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
地
理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
)
A.大雪
B.小寒
C.小暑
D.大暑
4.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映的是(
)
A.季节变化
B.水热状况
C.物候现象
D.作物长势
碳汇是指自然环境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面积广大,因其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在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青海省门源县某观测站(101°E)各季节CO2浓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一天中碳汇效果最佳时,该地接近(
)
A.光照最强
B.气温最高
C.湿度最大
D.气压最高
6.图中A、B、C、D曲线分别代表的季节是(
)
A.春、夏、秋、冬
B.夏、春、秋、冬
C.冬、秋、夏、春
D.冬、春、秋、夏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月21日清晨,家住日照市(118°35'~119°39'E、35°04'~36°02'N)某小区西北角①号楼的小明,沿小区健康步道锻炼身体。下图示意该小区健康步道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明5:58发现自己的影子位于身前并与线路平行。则其所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是(
)
A.甲向东
B.乙向南
C.丙向西
D.丁向北
10.该日上午某时刻,小明发现其身影长度与自己的身高基本相等,该时刻是(
)
A.8:00
B.9:00
C.10:00
D.11:00
下图为从极点上空俯视地球示意图,图中虚线圈为极圈,A、B、E所在弧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
11.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节气是冬至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弧线AB是昏线
D.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12.图中A点的经度和昼长分别是(
)
A.90°E、0小时
B.90°E、24小时
C.90°W、0小时
D.90°W、24小时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手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岩浆岩岩性由新到老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14.图中(
)
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
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18.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平原、背斜
B.盆地、向斜
C.山地、向斜
D.谷地、断层
20.该地质构造形成此种地形的原因是(
)
A.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B.槽部岩性松软易被侵蚀,流水侵蚀成为盆地
C.槽部受到张裂,岩石易被侵蚀成平原
D.槽部岩性破裂疏松,流水侵蚀成为谷地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22.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4.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垂直于平面ABCD。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图中B、C两点所代表的方位,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判断图中E点所代表的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3)正午太阳处于E位置时,简述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6.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如图甲)。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楼距相同的户型结构(如图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该户型结构有北卧室和南卧室,冬季采光条件最好的是福州的南卧室,说明原因。(4分)
(2)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甲)审批时,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请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原因。(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冰臼是冰川活动的直接产物,常见于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挟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下图示意广东省饶平县南国冰臼景观。
(1)分析冰臼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2)推测冰臼景观未来的变化趋势。(4分)
(3)提出保护冰臼地貌的措施。(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成为陆地。盆地内资源丰富,布局了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下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内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这里的盐,氯化钠的纯度高,可溶性杂质含量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谷氨酸等氨基酸,有特殊的调味效果,具有味咸而甘的口味,味道十分甜美。
(1)制约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4分)
(2)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4分)
(3)结合材料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味道甜美的原因。(4分)
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
地
理
(A)答案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答案】
1.A
2.C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
)
A.大雪
B.小寒
C.小暑
D.大暑
4.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映的是(
)
A.季节变化
B.水热状况
C.物候现象
D.作物长势
【答案】
3.B
4.C
碳汇是指自然环境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面积广大,因其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在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青海省门源县某观测站(101°E)各季节CO2浓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一天中碳汇效果最佳时,该地接近(
)
A.光照最强
B.气温最高
C.湿度最大
D.气压最高
6.图中A、B、C、D曲线分别代表的季节是(
)
A.春、夏、秋、冬
B.夏、春、秋、冬
C.冬、秋、夏、春
D.冬、春、秋、夏
【答案】
5.B
6.D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7.D
8.C
3月21日清晨,家住日照市(118°35'~119°39'E、35°04'~36°02'N)某小区西北角①号楼的小明,沿小区健康步道锻炼身体。下图示意该小区健康步道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明5:58发现自己的影子位于身前并与线路平行。则其所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是(
)
A.甲向东
B.乙向南
C.丙向西
D.丁向北
10.该日上午某时刻,小明发现其身影长度与自己的身高基本相等,该时刻是(
)
A.8:00
B.9:00
C.10:00
D.11:00
【答案】
9.C
10.D
下图为从极点上空俯视地球示意图,图中虚线圈为极圈,A、B、E所在弧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
11.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节气是冬至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弧线AB是昏线
D.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12.图中A点的经度和昼长分别是(
)
A.90°E、0小时
B.90°E、24小时
C.90°W、0小时
D.90°W、24小时
【答案】
11.C
12.D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手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岩浆岩岩性由新到老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14.图中(
)
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
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
【答案】
13.C
14.C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答案】
15.B
16.B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18.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
17.B
18.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平原、背斜
B.盆地、向斜
C.山地、向斜
D.谷地、断层
20.该地质构造形成此种地形的原因是(
)
A.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B.槽部岩性松软易被侵蚀,流水侵蚀成为盆地
C.槽部受到张裂,岩石易被侵蚀成平原
D.槽部岩性破裂疏松,流水侵蚀成为谷地
【答案】
19.C
20.A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22.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答案】
21.C
22.C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4.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
23.D
24.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垂直于平面ABCD。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图中B、C两点所代表的方位,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判断图中E点所代表的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3)正午太阳处于E位置时,简述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答案】
(1)B点代表正北、C代表正东;理由:E点代表夏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F点代表冬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夏至;理由: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长较长
(3)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昼将变短,夜将变长。理由:夏至日为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最长的一天,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纬度昼将变短,夜将变长。
26.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如图甲)。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楼距相同的户型结构(如图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该户型结构有北卧室和南卧室,冬季采光条件最好的是福州的南卧室,说明原因。(4分)
(2)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甲)审批时,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请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
(1)南卧室朝阳,采光条件好于北卧室;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福州因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较长,采光条件好于纬度较高的北京。
(2)应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减少南楼楼层数量)。北京纬度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楼影较长,考虑到北楼的采光条件,应降低南楼高度,以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冰臼是冰川活动的直接产物,常见于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挟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下图示意广东省饶平县南国冰臼景观。
(1)分析冰臼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2)推测冰臼景观未来的变化趋势。(4分)
(3)提出保护冰臼地貌的措施。(6分)
【答案】
(1)各类岩石受地壳抬升作用,出露于地表;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得冷湿,基岩逐渐被积雪覆盖,形成冰川(盖);冰期后期,受气温上升影响,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挟带冰块、泥沙持续对基岩进行冲蚀、研磨,冲蚀物质不断被搬运,形成类似石臼的形态。
(2)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昼夜温差大,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增强;植物生长,动物迁入,生物破坏作用加强,外部形态逐渐被破坏,冰臼景观逐渐消失。
(3)建立地质公园,实施保护性开发;划定保护区,适度控制人类活动;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保护地貌环境的意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成为陆地。盆地内资源丰富,布局了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下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内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这里的盐,氯化钠的纯度高,可溶性杂质含量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谷氨酸等氨基酸,有特殊的调味效果,具有味咸而甘的口味,味道十分甜美。
(1)制约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4分)
(2)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4分)
(3)结合材料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味道甜美的原因。(4分)
【答案】
(1)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
(2)地壳抬升,海水留存低洼地带,逐渐形成与外界不连通的内陆湖(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积聚形成盐湖。
(3)天然结晶,品质较好;区域内工业污染相对较少;氯化钠纯度高,杂质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谷纪酸等氨基酸,调味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