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8 15: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期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2.2
汽化和液化》同步强化训练(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
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2.
飞机从空中飞过时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水蒸气
B.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液化而成的
C.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流速过大形成的
D.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汽化而成的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
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
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
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4..
夏天,把冷藏在冰箱里的易拉罐饮料取出来,一会儿后表面变湿,即使用毛巾擦干,很快又湿了,这是发生了(

A.
饮料渗出
B.
饮料泄漏
C.
液化
D.
汽化
5.
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图甲)和热水(图乙),上方都盖有一块玻璃板,过一会儿将能看到(

A.
甲、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内侧都有小水珠
B.
甲、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外侧都有小水珠
C.
甲杯子上玻璃板外侧和乙杯子上玻璃板的内侧有小水珠
D.
甲杯子上玻璃板内侧和乙杯子上玻璃板的外侧有小水珠
6.在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仲夏,露珠晶莹
C.?深秋,枝头白霜???
D.?寒冬,窗上冰花
7.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汽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白气”是冰棒上的冰汽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8.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9.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
10.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11.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白气”又消失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从水管内渗出来的
13.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沸腾
B.液化
C.蒸发
D.汽化
1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种现象属于
(  )
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5.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空气中的浮尘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6.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沸腾
D.蒸发
1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18.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季,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B.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C.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气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D.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19.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20.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热”搬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后,会汽化,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34分)
21.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
22.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3.医院氧气瓶中的氧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在常温下对氧气__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_____后储存在氧气瓶中。
24.如图所示,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试管A中有水,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_(填变化情)这个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烧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汽烫伤比被100℃的水更严重些.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大量热的缘故。
26.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7.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为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要________热。
2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而形成的。
29.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打火机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__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30.
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形成水蒸气,接触塑料薄膜后形成水,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1.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32.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窗玻璃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夏天,小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3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到______
的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_较多,判断出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三.解答题(共26分)
34.(5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_____,仍然保持________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5.(4分)如图所示,电冰箱的制冷过程涉及两种物态变化:
(1)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冰箱内温度________;
(2)生成的蒸汽又在冷凝器中发生液化________(“吸”或“放”)热。我们知道,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在冷凝器里发生的液化是采用第________种方法而实现的。
36.(9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选填“铁夹”或“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如果要使金属盘底部更容易出现水滴,你的办法是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①蒸笼蒸馒头 ②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4)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37.(7分)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液体汽化时有制冷作用,制冷设备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常用的制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的工作物质是容易由气态变成液态和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质,常用的有氨及氟氯烷等.压气机产生大约10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把气态氨压入冷凝器的管里,这时氨变成了液体.氨在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流动的冷水吸收并带走.冷凝器的管里的液态氨通过节流阀缓慢地进入蒸发器的管里.由于压气机不断地从蒸发器的管里吸走气体,
这个管里的压强就比较低,于是液态氨在蒸发器的管里迅速汽化.在汽化中从管外的食盐水里吸取热量,使食盐水的温度降低.生成的氨气又被压气机抽走,压入冷凝器,这样氨可以循环使用.温度降低后的食盐水可作为致冷剂用来制冰,冷却食品或降低夏季房间里的气温.在用于降低房间里的气温时,通常不会用食盐水而是直接使空气从蒸发器管子的周围流过而得到冷却,再把冷却后的空气送到房间里去.
(1)制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
三部分组成.
(2)“工作物质”的特性是

(3)本装置是用
的方法使氨液化的.
(4)冷凝器中的管做成图中的形状,其目的是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
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答案】.
C
【解析】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
飞机从空中飞过时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水蒸气
B.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液化而成的
C.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流速过大形成的
D.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汽化而成的
【答案】B【解析】飞机从空中飞过时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是飞机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错误,B正确。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
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
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
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答案】
B【解析】冬天在户外的木块和铁块处于相同环境,所以温度相同。故A错误;
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看见冰棍旁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4..
夏天,把冷藏在冰箱里的易拉罐饮料取出来,一会儿后表面变湿,即使用毛巾擦干,很快又湿了,这是发生了(

A.
饮料渗出
B.
饮料泄漏
C.
液化
D.
汽化
【答案】C【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易拉罐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易拉罐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
5.
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图甲)和热水(图乙),上方都盖有一块玻璃板,过一会儿将能看到(

A.
甲、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内侧都有小水珠
B.
甲、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外侧都有小水珠
C.
甲杯子上玻璃板外侧和乙杯子上玻璃板的内侧有小水珠
D.
甲杯子上玻璃板内侧和乙杯子上玻璃板的外侧有小水珠
【答案】
C【解析】甲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在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仲夏,露珠晶莹
C.?深秋,枝头白霜??D.?寒冬,窗上冰花
【答案】B
7.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汽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白气”是冰棒上的冰汽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答案】D
8.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答案】B
解析:水蒸气和热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气体.我们能看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和热空气.选项A、C不正确.假如我们用手靠近“白气”会感到手湿,靠近白烟就不会有湿的感觉,选项D不正确.“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的小水珠.所以“白气”是小水珠?
9.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
【答案】D
10.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D
11.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白气”又消失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C
1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从水管内渗出来的
【答案】D
13.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沸腾
B.液化
C.蒸发
D.汽化
【答案】B
1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种现象属于
(  )
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15.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空气中的浮尘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16.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沸腾
D.蒸发
C【答案】B
1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答案】C
18.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季,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B.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C.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气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D.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答案】B
19.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答案】C
20.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热”搬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后,会汽化,吸热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34分)
21.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
【答案】.液化 下 
22.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汽化  压缩体积 
23.医院氧气瓶中的氧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在常温下对氧气__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_____后储存在氧气瓶中。
【答案】液态 压缩体积 液化 
24.如图所示,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试管A中有水,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_(填变化情)这个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升高 水蒸汽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25.烧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汽烫伤比被100℃的水更严重些.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大量热的缘故。
【答案】液化 放出
26.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液化 放热 
27.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为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要________热。
【答案】液化 放
2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而形成的。
【答案】汽化 低 液化 
29.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打火机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__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压缩体积 冷 汽化 吸收
30.
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形成水蒸气,接触塑料薄膜后形成水,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 液化 放出
31.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答案】液化 放出 上 水蒸发吸热
32.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窗玻璃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夏天,小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答案】液化 外侧 内侧
3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到______
的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_较多,判断出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答案】.甲
“白气”

三.解答题(共26分)
34.(5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_____,仍然保持________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答案】小水珠 ①高 气体 ②液化 ③汽化
35.(4分)如图所示,电冰箱的制冷过程涉及两种物态变化:
(1)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冰箱内温度________;
(2)生成的蒸汽又在冷凝器中发生液化________(“吸”或“放”)热。我们知道,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在冷凝器里发生的液化是采用第________种方法而实现的。
【答案】(1)汽化;降低(2)放;②
36.(9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选填“铁夹”或“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如果要使金属盘底部更容易出现水滴,你的办法是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①蒸笼蒸馒头 ②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4)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答案】(1)
酒精灯及其火焰
铁圈
(2)
汽化
液化
在金属盘中放冰块,降低金属盘的温度
.(3)
升高

(4)
降低
降低
37.(7分)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液体汽化时有制冷作用,制冷设备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常用的制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的工作物质是容易由气态变成液态和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质,常用的有氨及氟氯烷等.压气机产生大约10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把气态氨压入冷凝器的管里,这时氨变成了液体.氨在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流动的冷水吸收并带走.冷凝器的管里的液态氨通过节流阀缓慢地进入蒸发器的管里.由于压气机不断地从蒸发器的管里吸走气体,
这个管里的压强就比较低,于是液态氨在蒸发器的管里迅速汽化.在汽化中从管外的食盐水里吸取热量,使食盐水的温度降低.生成的氨气又被压气机抽走,压入冷凝器,这样氨可以循环使用.温度降低后的食盐水可作为致冷剂用来制冰,冷却食品或降低夏季房间里的气温.在用于降低房间里的气温时,通常不会用食盐水而是直接使空气从蒸发器管子的周围流过而得到冷却,再把冷却后的空气送到房间里去.
(1)制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
三部分组成.
(2)“工作物质”的特性是

(3)本装置是用
的方法使氨液化的.
(4)冷凝器中的管做成图中的形状,其目的是

【答案】(1)
蒸发器
(2)
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
.(3)
压缩体积
(4)
增大了散热面积