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7-19 09: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2012. 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习隋唐史后,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2、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3、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 ②青瓷 ③白瓷 ④冰裂纹瓷 ⑤青花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如今不少的网络游戏喜欢使用历史场景作为游戏展开的背景,可以说是对历史进行的再加工,当然同时也存在一些虚构的画面。在一款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游戏中,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最新穿越题材电视剧《梦回唐朝》将于2012年6月开始在国内上映,该
片讲述了天海博物馆仓库管理员大刚(郭德纲饰)因意外车祸穿越至唐朝后
目睹了自贞观至开元年间一系列血雨腥风、步步惊心的宫闹事件。你认为
在该剧我们最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人物应该是准?
A.武则天 B.唐高宗 C.魏征 D.杨坚
6、“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
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7、唐朝人说“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最有可能赞誉的是
A.阎立本的绘画 B.精美的丝织品
C.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D.公孙大娘的剑器舞
8、右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9、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10、南宋陆游《诉衷情》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反映了他的满腔悲愤。词中的“胡”指的是
  A.女真的统治者 B.辽的统治者 C.契丹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11、据统计,2012年苏州市实有人口已达1300万,其中近700万是外来常住人口,苏州已经成为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C.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缓解了北方的战乱局面
12、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3、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评论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民族融合   C.宋代对外开放 D.民族政权并立
1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铅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16、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
  革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7、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吃到花生、玉米、马铃薯的是
  A.李白     B.司马光    C.忽必烈    D.郑成功
18、2011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同一时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赵孟颊《秋郊饮马图》
19、在我国古代苏州城中出现这样一则事情:由于苏州时任税官的横征暴敛,使得苏州许多机户关门停工,苏城失业的机工有万余人。在葛成的带领下,苏州机工展开了抗税斗争。这一则事情最早有可能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朝晚期 D.清朝初期
20、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已经有了。
23、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4、“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隋朝的兴起。
25、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他领导的抗金斗争使宋金形成对峙局面。
2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生动地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他设计的 ▲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 ,加以管理。
28、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明朝时 ▲ 到浙东抗倭。
29、为了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的有效管辖,清朝政府先后在两地设置 ▲ 和 ▲ 两个重要的官职。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6分)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1)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任用了一些贤才,为后世留下了美名,试举一例说明之。(1分)唐朝贞观初年,太宗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太宗时期对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有何作为?(1分)
盛世经济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创新?(举出一例说明)(1分)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4)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一例(1分);从中可以看出唐朝怎样的对外交往特点?(1分);到清朝前期我国的对外政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趋势?(1分)
31.专制主义是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或少数人组成的团体手中,他们以强有力的行政和军事实力控制国家的一切生活;中央集权是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两者通常互为依托,其与地方行政共同构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6分)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下设县。
材料二: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弟子,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四: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赵翼
  (1)结合材料一,举出一项秦朝起所实行的制度。(1分)
(2)材料二讲述的事件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1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此时在政治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材料四的事件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有什么影响?(1分)
 (4)有学生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落后。试从经济政策角度论证该同学的观点。(2分)
3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推动着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渐渐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
材料二:“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由。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汉书》正文·卷六武帝纪第六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董必武诗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李世民
  材料四:“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诗选
  材料五: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六王毕,四海一”,这句话表明秦始皇具有怎样的历史功绩。(1分)
  两汉时期,与漠北的少数民族匈奴既有冲突也有和平相处,请举一例说明。(1分)
  (2)从唐朝民族关系交往的史实中,哪一个事件的发生使得唐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达到了“和同为一家”的程度?(1分)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融合的结果是形成了哪一个民族?(1分)
  (3)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疆界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这与当时的政府对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辖、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护是分不开的,试以乾隆时期的民族交往为例说明之。(1分)
(4)请你谈谈民族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