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时练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2题)
1.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生成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下列物质与铜制品生锈无关的是(
)
A.N2
B.O2
C.H2O
D.CO2
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最新发现,“六神丸”(含麝香等六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麝香中含有麝香酮(化学式:C16H30O)等物质,下列关于麝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麝香酮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6:1
B.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3个原子
C.麝香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麝香酮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莲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食子酸是氧化物
B.没食子酸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没食子酸中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氧元素
D.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可以生成CO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X为催化剂
D.待测=53
6.在化学反应A+2B=2C+D中,20g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D.若反应生成24gC,则参与反应的B质量为(
)
A.20g
B.10g
C.6g
D.5g
7.1.6克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关于该物质的以下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9.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共有3种原子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1
10.在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三种含氧化合物发生反应前后质量比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是生成物
B.该反应中丙是反应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容器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
11.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催化剂
B.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6g
D.a的值为12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15∶8
二、综合题(共4题)
13.MnO2是一种常见的不溶于水的化学试剂。
(1)MnO2在化学反应中可作生成物,请写出一个有MnO2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2)MnO2在化学反应中可作反应物,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2+4HClCl2+2X+MnCl2,则物质X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
(3)MnO2在化学反应中还可作催化剂,小金用下图所示方法(各反应物均无剩余,反应条件省略)将MnO2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循环使用。已知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图中A和B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无色液体。试推断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操作X是
________
。
②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
③反应②中能与物质C反应生成物质B的有
________
(填序号)。
A.Fe
B.Cu
C.CH4
D.H2
14.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发展“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1)化石燃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
①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步行代替开私家车
③日常生活耗用的能量尽量少
(3)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他们组成的共同点是______
②b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H2SO4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4)拉瓦锡通过定量分析实验,获得化学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可能变化的是______。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物质种类
②已知5gX恰好与10gY化合生成新物质Z。现有X、Y各15g,完全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______g。
15.如图是一个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后还应再填入一个下列哪种物质的微粒_____(填序号);
A.H2
B.HN3
C.NH3
D.N2
(2)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后的物质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是____。
16.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表面生成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由Cu、O、H、C元素组成,不含氮元素,故与铜制品生锈无关的是氮气,故选:A。
2.D
【详解】
A、由图可知,两种生成物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均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3.D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麝香酮的一个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麝香酮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16×1)=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麝香酮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4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麝香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0):(16×1)=96:15:8,则麝香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麝香酮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D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没食子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B、没食子酸是由没食子酸分子构成,1个没食子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C、没食子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
=42:3:40,所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选项说法不正确;
D、没食子酸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24g-2g=22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2g;同理可以确定Z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4g-0g=84g;Q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4g-5g=9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84g-22g-9g=53g,故待测的数值为2+53=55。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Z,生成物是X、Y、Q,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A选项的分析,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X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待测的数值为2+53=5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A
【分析】
根据反应中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和C,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C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将C的质量代入计算来求参与反应的B质量。
【详解】
由20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克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C的质量为20g+10g-18g=12g,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10g:12g=5:6,设反应生成24克C,则参与反应的B质量为x,5:6=x:24g,解得x=20g。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物质的质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7.D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与相对原子质量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详解】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100%=0.4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4g=1.6g,1.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故①②⑥说法正确。故选D。
8.D
【分析】
由图可知有一个氧分子未参与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微观示意图分析,减少的是反应物,增加的是生成物,该反应生成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分析,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B错误。
C、参加反应的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质量比为(46×2):32=23:8,C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一共有3种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氮气生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单质氮气生成,元素在单质中化合价为零,故反应前后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由反应的图示可知,乙、甲反应后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反应后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则反应式可表示为丙→甲+乙;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乙反应后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反应后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分解生成甲和乙,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正确;
B、随着甲的质量增大,乙的质量增大,丁的质量减小,说明丁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正确;
C、反应的丁质量是10g时,生成乙的质量:10g﹣8g=2g,反应的丁、乙的质量比:10g:2g=5:1,当丁为5g时,反应的丁质量是5g,则反应的乙质量是1g,即生成1g乙,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不正确;
D、反应的丁质量是10g时,生成乙的质量:10g﹣8g=2g,a=10+2=12,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
【详解】
A、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30-14):(50-20)=8:15,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KMnO4
K2MnO4+MnO2+O2↑
H2O
过滤;
2H2O2?
2H2O+O2↑;
C、D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转化、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物质分离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是有MnO2生成的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Cl2+2X+MnCl2,反应前含有1个Mn原子,2个O原子,4个H原子,4个Cl原子,反应后含有4个Cl原子,1个Mn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X中含有4个H原子,2个O原子,物质X的化学式是H2O;
(3)①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X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操作X是过滤;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
“A和B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无色液体”“A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B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和C”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③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②中能与物质氧气反应生成物质水的是甲烷和氢气,故选CD。
【点睛】
本题的第三小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4.
煤
石油
天然气
②③
都含氧元素
H2O
7
abe
d
【答题空10】22.5
【解析】(1)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天然气;
(2)①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错误;②步行代替开私家车,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正确;③日常生活耗用的能量尽量少,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正确。故选②③;
(3)①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中都含氧元素;
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2个Mn、8个O、4个H、2个S;反应后有2个Mn、6个O、2个S;故2x中含有4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共7个原子;
(4)①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元素种类和元素的质量也一定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因为在化学反应X+Y=Z,已知5gX恰好与10gY化合生成新物质Z,则X、Y反应时的质量比为:5g:10g=1:2;现有X、Y各15g,因为当Y为15g时,X为15g×1/2=7.5g,完全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7.5g+15g=22.5g。
15.D
化合
混合物
3:1
【详解】
(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相差2个氮原子,故选D;
(2)由反应的示意图可知,氮气过量,故反应前后各删去1个氮分子,由此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由于氮气过量,故反应后的物质是混合物;
(3)由(2)反应前后各删去1个氮分子后,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是6:2=3:1。
16.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玻璃棒向左倾斜
【详解】
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氧化铜的质量等于铜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玻璃棒向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