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时练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2题)
1.小卡片有助于科学学习。请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小卡片内容,属于符号的是(
)
A.磁感线
B.时间t
C.一氧化碳分子
D.眼球结构
2.“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香扑鼻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数目变多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发生了分解
3.“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的体积很小
4.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体温计内汞柱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5.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7.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夏天湿衣服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过程中车胎内发生的变化有(
)
A.气体分子数目变少
B.气体分子变大
C.气体分子间隙变大
D.气体分子间隙变小
9.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10.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微粒观点解释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间间隔很小
1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二、综合题(共4题)
13.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空气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物质,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①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其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能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③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常用方法。
①简要说明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Ⅰ.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_。
Ⅱ.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
②如图是有关氧气性质实验的装置图,集气瓶内都预先留有少量水。
Ⅰ.简要回答甲、乙两瓶中水的作用:
甲:_______;
乙:________。
Ⅱ.写出乙集气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甲、乙都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丙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
②结合图示分析,该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
1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请你提出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
15.在去年某校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认真完成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的微观依据是什么?_____。
(2)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做_____剂,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的最佳方法是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了(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办法。
①_____。
②_____。
16.图甲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室会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如下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E、F试管内分别倒入2mL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D、G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G试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铁丝夹,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_____。
(2)操作③实验时可观察到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
(3)对比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______。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______(写一条)。
(4)对比改进前,改进后的实验有何优点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这是磁感线模型图,不是符号,不合题意;
B.这是时间的符号,符合题意;
C.这是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不是符号,不合题意;
D.这是眼球结构模型,不是符号,不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分子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故选C。
3.A
【详解】
“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麝香这种香料,香气自己就会飘扬出去,都不用大风来帮助吹出去。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麝香的香气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空气中去,可以闻到香味。与分子的间隔、分子的构成、分子的大小无关。
故选:A。
4.B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汞原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滴水中大约有1.
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D
【详解】
A、反应物仅含HgO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错误。
C、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D、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D。
【点睛】
6.B
【详解】
A、分子不断运动,所以我们可以闻到各种气味,A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B错误。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C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正确。
故选:B。
7.A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受热时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睛】
8.D
【详解】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过程中,气体分子数目增多,压强增大,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变。
故选D。
9.D
【详解】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稀有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能闻到香气,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B。
12.B
【详解】
A、由图可知,两种反应物生成的物质为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纯净物,错误;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D、温度不同,同种分子运动速度不相同,错误。
故选B。
13.混合物
氮气
二氧化碳
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腐蚀标签
吸收二氧化硫
防止集气瓶炸裂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分子
O、H
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详解】
(1)①在物质分类中,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氮气含量最多、能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故填:氮气。
③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故填:二氧化碳。
(2)①Ⅰ.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会使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填: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Ⅱ.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容易腐蚀标签,故填:腐蚀标签。
②Ⅰ.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环境,加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为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需加水,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集气瓶炸裂。
Ⅱ.乙集气瓶中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反应特点“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3)①由图可知,丙中所示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故填:分子。
②结合图示分析,该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O、H。
③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故填: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14.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Cl2也可助燃,或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氢气和氯气,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氯化氢。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但该反应从反应事实中可以看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5.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催化
过滤
通过分液漏斗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反应
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用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详解】
(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用水紧握锥形瓶,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的最佳方法是过滤;
(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了(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可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反应生成氧气;也可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水,用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16.
(1)在不断运动
(2)
E中溶液慢慢变红
F中溶液很快变红
(3)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要同时打开止水夹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合理即可)
【分析】
(1)
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
操作③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加热浓氨水,实验时可观察到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E中溶液慢慢变红,F中溶液很快变红;
(3)
对比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要同时打开止水夹;
(4)
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填: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