甲、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不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条件。两装置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种子失去了活性。
(4)本实验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丁、戊两组实验可以形成对照吗?不可以。为什么?变量不唯一(或有光照和温度两个变量)。
10.(2012年聊城)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标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4 碎屑 _______2滴碘液 0℃;10分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2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1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部分变蓝。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2毫升唾液,对照实验是1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实验结论是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注意:生物术语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11.(2012年泸州)实验题:小兰通过新闻得知,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成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恐怖。她想,含铬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假设:略
(2)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铬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 适量的清水 ,作为甲培养皿的 对照 组。
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偶然性 。
③置于30℃和有充足 空气 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填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 2 组,取其平均值为为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甲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98%。
(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含铬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 。
12.(2012年泰安)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度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度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水温。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禁 烧杯③④组,试说明烧杯①②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或③④变量不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3.(2012年潍坊)某同学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食,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
(2)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形似,原因是防止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③组家蚕为实验对象。
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4)实验过程中,应以桑叶和其他植物的叶子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5)下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上的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D。
(6)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4.(2012年湘潭)某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的条
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 温度(℃) 湿 度 空气 种子数(粒) 发芽率(%)
A 26 潮 湿 充足 50 96
B 5 潮 湿 充足 50 2
C 26 干 燥 充足 5 0
D ——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C装置只有5粒种子,容易产生偶然性;也应该为50粒种子 。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A与C组进行对照实验。
(3)用A、B两组作对照时,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4)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实验:26℃、潮湿、无空气、50粒种子(四个内容少写一项不计分)。
(5)在适宜的条件下,A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种子胚被破坏、胚已死亡、种子正在休眠期(答对一个即计分。
15.(2012年湘潭)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镉污染像幽灵一样渗透在我市马家河镇。近几年来有十几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经化验发现,原因为镉中毒。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涉重金属企业的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今年在湘江流域开展了“同心系湘江,共护母亲河”活动,旨在关注湘江重金属污染,助力将湘江建设成为“中国莱茵河”,带动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1)根据所学知识,你推断资料中的村民所患的是痛痛病。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在马家河镇流域范围内,有许多的工厂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到河水中,河水颜色发黑,并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味。该小组同学决定探究污染的河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实验小组准备了生长状况相同的20只小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水缸中,其中A组中盛有洁净的、未被污染的河水,B组中盛有被污染的河水。将A、B两个水缸放置在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饵料喂食蝌蚪,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
(3)请你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A、B组的蝌蚪都正常生长,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②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发育迟缓、发育过快);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
(4)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有益的工作?
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16.(2012年怀化)樟树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处理情况
① 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② 馒头碎屑+清水 充分搅拌
③ 馒头块+唾液 充分搅拌
④ 馒头碎屑+唾液 不搅拌
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④与①进行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的作用。
(3)在设计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这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没必要。
(4)①处理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试管内液体是否会变蓝?不会。
17.(2012年淄博)请根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装置,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用消毒棉棒在自己漱净得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2)乙图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3)丙图中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用湿棉絮包裹起来的目的是能保证小鱼能正常的呼吸。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
18.(2012年淄博)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些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②在A缸和B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③A缸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B缸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④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A缸 4 7 26 0.7
B缸 5 9 37 1.3
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B缸的作用是对照。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发育有影响。
(3)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择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胰腺切除,其他条件应与A缸相同(填“A”或“B”)。
19.(2012年黄冈)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或唾液的有无、或有无唾液)。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变蓝、不变蓝)。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馒头)有影响吗?(温度是否影响唾液消化淀粉?)。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馒头碎屑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搅拌不充分;试管保温时间不够;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不够;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写出一种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