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8 15: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通讯
定义:新闻体裁的一种。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人物、经验、问题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
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的类别:
(新闻性
文学性)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信息标题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内容
时效性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灵活)
以记叙为主


问题导学
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副标题有什么作用?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副标题为实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经典事例
过程
过程线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现优势
利用优势
实现生产
不断发展
发现优异稻
试种失败
分析研究
收获真理
勤于实践
勇于探索
坚持不懈
善于观察
阅读第一部分:关于优异稻,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什么?其中体现他的什么品行?
1、品种种质资源
2、育种者的乐园
3、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4、党的正确领导
找到雄性不育植株,有了理论设想和实践途径,开启水稻研究新纪元
向权威发出挑战:
“无优势论”VS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阅读第二部分:关于挑战,作者从哪几部分去展现?
条件
挑战
结果
创新
挑战勇气
信心
破除迷信
坚持
协作
关键词:
“三不稻”
立:
阅读第三部分:这部分主要围绕什么事例来写?
质疑贬斥
事实真理
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无用
驳:
不符
范围广
产量高
品质好
误认—优质率
以偏概全—品种
选材更灵活,更有个性。从一质疑一回应中表现实现生产后的情况。
这个事例表现出袁隆平不畏质疑,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人物形象,同时表现其对杂交稻认知十分清晰。
舆论阵地,更容易吸引读者兴趣。
思考:杂交稻已实现生产,外界的攻击并不是袁隆平发展杂交稻的主要困难,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件作为典型事例?
阅读第四部分:不断发展后,列举了什么成果?
不断发展
走向世界
饥饿退却
成就之高,意义重大,继续前行
细节描写
片段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跨”
“打量”
“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片段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词,抓住了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激动心情,表现出他对农业研究的热爱。“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
片段3:“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详尽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以及对待科研的科学严谨的态度。
片段4:“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
“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三个词描写袁隆平寻找的状态的词,以及14天的坚持,突出了他愿意投身科研,不辞辛劳。
地道湖南农民
农校任教青年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凡人
泥腿子专家
(泥腿子院士)
袁隆平
眼光长远
不断进取
勇于探索勤于实践
科学严谨
一丝不苟
投身科研
不辞辛劳
敢于创新
破除迷信
实事求是
坚持真理
情感线
主题
1
3
2
写作特点
布局谋篇精细,结构统一
选取典型的事例
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2019年9月1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奖)
2019-10-16
2019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团队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获
(获奖)
2018-09-08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
2016-10-03
第一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
(获奖)
2015
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获奖)
2014-01-1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获奖)
2011
马哈蒂尔科学奖
(获奖)
2010-03-24
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获奖)
2008-03-30
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获奖)
2007
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
(获奖)
2004-10
世界粮食奖
(获奖)
2004-09
袁隆平获得泰国国王金镰奖
(获奖)
2004-05
袁隆平获得沃尔夫奖
(获奖)
2001-08
拉蒙·麦格赛赛奖
(获奖)
2001-02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奖)
1998
越光国际水稻奖
(获奖)
1997
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
(获奖)
1996
日经亚洲奖
(获奖)
1994
何梁何利基金奖
(获奖)
1993
美国菲因斯特基金
(获奖)
1988-03-04
第三次获国际科学大奖
(获奖)
1988
农学与营养奖
(获奖)
1987
科学奖
(获奖)
1985-10-15
首次获国际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
(获奖)
1985
创造与发明金奖
(获奖)
1981-06-06
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籼型杂交水稻
(获奖)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我的心态永远年轻。
——袁隆平
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输入文字
练习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输入文字
练习
1、导学案和练习册写完《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2、预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