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2012.06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yí ▲ 误 ②飘yì ▲ ③扣人心xián ▲ ④}ráo ▲ 有兴味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成长,让我从离经盼道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长,让我在满面皱纹时依然有葱笼的内心生机;成长,让我永葆篷勃向上的激情;成长,让我由衷地热爱头顶的每一棵星星;成长,让我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分土地。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①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诗家新景在新春, ▲ 。 (杨巨源《 ▲ 》)
③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 ▲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⑤淮南秋雨夜. ▲ 。 (韦应物《闻雁》)
⑥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 , ▲ 。
( ▲ 《有的人》)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⑧ ▲ ,食之不能尽其才。(韩愈《马说》)
4.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相关问题。(3分)
①我处②决定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③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④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⑤因此,⑥勒令房主于2012年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⑦拆除,⑧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处
2012年6月15日
(1)从简明的角度看,应删除的三处是: ▲ 。
(2)从得体的角度看,应改的一处是: ▲ 应改为 ▲ 。
5.名著阅读。(4分)
《水浒传》中,为确保押运生辰纲任务的顺利完成,杨志向梁中书提出了哪两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 ▲ ) (2)以中有足乐者 ( ▲ )
(3)宾客意少舒(《口技》)( ▲ )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
7.选文中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你认为“余”“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选文内容作具体说明。(2分)
▲
8.本段文字主要是写“余之勤且艰若此”,为什么还要详写同舍生的衣着打扮呢?(2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9题(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
阅读《渔家傲》,完成10-11题。(6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古人认为上阕“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无留意”别有妙处,请说说“无留意”一词好在哪里。(3分)
▲
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析。(3分)
▲
阅读《范进中举》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13题。(4分)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2.第一段中,“一步一踱”和“三两步走进屋里来”两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2分)
▲
13.范进中举后,反复地说:“噫!好了!我中了!”选文中,这个“好了”最直接的体现是哪个细节?这个细节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6分)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安静》,略有改动)
14.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
1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
16.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2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淡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3)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4)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5)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6)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7)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 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8)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9)真是空的吗?
(10)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1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12)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13)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4)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15)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6)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7)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20)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1)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22)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23)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24)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年第12期)
17.第三到六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3分)
▲
18.文中多次写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在文中写到了淡竹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分条概括。(4分)
▲
19.“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
20.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
2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
请以“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和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