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共计13分
,
)
1.
(2分)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淡雅(yǎ)
?
?烂漫(màn)?
?
瘫痪(huàn)
B.侍弄(sì)?
?
?絮叨(xù)?
?
?
?
翻来覆去(fù)
C.砸碎(zá)?
??捶打(chuí)?
?
?整宿(sù)
D.憔悴(jiāo)?
仿膳(shàn)?
?
诀别(jué)
2.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
B.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有的浓,有的淡。
C.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
(2分)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定能让每个同学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小丽求学时心思沉静,经常举一反三,认真扫清每一个知识障碍,这是他取胜的惯技。
C.有志青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纷纷鼓掌附和,表示赞成。
4.
(2分)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将绿色经济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对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担当。
B.株洲市政府邀请城市圈成员参加项目签约大会,大家共办招商活动,共享发展机遇。
C.“直播销售员”这个职业称谓的正式启用,意味着直播销售行业已进入规范化阶段。
D.动漫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党史故事。
?
5.
(2分)
下面句子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_______________挺拔的,敦实的_______________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_______________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A.:。;
B.!,;
C.:,、
D.!。、
6.
(3分)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账。
②那么,上帝在干什么呢?
③所以,只要努力,就会有合理的回报。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幸运——但是请先确定,你努力拿到了金卡。
④上帝开了一家努力银行。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努力账户,每天往里面存入自己的努力。
⑤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得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
⑥然后,每隔十年,上帝就调出所有的金卡客户,抽一次奖,然后随机把一个巨大的成功分给中奖的那个幸运儿。
A.④②①⑥⑤③
B.④②⑤①③⑥
C.④②⑤①⑥③
D.④②①⑤⑥③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2分
,
)
7.(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连云港,悄然兴起的城市书房为喜欢读书的人24小时亮灯守候,成为新的诗意栖息地。作为一道引人注目的城市文化风景,城市书房,如小舟驶向理想的国度;城市书房,像春风吹开知识的花蕾;城市书房,_______________。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书房吧。
(1)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2)为了帮助大家用好“城市书房”,我校特别开展了“城市书房”使用调查问卷活动。请你为调查问卷设计三个问题。
?
8.(7分)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读书人生美如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好字书写)请用正楷字把“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抄写在田字格中。
(2)(名句仿写)少年正是读书时。有同学搜集到汉代刘向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书犹良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请仿照这句话再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探究)在这次读书活动中,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同学们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拟出了一份调查报告。阅读下面这份表格,写出你的探究发现(至少两点)。
课外读物
中外文学
漫画娱乐
科普
其他
所占比例
30%
42%
12%
16%
阅读时间
半小时左右
1小时左右
两小时
三小时
所占比例
45%
30%
15%
10%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9分
,
)
9.(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幅画
张晓风
①上中学时,我住在台湾南部一座阳光过盛的小城。整个城充满流动的色彩。春天,稻田一直蔓延到马路边,那浓绿,绿得让人凝滞。稻子一旦熟了就更过分,晒稻子可以纷纷晒上柏油路来,骑车经过,仿佛碾过黄金大道。轮到晒辣椒的日子,大路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场”。至于凤凰树,那就更别提了,烈焰腾腾,延烧十里,和这座城里艳红的风凰花相比,其他城市的凤凰只能算是病恹恹的野鸡。
②太绚丽了,少年时的我对色彩竟麻木起来。
③而且,那城充满气味,一块块的甘蔗田是多么甜蜜的城堡啊!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杧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野姜花何必付钱去买呢?那种粗生贱长的玩意儿,随便哪个沟圳旁边不长它一大排?
④然而,我是一个有几分忧郁的小孩。两张双层床,我们四个姐妹挤在十六七平方米大小的屋子里。在拥挤的九口之家里,你还能要求什么?院子倒是大的,高大的橄榄树落下细白的花,像碎雪。橄榄熟时,同学们都可以讨点“酸头”去尝,但我恨那酸,觉得连牙齿都可以酸成齑粉。
⑤渐渐地,我找到一点生活的门道。首先,我为自己的上铺空间取了个名字,叫“桃源居”,这事当然不可以给几个妹妹知道,否则,她们会大惊小怪,捧着肚子笑得东倒西歪。但只要不说,也就万事太平。反正,这是我的辖区,我要叫它“桃源居”,别人又奈我何?
⑥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好像是银行,我弄到一份月历,月历上有一张莫奈的画。我当然也不知这莫奈是何许人也,把Monet用英文念了几次(法文当然是不懂的),觉得怪好听的,何况那画面灰蓝灰蓝的,有光,光却幽柔浮动,跟我住的那座城里晒得人会冒油的太阳截然不同。
⑦欧洲,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那个年代,异地几乎等于月球那么遥不可及。
⑧我去配了一个镜框,把画挂在我那“疆域”只及一块榻榻米的“桃源居”里,心里充满慎重敬谨的感觉,仿佛一下子,我就和这个文明世界挂起钩来。有一幅名画挂在我的墙上,我觉得我的上铺跟妹妹她们的铺位显然不同了,她们的床只是床,而我的,是悬有名画的“艺苑”。
⑨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幅画,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是我唯一拥有的画。莫奈,也成了我那个阶段最急于打探的一个名字。后来,我果真看到他的资料,原来是印象派画家。印象派画家是什么?对三十年前南方小城的中学生来说好像太艰涩,但我已经很满意了,原来我一眼看中的日历画,果真是件好东西呢!
⑩那样灰蓝的画面,现在想来,好像忽然有点懂了,其中灰蓝部分透露出的是无比的沉静安详。但由于灰蓝之外,有那么一点仿佛立刻要抓到而又立刻要逃跑的光,所以画面便有那么些闪闪忽忽像夏夜萤火虫般的光质。东方的绘画美在线条,但对那光,便只好用大片金色去弥补,可惜金色富丽斑斓,像温庭筠的词里所写的“画屏金鹧鸪”。日本人也爱用金色敷抹屏风,但太绚丽的东西,最后总不免落入装饰趣味。一旦沦为装饰,就难免有小气的嫌疑。
?莫奈的光却是天光,十分日常,却又是长长一生中点点滴滴的大惊动,令人想起《创世记》上简明如宣告的句子: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是的,就有了光。当年那个小女孩,只拥有四分之一寝室的灰姑娘,竟因一幅复制的画,忽然拥有了百年前黎明或正午的渊穆光华,拥有了远方的莲池和池中的芬芳。她因挂了一幅画而发展出一片属于美的“势力范围”,她的世界从此变成一个无阻无碍的世界。
?啊!我想今年春天我要去看看莫奈,我要去博物馆向他道一声“谢谢”。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当年把钉子钉入墙壁,为自己挂上第一幅画的感觉。
(1)文章第⑤段所说的“一点生活的门道”,主要指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语句。
那画面灰蓝灰蓝的,有光,光却幽柔浮动,跟我住的那座城里晒得人会冒油的太阳截然不同。
(3)为什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当年把钉子钉入墙壁,为自己挂上第一幅画的感觉”?
?
10.(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倾斜的树
①蜿蜒的小溪、淙淙的流水把我带到了一座山前。在山脚下,朋友让我仔细看这座山。我就上下左右,变换着角度看。
②“它像什么呢?”朋友的眼里闪烁着神秘的光。它像……我说出了自己的诸多想法,但朋友一个劲儿地摇头,期待着我给她一个满意的回答。
③“你放大格局,从整体轮廊去看。”她启发着我。我又开始仔细打量它。
④“像一本书!”我惊呼起来,她一巴掌拍过来,“你可终于看出来了。”
⑤“所以,这座山,就叫‘书山’了。”她得意地说着。
⑥我再次端详这座山,它愈发像一本翻开的书了,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绿莹莹的希望和力量。多好的名字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立即对这座山情有独钟。
⑦这座离故乡2小时车程的山,竟然在我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后,才得以相识。年轻时的我总在追寻远方,却遗漏了近处的风光。油然而生的愧意更让我把心安放在这里,这次,我要静心地品读这座书山了。
⑧沿着山路向上爬,绿意葱龙中,各种野花迎风招展。我们有时忍不住摘几朵不知名的别致的花,插在耳畔,一边搔首弄姿拍几张照片,一边自责自己的残忍。
⑨脚下的山路变得泥泞时,我直起腰,看到旁边山一侧的陡壁上,一条线形的山河无声而下,浸润着山路,随风摇摆的树木发出飒飒呼鸣。我想起了元好问的《山居杂诗》:“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正沉浸其中,忽而有一只鸟从我眼前腾空而起,我才看到一个硕大的乌巢安筑在一片繁枝茂叶中。这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安身之处——山水相伴,绿树山花环绕。我们向下去寻找树的主干,找寻许久,竞没能找到。突然,我们惊呼起来,眼前有一支横生的粗壮的树干,上面生出许多枝条,曲折地延展着,风起飘摇时,隐约显露出那硕大的乌窝。
⑩可是,这根扎在哪里呢?趟过泥泞的小路,我们直奔这棵树而去,顺着树梢找到树干,一直向山壁深处找寻。
?走着,找着,在山体的一片裂痕中,一条曲折的根透过石缝垂下来。它旁边还有一条根,弯曲着从另一石缝垂落下来。在这根的上方,有一整块的巨石,浑然天成的磐石泰山压顶般挡住了它向上成长的方向。对这棵树而言,这,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原本,有这么一粒小小的树的种子,落在了这山中巨石的裂缝中,它只能坦然接受大自然的安排。它的上方又是肆虐的山体巨石。这重重障碍迫使它唤醒了自己成长的力量。
?它积聚了所有的力量去成长。即便无法向上成长,它也不气馁,它牢记着自己的初心——长成一棵树。于是,它旁逸斜出,一直向着那光明的一面,长成横生的、坚韧的、弯曲的、长约一米的主干。直到超越了那一切的阻碍,它才能昂扬着、自在地向上生长。
?这其中重压在身,几程曲折,但它用力地活着,用力地成长,终由逆境转入顺境,长成了这棵郁郁葱葱的树。
?我在这里伫立良久。这座书山,这棵倾斜的树,已经镌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继续向山顶爬去,浑身充满了力量。
(1)本文以“倾斜的树”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阅读第⑧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我”和朋友游山的快乐的。
(3)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章第⑨段写鸟巢、鸟窝的用意。
(4)从文章开头的“蜿蜒的小溪、淙淙的流水把我带到了一座山前”,到结尾的“我继续向山顶爬去,浑身充满了力量”,你感受到“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四、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
?
11.(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俟:等待。②欤: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文中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对守信的理解。
五、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12.(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叙述了作者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
B.“何处可维舟?”中“维舟”是系船停泊,这句话的意思是哪里可以让我系船停泊呢?
C.颔联写了树、灯、雨、雁、落叶等意象烘托内心的悲凉。
D.“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写诗人“借酒消愁”,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2)赏析“离心迸落叶”中“迸”字的妙处。
六、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
13.
从以下两题选择一题写作。
文题一:
进入中学近一年来,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下,你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提高,性格品质得到了塑造,心理和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
请你以“谢谢你,让我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
有一种温暖,源于季节之外。它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抑或一首诗歌。温暖让你远离悲伤,远离忧郁,为心情置换一组规丽的词语,阳光伴你在路上。寒冷的时候,以真诚、以心灵,伸出你的手,让世界多一份温暖。人人伸出温暖的手,世界会更美好。
请你以“伸出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C
6.D
7.
(1)像灯塔指明真理的方向(或:像钥匙打开求知的大门)
(2)示例:①你去过城市书房吗?
②你平均多久去一次城市书房?
③你觉得城市书房对你最有帮助的设计是什么?
8.
(1)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2)书犹音乐也(书犹阳光也),?善读之可以怡情(善读之可以暖心)
(3)①同学们课外阅读内容主要以漫画娱乐为主(或阅读漫画娱乐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②他们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大部分在半小时左右(或较少)。
9.
(1)①“我”为自己的上铺空间取名“桃源居”。②“我”把莫奈的画挂在“桃源居”里。
(2)“灰蓝灰蓝”体现了画面的沉静安详,“幽柔浮动”体现了光线的忽隐忽现,(与“晒的人会冒油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莫奈的画给人以希望的感觉。
(3)因为莫奈的画是“我”拥有的第一幅也是唯一的一幅画,在“我”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少年时麻木、忧郁的“我”,使“我”变得积极、向上,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0.
(1)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突出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这棵树不气馁、坚韧地向上生长的特点,暗含了文章主旨。
(2)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快乐:描写山野“绿意葱茏”“野花迎风招展”
,侧面写“我”和朋友的快乐心情。
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描写“我”和朋友摘花插花、拍照的动作,表现我们游山的快乐。
(3)①通过鸟巢、鸟窝衬托枝叶的繁茂,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②为下文“我”寻找树根作铺垫。
(4)情感变化:开头是轻松愉快,最后是精神振奋。
11.
(1)①同“否”,②离开
(2)您与我的父亲约定在正午。到了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文中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怒、惭。
原因:小孩子都知道要讲诚信、讲礼貌,他自觉不如孩子。
(4)示例:①守信,是为人之道。
②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12.
(1)C
(2)迸,是迸落的意思。写出了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突出诗人离愁的沉重。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13.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