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短
歌
行
曹操
学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全诗主旨
二、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真善美高尚的品德情操
导入新课
根据线索找人物:
一、他是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位文学家。
二、他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
三、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
四、他曾帮助过才女蔡文姬回到中原
五、他的老家在安徽亳州
六、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七,
曹操
有关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政治:打击了土地兼并等不法事情,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曾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军事:曹操一生平定了多个军阀,痛击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为北中国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将孙子的军事理论与自身军事实践相结合,注释完成了《孙子》十三篇。
经济:曹操在经济上也有过很重要的贡献,即兴置屯田。
文化:曹操本人就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
史书上常出现的曹操
京剧脸谱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照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背景情况
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总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有关“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二首》。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对着
岁月有多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
人生岁月有多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逝去的日子
苦,患。
好比朝露转瞬逝,
逝去的时光太多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这里是“应当用”的意思
宴会上慷慨激昂,
心中忧愁难遗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靠什么排解忧愁?
只有豪饮美酒浆
讨论问题:
一,这八句是一节,这一节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明确:忧,“忧”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二,为什么忧?
明确:1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2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
三,如何理解他的忧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衿(jīn),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小声叨念和思索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yōu),鹿叫的声音
艾蒿
弹
贤才难得
有学识的贤德们
您令我日夜思慕
只因为您的缘故
我沉痛吟诵到今日
鹿群呦呦
吃着在野嫩艾蒿
四方宾客来我家
奏瑟吹笙宴请他
讨论问题: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对的渴盼的?
明确:用典故。用《诗经·子衿》抒发了我会像思念情人一样思慕贤才之人。用《诗经·鹿鸣》抒发自己会以嘉宾之礼招待贤德之人。
对贤德之人一要礼遇之,二要重视之
人才不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以
南北向的小路
东西向田间小路
问候,思念
掇(duō):拾取,摘取
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yàn):通“宴”或“讌”,宴饮
天际的皓月呀。
什么时候能摘取呢?
久别重逢谈心欢宴
叙说旧时恩情
远方的客人千里跋涉
屈驾前来探望我
心中浓浓的忧思
从没有停止过
讨论问题:
这一节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一是上两节的强调和照应,前四句照应第一节为求
贤而愁,后四句中照应第二节要待贤以礼。反复咏叹,
加强抒情力度。二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作用。过
渡到人才要越多越好
这一节同上面两节一样吗?
明确:比前节忧得更甚,此处是忧贤才不多,想拥有更的贤德之才
功业未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哺(bǔ),口中咀嚼的食物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引周公自比
匝,周,圈
月光明亮星星稀少
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我愿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
愿天下贤才都归我所用哪
围绕着树飞了几圈
不知道将息于那个枝上
山高不辞土石才见其巍峨
大海不弃细流才见壮阔
讨论问题
一、找出这一节的比喻,想想这比喻的好处。
明确:A、乌鹊比喻人才,人才择贤而居,写出的他们的犹豫彷徨,
也告诉他们赶紧到自己这儿来。B、山和海的比喻是说自己对人才的
渴望是越多越好,没有“人满为患”。
二,用周公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板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招纳人才
统一天下
忧
艺术手法
一,借代:杜康代酒
二、比喻:朝露、乌鹊、山、海
三、用典:《诗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四、过渡
五、想象:想象贤德之人来见作者的情形
理解性默写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理解性默写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理解性默写
7.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课后作业
一,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通过各种工具,查找资料,评说你心中的曹操。
三,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补充曹操诗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