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8 10: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
第1课《卫星运行时间》主体内容
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一,让学生通过一段新闻视频激起学习兴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通过活动二,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且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让学生理解到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方法方便合理就行。
通过活动三,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通过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优化出竖式计算是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比较简洁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活动四,再一次对竖式计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竖式计算的算理。
通过活动五,检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重点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合作理由■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在数学课堂上看懂、读懂他人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主体,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小组的成员帮助解决,也可以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设计■
活动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长征六号新闻视频。
2、从新闻中你听到了些什么信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箭发射了20颗卫星)
3、据资料记载,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从此拉开,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活动二:引出问题,并且估算。
1、那么我们今天来解决的第一问题是:我国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思考:这道题目怎么列算式?
3、估一估,这道算式大约是多少?并且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114×21≈110×20=2200
114×21≈100×20=2000
114×21≈120×20=2400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二种方法会比实际计算的准确结果大还是小?第三种方法把一个数估大了,另一个数估小了,得出2400与实际计算的准确结果比较怎么样?(计算结果应该在2400左右)
活动三:探究算法。
1、算一算,这道题的准确结果是多少?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先独立计算。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小组探究之后汇报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
21=20+1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表格法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2000+200+80+100+10+4=2394
114×21
=114×7×3
=798×3
=2394
(
1
×
114=114
)
(
20
×
114=2280
)
(
2280+114=2394
)④竖式
3、问题:
①刚才同学们提出了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洁一些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②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
③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沟通各个算法之间的联系。
(1)口算的方法各个步骤在竖式中都有体现。
(2)表格法虽然准确率很高,但是比较麻烦。
(3)把21拆成7×3的方法,如果换成计算114×19就没办法计算了。
④小结:一般情况下,通过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比较简洁。
4、质疑。
①竖式计算中的114和228分别表示什么?
②8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③书写竖式各部的意义。(回到竖式)
活动四:
1、通过刚才的竖式计算,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2、全班练习135×74
3、请同学上讲台演练。(边演练边讲解竖式各部的意义)
4、通过刚才的竖式计算,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5、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和三年级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五
用竖式计算:213×32
6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