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15: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
理由?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智谷学校文学社正在举行“漫步古诗苑·探秘思乡怀远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你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能够正确认读并解释“杨花、子规、戍鼓”等词语;通过自主背诵、同桌互查等方式,积累李白、王昌龄、杜甫的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准确判断诗歌中的季节并说出理由;借助背景资料、内容分析,能生动形象的描绘诗中的画面。
3.通过自主精读、批注和小组合作与教师点拨,能够准确概括并说出三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并能说出诗中富有季节性的景物与诗人心中的愁思的关系。
任务一:背起探秘的行囊——夯实基础
(在习题本上速写答案,写完后把重点、难点整理在专项笔记本上)
1.李白,字
,号
,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
2.王昌龄,字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3.杜甫,字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李杜
少伯
子美
李杜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解说标题
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创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划分朗读节奏:用/标注,也可以设计朗读脚本,有问题可求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
/
山月
/
半轮
/
秋,
影入
/
平羌
/
江水
/
流。
夜发
/
清溪
/

/
三峡,
思君
/
不见
/

/
渝州。
划分朗读节奏:用/标注,也可以设计朗读脚本,有问题可求助。
任务二:搜寻思绪载体
基础任务:
1.借助课下注释,尝试翻译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互说诗句中的画面,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哦!
2.作者思念的情绪是如何抒发的?请用红圈○标出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用蓝圈○标出能寄托作者思绪的载体,并把你的分析批注在对应位置处即可,有困难可求助。
提示:可以用
?代表我的心,理由

的格式来表述。
挑战任务:
在搜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或者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伴听听,并且把他的发现也记录在课本对应位置哦!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课文探究
1.
第一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诗文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杨花(即柳絮)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即杜鹃鸟)哀鸣难听,暗喻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伤感、痛惜)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课文探究
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诗中哪个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直抒胸臆
课文探究
3.本诗主题是什么?
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的真挚友情。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叙事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思维导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静夜思
李白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课外学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的古诗句?
鹧鸪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鹧鸪声“行不得也么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
浮萍、飞蓬(飘蓬)、沙鸥、鸿雁
凄风、苦雨、夕阳、寒霜
、冷露
客船、长亭、桑梓、他乡、西楼
、行路
孤灯、晚钟、芦管、笛声、扁舟
任务三:揭秘思念成因
基础任务:
1.对家的依恋、对亲人的思念刻在每一个远游的游子心中。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为什么会离家呢?既然思念与季节无关,那又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可以用
都是?惹的祸,理由

的格式来表述。
每人准备至少两条。
挑战任务:
上节课我们探讨时发现,思念与季节无关,那么思念又与什么有关呢?请把你发现的秘密说给你的同伴听听吧。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羁旅思乡
思念亲友
原因: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感情:“羁旅思乡诗”即长久寄居他乡的人抒发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羁旅思乡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思乡
常见意象:
常见感情:三大类情感
伤己:
怀远:
忧国:
常用手法:
思乡怀远诗
行舟、归雁、乡书、明月、笛声、古道、瘦马、故园……
漂泊、凄凉、失意、孤寂、年老体衰
对家乡、亲友的爱与思念
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同情人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托物传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望江南
温庭筠?〔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闺中怀人
思乡怀远类诗歌情感总结:
当堂检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前两句写,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
_一词中看出
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地白(白)
凄清、清冷、寂静、凄凉
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