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件(共23张PPT含内嵌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件(共23张PPT含内嵌音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9-28 11: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古代

青铜艺术
国宝
人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被称作“青铜文明”。
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
三千年前是青铜器
一千年前是瓷器
两千年前是丝绸
目录
了解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了解关于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铸造的方法及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青铜器具。



一、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后,其铜锈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而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器具也就叫做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
二、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发展:
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
盛行: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我们的祖先把实用的日常器皿工具,赋予吉祥的寓意图案修饰后用于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成为了“礼”器。
三、青铜器的分类
三、青铜器的分类
酒器
jue


hé盉
gū觚
jiǎ斝
水器



食器

guǐ

兵器
yuè

乐器
编钟
四、青铜器铸造的方法及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范铸法
四、青铜器铸造的方法及过程
失蜡法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从造型角度观赏:
后母戊鼎(司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
,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1.1米
1.33米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巴蜀地区的青铜人像以夸张突出的眼睛引人注目,眉毛浓密且竖立,鼻子又大又宽,嘴巴大而扁平,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呈现出奇特的地域风情。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又恐惧。
青铜纵目面具(像)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铜奔马
(马踏飞燕)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长信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体鎏金,显得灿烂而华丽。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长信宫灯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第一区为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的颈部,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
第二区位于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
左面一组为宴飨乐舞的场面,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
第三区为位于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的下腹部,是水陆攻战的场面。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五、青铜器不同角度赏析
青铜艺术
什么是青铜和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器的分类和铸造方法
欣赏的青铜器有哪些?
青铜是一种铜和锡、铅的一种合金
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繁荣于商周时期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礼器
范铸法
失蜡法
后母戊鼎
青铜纵目面具
曾侯乙编钟
长信宫灯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