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文档属性

名称 《“诺曼底”号遇难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9 09: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博望二中 墨圣人
雨 果 简 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小说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雨 果 简 介
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 法兰西举国为他志哀。100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直缅怀这位伟大的法国文化先驱者。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作品简介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 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 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本文的体裁是:
小说(小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
本文的主人公是
哈尔威
你的预习做好了吗
一、读一读,看谁读的又快又好!
弥漫 漆黑 幽灵 船舷 窟窿
酣睡 蓦地 肇祸 舰桥 勉强
屹立 巍然 猝然 须臾 穿梭
湍急 螺旋桨 你推我搡
二、辨一辨,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湍急——揣摩——踹开——瑞雪——端正
履行——屡屡——覆盖
猝然——纯粹
蓦地——羡慕
三、解释下列词语
1、弥漫:
2、巍然:
3、一刹那:
4、小心翼翼:
5、势不可当:
6、井然有序:
7、相提并论:
8、失魂落魄:
9、惊慌失措:
10、镇定自若:
(烟雾、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满,遍。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
极短的时间,瞬间。
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井,形容整齐。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怎样才好。
遇到紧张的情况不慌不乱。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故事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5) “诺曼底”号雾夜航海。
(6—9) “诺曼底”号被撞。
(10—46)写哈尔威船长果断勇敢指挥救人。
(47—50)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开端 (1------5) 雾海航行
二、发展 (6------9) 猝发海难
三、高潮 (10----46) 紧急施救
四、结局 (47----50) 以身殉职
扫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 “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果敢的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怎样的?
夜晚 大海上夜色正浓 薄雾弥漫
夜晚,雾站重,能见度低,全速前进的“玛了丽”号 撞上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在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震荡可怕极了,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汹涌灌上来,无封船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站在指挥台上指挥领导大家,面对惊慌失措的 众人, 镇定从容考虑周全:放救生艇,妇女小孩先下,控 制混乱局面, 争取宝贵时间,让60人都得救了。
60人得救; 船沉; 船长殉职。
仔细阅读故事开端部分(1—5)思考:
1、诺曼底号能安全航行的因素有哪些?
2、诺曼底号可能出危险的因素有哪些?
3、安全因素与危险因素哪方面多?作者这样描述有何作用
(1)“照例”说明航线形式过很多回,很熟悉。
(2)该船是英伦海峡上最漂亮又年轻的大轮船之一。
(3)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
(4)轮船只是“缓缓行驶”。
(1)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周围一片漆黑,船上的桅尖勉强可辨。
安全因素远多于危险因素。这样写造成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强故事性、可读性。
仔细阅读故事的发展部分(6—9)思考:
1、诺曼底号遇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次海难的肇事者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玛丽号在雾夜中载重快速行驶,撞上了诺曼底号。
肇事者是玛丽号,因为:
(1)“冲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速度快)。
(2)负载特别大(500吨小麦),破坏力强。
分析故事高潮部分:
试比较撞船后众人与船长的不同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众人
哈尔威船长
一刹那间——一片混乱
大声吼喝,一定要把60人都救出去
一窝蜂涌上去——失魂落魄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把克莱芒先救出去”
威严、巍然、屹立、镇定自若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这一部分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善于指挥、严于律己、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
分角色朗读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对话的一段语言描写(十六段以后的对话)。
思考问题:
1、这段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极为简洁,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达
分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
叙述交代也极为简洁。
这样描写,与当时的环境相称,符合
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的结局部分,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伟大!
屹立
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诺曼底”号被撞
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
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船上一片混乱
乘客惊恐万状
救援工作井然有序


忠于职守镇定沉着考虑周密忘我无畏
船长


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写月色、浓雾,目的是什么?
2、本文写得精彩感人,作者写发生海难
后紧张而又动人心魄的场面目的是什么?
那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场面?
为海难伏笔
突出了船长在危难情况下沉着果敢
地抢险指挥的悲壮场面。
(齐读“震荡可怕极了”到“失魂落魄”五段文字。
感受船长形象(这是怎样的船长?)
1 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2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
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动作 细心谨慎 遇难不工作是他的责任
语言 果断冷静 按排有序 忠于职守
3 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
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神情 敬业进责 坚定刚强 对轮船大海执著的爱
4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
壮的舍己救人。
议论 将船长英雄形象与卑琐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绽放光彩
人物形象 :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履行做人 之道,沉着果敢,舍己救人的英雄!
生死存亡的关头,有的人自私本性暴露,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顾他人死活。
有的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宁可放弃个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为重。
让我们向英雄的哈尔威船长致敬!
电影院里,一场火灾不幸降临,观众
乱成一片。如果你是电影院工作人员,
你必须在五分钟内指挥观众有序退场。
请把你和观众要说的话写下来,并与
同学交流。(不超过50字)
要点提示: 不要惊慌 保持镇定
不要拥挤 保持 秩序
让老人,儿童和妇女先走
情境体验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