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提高班)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平面镜
B.月亮
C.激光笔
D.凸透镜
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都是光源
B.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发光的电灯不是光源
D.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3.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如图为利用激光引导掘进机直线开凿,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选光学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
手影
B.倒影
C.
彩虹
D.筷子“弯折”
5.一个人沿街道步行经过某一盏路灯,在步行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6.如图所示,关于天安门升旗仪式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士兵方队匀速前进、动作标准,他们做的不是机械运动
B.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现场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D.士兵的口号响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7.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A.3.6km/h
B.340m/s
C.3×105m/s
D.3×108m/s
8.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9.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的,将小孔对准窗外景物,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圆形光斑
B.三角形光斑
C.景物的正立像
D.景物的倒立像
10.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B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
B.小孔越小,得到的像就越亮
C.观察远处物体时,B端应处于较暗的环境中
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
12.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 )
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JK
13.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的时间里( )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4.路灯高度为6.8米,人的高度为1.7米,当人行走时,头顶的影子在地面上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则( )
A.人不可能匀速行走
B.人以0.7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
C.人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
D.人以0.2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
15.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有下列物体:太阳、月亮、LED灯、钻石,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
,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要用时8min20s,则太阳到地球距离
m,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因此百米赛跑,应以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较为准确。
17.为了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
表示光的传播
和
。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
模型。(选填“理想”或“猜想”)
18.“Fast”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中国天眼”的直径约500m,方圆5公里内不允许设置任何无线电设备,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信号,接近于宇宙的边缘,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由此可推知光年是
单位。
19.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我们骑车向停车场避雨时,相对自行车,骑车人是
。
20.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它被安装在月面上的角反射器反射回来,地面上的计时器记录激光往返地月的时间为2.56s,激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地、月间的距离为
km。
2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22.当太阳光被月球挡住的时候,在地球上的人可能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如图所示,当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到
区域内会看到日全食;在
区域内会看见日偏食,在
区域内会看到日环食。(选填“A”“B”“C”或“D”)
三.作图题(共6小题)
23.“凿壁偷光”是匡衡“穿壁引光,映光读书”的故事。如图,M点是光源的位置,请用光路图示意在墙另一侧“偷”光的范围。
24.如图所示,请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并标出影子的位置OA;
25.“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A点代表没有水的枯井底部青蛙所在位置,用阴影表示青蛙能够看到天的范围)
26.如图所示,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
的原因,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请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7.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8.点光源A发出的光被不透光的板BC遮挡后,在墙上留下了影子。请依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墙上影子的范围(用“}”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9.如图,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小圆孔和一个小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然后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
(填“清晰”或“模糊”)
(3)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30.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如图甲所示,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
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C;
2.D;
3.A;
4.A;
5.C;
6.C;
7.D;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太阳;1.5×1011;看到枪冒烟;
17.直线;路径;方向;理想;
18.长度;
19.大;静止;
20.3×108;3.84×105;
21.直线传播;甲;
22.B;A、C;D;
三.作图题(共6小题)
23.;
24.;
25.;
26.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7.;
28.;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9.倒立;相同;模糊;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
30.不合理;无关;C;无关;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